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重磅!国办出台20条措施促消费 助企纾困仍居首位 松绑汽车限购也
《意见》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文件的制定出台,既是着眼长远,又聚焦当前,固“稳”、抓“保”、强“新”。
该负责人强调,近期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但同时要看到的是,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1、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2、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
3、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4、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5、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6、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建设涉外消费专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7、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8、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9、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
10、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财税支持。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研究进一步降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
《意见》共五部分内容,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被放首位。《意见》提出,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好失业稳岗返还政策。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零售、餐饮等行业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
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措施,对特困行业实行用电阶段性优惠、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等政策,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是《意见》的亮点之一。这将有利于帮助企业抵抗疫情反复的风险。
此外,《意见》还强调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提出“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动态清零过程中尤为重要。
五方面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政府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
《意见》提出,从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等五方面入手,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绿色消费”是指“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今年初,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本次文件中,除了提出开展促进绿色消费试点等,在政府采购方面,提出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意见》还提出,鼓励和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以汽车、家电为重点,引导企业面向农村开展促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进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分析认为,品质消费进农村,前期致力渠道下沉、品牌“进乡”的建材品牌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洪勇表示,文件首次提出了托育消费,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人口的高度重视,通过促进托育服务,让人民群众放心生育,减轻养育顾虑。
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
在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部分,《意见》提出,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健全消费品流通体系,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等具体举措。
收入被认为是影响消费提升的重要因素。《意见》提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完善职业体系,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
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接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
“增加收入和提高消费能力是消费的两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能力,也不会去消费。只有增加就业收入,促进收入和消费双提升,才能使消费行稳致远。”洪勇说。
此外,《意见》提出,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积金提取用于租赁住房消费、公积金提取用于电梯加装等表述,是这两年房地产发展一直强调和探索的。此次在文件中被提及表明这三个领域的发展与释放消费潜力密切相关。
“国务院提及这三个领域的消费,恰是因为潜力大且具有公共属性的消费,这和私人的消费有不同的含义和定位。”严跃进说。
松绑汽车限购有了新表述
《意见》提出,有序破除一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简化优化相关证照或证明办理流程手续。
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限购地区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落实小型非营运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措施。对皮卡车进城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
洪勇表示,以前我们的一部分消费被压制,并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有一些外在的消费限制,使得消费者不能够消费。这次提出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尤其是在汽车消费方面,指出了要放宽限购指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值得关注。
研究进一步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
《意见》明确,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研究进一步降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
洪勇表示,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免税店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我国消费者对全世界的优质消费品有很高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消费回流,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税政策,比如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但大部分免税消费仅限于乘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场景下进行消费。这次提出了市内免税店政策,将更加方便消费者进行免税消费。
杨畅表示,原先针对消费品的关税设计,发挥出了引导消费、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但在调节对象上,由于国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往往存在从原先设想针对小众消费的商品,向大众消费拓围的现象,例如高档化妆品、高档手表、黄金首饰,需要对涉及的关税,存在取消征收、调低税率、提高起征点的必要性。
此外,《意见》还提出,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更好以投资带消费。
2022年财政部合理扩大了专项债券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惠民生、解民忧等领域投资。二是支持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三是推动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
杨畅认为,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现金流和收益能力,通过支持与消费相关基础设施,既有利于形成投资端的实物工作量,又有利于创造条件引导后续消费的展开。
杨畅表示,通过观察行业用电量数据表明,疫情冲击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因此,在疫情逐步可控后,如何在政策设计中进一步考虑向居民端的补贴,或将对促进消费的实际效果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