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科创板开市三周年:总市值突破5.8万亿,首只千元股已诞生
具体来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0.166万亿元蝉联市值第一宝座,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市值分别达0.152万亿元、0.144万亿元。尽管科创板颇具规模,但兴业证券研报指出,以成交额/市值来衡量流动性,科创板整体的流动性不仅显著低于创业板、深证主板和全部A股,去年以来更是逐渐低于上证主板。未来,引入做市商制度有望提升科创板流动性。
东方证券研报也指出,科创板做市商机制的推出是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的重要举措,做市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稳定市场需求,增强市场韧性。同时,做市商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促进证券价格向实际价值靠拢,推进板块建设进一步完善。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收盘,科创板437只个股中,有324股相对于发行价股价上涨,占比为74.14%,同时,有113股下跌。在上涨的个股中,162股股价翻倍。其中,更有4只个股的涨幅突破10倍。其中,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282.124%的涨幅名列前茅,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涨幅也突破1000%。
从最新收盘价看,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7月21日909.78元/股的收盘价遥遥领先,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以7月21日531.91元/股、483.37元/股的收盘价名列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7月7日,禾迈股份涨6.78%,收1040元/股,成为了科创板首只千元股,也成为A股的第2只千元股。但7月8日以后,禾迈股份股价震荡下跌,未再现千元股价。
长江证券此前研报指出,科创50指数处于历史接近11%左右估值分位,低于创业板指和万得全A;结构上,除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外,其余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的PE估值历史分位均不足50%。此外,科创板一级主题行业2022年一致预测盈利增速均高于万得全A指数,平均预测盈利增速在166%左右。综合来看,当前科创板性价比仍高。
7月20日晚,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打响了科创板半年报披露的第一枪。2022年上半年,亚辉龙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32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651.70%。
截至7月20日,已有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其中,1家披露了半年报,2家发布了业绩快报,22家发布了业绩预告,另有11家在招股意向书、1家在上市公告书中预告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业绩预告显示,3家扭亏为盈,25家净利润预增,合计报喜比例为75.68%;6家业绩预减少,1家预亏,另有2家预告净利增速正负均有可能。
具体来看,已披露业绩预告的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有19家。其中,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预计94亿-9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拔得头筹。
净利润增幅方面,已披露业绩的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增幅超过100%的有10家。其中,亚辉龙以651.70%的同比净利增速一马当先,大全能源、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比净利增速也超过了200%。
另外,即将于7月22日登陆科创板的南京国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隆达超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市公告书中预告了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
平安证券认为,科创板试点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上市包容性加大以及审核效率明显抬升。一方面,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包含6家特殊表决权公司和5家红筹企业。另一方面,审核效率明显抬升,板块IPO过会率达到95%,高于同期主板市场87%左右的水平。
Wind数据显示,43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自9个科创主题。其中,前三大科创主题的上市公司有330家,占比高达75.5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题企业162家,生物产业主题企业92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题企业76家,在科创板的比例分别为37.07%、21.05%、17.39%。
中投证券此前研报进一步指出,未盈利企业成功受理,体现科创板上市包容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范围为3.1%-24.3%,明显高于目前A股非金融的整体研发比例,也高于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体现了科创板重视研发投入、重视创新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