久冉科技

动态

327国债造成的后果,时代天使市值

时间:2021-11-03 15:29 阅读:

  1:关于327国债期货风波

  很难,不会

  2:国债期货的327国债事件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28日。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1995年2月23日,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被确认为恶意违规。后来,国债期货因“327国债事件”夭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事件发生后,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万国,避免可能发生的金融风潮,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平息了股民的挤兑风波。4月25日,万国召开董事会,原董事长徐庆熊和总裁管金生双双辞职,管金生还被开除出了他一手创办的万国证券。
9月15日,上证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也宣布辞职,从此离开了证券舞台。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公布了对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1996年4月,万国与它原来在上海市场上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当年7月17日,申银万国挂牌成立。1997年1月,管金生被上海市高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 谈起当年跌宕起伏的场景,很多老投资者仍心有余悸。不过正是由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深刻教训,给了后人更多的启迪。如今的国债期货方案,已非当年的国债期货能够相比,一旦重新上市,重演当年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品种齐全、参与机构众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也已相当完善。可以说,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风险机制日趋完善,诱发类似“3·27”国债事件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3:327国债是怎么回事

  “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实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1995年2月后,其价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间徘徊,但随着对财政部是否实行保值贴补的猜测和分歧,“327”国债期货价格发生大幅变动。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不会贴息,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种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其亏损高达60多亿元。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4:有关327国债事件

  1.原因有

1、现券市场不发达、券种及期限结构不合理 2、当时国债期货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债期货 3、缺乏统一的法规与监管体系 4、在管理上存在用现货机制管理期货的误区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及对金融期货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

2.政府对国债进行一定的保值贴补是将利率与指标挂钩,国外也有过贴补的先例,但当时政府调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最意外的是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国债贴息会如此方式 ,美联储调息时都是0.25%地调 ,咱们一下子竟然就是5个百分点 。”“保值贴补率”提高到12.98%。
这必然与利率市场化相违背,也显示出当时国内市场的不健全。

3.启示;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的交易风险控制制度。

  5:327国债事件幕后黑手

  1995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国债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
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

  6:327国债事件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2月23日整个一下午,尉文渊都在跟证监会期货部主任耿亮说事。耿亮说,证监会刚向财政部争下国债期货的管理权,国债期货管理办法修改完了,准备发布。
在这之前3年,1992年,尉文渊到美国转了一圈,看人家金融工具创新红红火火,中国不搞不行。但上交所是为股票设计的,市场又小,怕是承受不住期货。回来后和领导商量,大家都说搞是可以,但不能风险太大。什么最稳定当然是国债。国债是固定利率,风险会小一些;而国债期货能够促进国债市场的发行,当更容易得到上层的支持。尉文渊还有个小算盘:证监会刚成立,还管不到这一段,早干比晚干好。于是12月先开了国债期货。
议论了多次,决定国债期货的保证金定在2.5%这样效率既高?又能避免风险。上交所研究了历年国债价格波动变化,包括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没有超过1%的。2.5%应该是高估了。
国债期货越做越大,尉文渊心也越来越虚。期货和股票不一样,期货是允许透支的,是可以买空卖空的。这骡子一旦发起狂来,如何拽得住它要设法控制住透支。尉文渊下了几次决心要解决这个事,但工程巨大,整个逻辑都要重新设计,整个系统都要重新编写,尉文渊几次没弄下去。
如今耿亮又提出监管问题,尉文渊自然高兴。但是,耿亮来晚了,期货管理办法出迟了。耿在1995年11月24日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收市前半小时,尉文渊陪着耿亮到交易大厅里转,讲这讲那,忽然发现交易量不对,尉急令快查。等查完回来,1分钟后就收市了。
尉文渊一身冷汗。事后他回忆道:
我胆战心惊!我第一个想法是不能交割!第二个想法是这消息明天不能出去!万国就32个亿,如果万国垮了,就会连带挤兑!即使交割了,万国也不会占便宜,消息一出来,价格还得往上涨!万国也在劫难逃!
收市后上交所紧急开会,争来争去,尉文渊急了:“你们谁也别说了,就听我的,撤单,必须撤单!”尉文渊心里堵堵的。不撤单这市场要崩溃!这几年就白干了,这十几年的金融改革也就全毁了。但是,撤单也要担着极大的风险,讨债是什么滋味这可不是讨仨俩儿钱的,动就是几十亿!
晚上10点,尉文渊一个人跑到二楼贵宾室坐了一个小时。孤独的时候就想到了组织,就倍觉领导亲。有领导很亲切地说,要慎重处理,要保持社会稳定。有领导担忧,停止交易会不会产生国际影响有领导特实在,说交易所的具体事我们也管不了,你们看着办吧,我们只希望把事情处理好。尉文渊忽然怀念起过去在人行的日子来,那时候有组织多好呀。而上交所,文件也没得学习,计划生育也没人来查……
当晚上交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上交所对管金生是客气的,当时并没有公布管金生和万国的名字,但万国是死定了。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管金生抡板斧砍出的局面算数,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另有一说亏6亿)。什么叫金融大鳄,那绝不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所能比的,好比乒乓球和地球相比。
第二天,万国证券公司门口发生挤兑。
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开设期货协议平仓专场,暂停自由竞价交易。在财政部发出贴息公告后,327国债价格上升5.4元,其他市场上327的价格在154元以上,而上交所前周末的收盘价为152元。多空双方意向相差较大,协议平仓困难重重。27日,协议平仓只成交了7000多口,而327持仓量高达300多万口。
2月28日,上交所再次强调:对超规定标准持仓的将采取强行平仓,平仓价将参照27、28日场内协议平仓的加权平均价来确定,大约在151元左右,致使平仓交易开始活跃,28日平仓140万口,327国债占85%以上。
3月1日又延期一天进行协议平仓,当天平仓量达到80万口。3月2日虽然不设平仓专场,但327品种平仓仍达到25万口。经过几天的平仓使持仓量有了较大的减少。
拿管金生怎么办
管金生的前任秘书说:327事发后,正值上海东广金融电台开播,还在台上的管金生也被列为邀请对象参加开播仪式。管金生到达会场时,仪式已经开始了,宾客都已就座,竟然没有一人与他打招呼。众目睽睽之下,管金生站了足足有5分钟,最后还是一位境外证券商的代表实在看不下去,站起来与他打了个招呼,并腾出一个位子让他坐下。
这种尴尬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
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火力骤起。尤其把327事件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串在一起,一个叫利森的20多岁的交易员玩期货,他贼大胆越权放天量,分分钟就把个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给玩倒了,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中国管理层:国债期货实在不好玩!
群情激愤,其中经济学家戴园晨言辞暴烈:
英国最近发生了巴林银行的投机事件,一个交易员的不法交易使该银行损失了8亿多美元。几乎同时,中国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这就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违法交易事件。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经营证券搞投机,亏损了16亿元人民币。按我国目前法律,贪污是要进监狱的,贪污4万元要判刑进监狱,贪污100万元以上要吃枪子儿的。那么投机搞空手道,投机金额达1400亿元,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处呢
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天早上宣布交易无效,这就出现了万国原有亏损如何处理的问题,就是说万国必须破产。这种情况下就有人提出来要保护国企,不能让万国破产。
这几天一些媒体对此有报道,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大报对此毫无反应,就好像天底下没有发生这桩事一样。《中国证券报》消息说:“沪国债无行情况正清理平仓”,商量给万国搞一个协议价以帮助万国度过难关。
看完这消息,我很愤慨也大惑不解。我认为这一事件的严重程度不亚于英国巴林银行事件。巴林银行倒闭由荷兰银团收购,该怎么样就怎样,该倒闭就倒闭。我们是不是因为万国是亲儿子是国企就一定要保护如果这样,老百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的中国不如资本主义的英国。
其一,英国多少在客观上有点严肃性,而我们要捂盖子;其二,搞证券的人是存者为王败者为寇,而且是扶赢不扶亏,赢了,企业可以包种种利益,亏了,是属于国家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没保证金、交易额达1400亿的交易能在上交所通过。尽管事后撤销,但恰恰这样,人家还不服气,过去干了多少次了,为什么就这次非要撤销上交所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万国造成的问题,其严重的渎职行为与贪污行为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但渎职者和贪污分子应该同样处理。今天上午碰到一个会计专家,是证监会的委员之一,我跟他说不能光是宣布交易无效,要给予处罚。他说他也认为应该判刑,但判刑不属于我们的权力,证监会的权力只能够到处罚。
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要给予处罚,但是现在还是要挽救这个企业。在我看来,挽救就不是处罚,这是给予保护,这个企业必须破产,不破产是不行的。
我认为我国扩展国债市场,使广大居民共同承担国家财政困难,包括今年发行1500亿国库券的措施,都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像这样严重的国债期货投机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那么广大散户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被几个投机者剥夺了。如果对这个案件不处理,就会使得广大群众对国债期货及市场的发展,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都失去了信心。
这次327风波使我看到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健康的一面,这样是歪嘴和尚念经,念歪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本经,像这样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越糟糕,一个企业几个小时操作1400亿人民币的国债,这种疯狂的炒作可怕!只能用“可怕”两字形容。
5月19日,管金生被逮捕。
1996年7月16日,申银与万国合并。
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2000年7月,有人在上海一间监狱里刚刚见过管金生。他叙述道,进去5年了,管金生已不像刚开始时的躁怒,心态平和多了。
327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各种说法都有。
327事件的关键在于政府贴息。当时世界银行驻京代表林先生最反对搞保值贴补,反对任何保值补贴。这种做法在国外叫指数化,就是利率和一种指标挂起来。
当时在高层也是两种相反的意见,因而迟迟矜持口难开。而越是矜持,市场的想像空间就越大,炒作的疯狂就越烈。补贴的决定也是在最后一刻才做出的。
尉文渊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会贴息,回头想想,这算什么事呀!美联储调利息时,都是0.25个百分点地调,咱们这一下子就是5个百分点!我记得辽国发的高岭讲过,当时我买的是泥饭碗,你却让我还一个金饭碗,我怎么还得起呀!
高层想的多的是国库券的发行和兑付,也许根本就忘了下面还有个国债期货市场。而国债的利率一浮动,疯狂就暴动了。
谁也没有证据说高层有人把信息透露给万国的对手中经开,谁都可以抱怨市场的不公平,但中经开就是赌赢了,做多赚钱了。有人说,中经开总是赚钱,墨索里尼他总是有理。管金生输了,败者为寇,胜者是不受指责的。好比朝韩握手,诺贝尔和平奖给了韩国的金大中,却让朝鲜的金正日空扎煞着手。谁都知道,一只手是无法自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