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沈晓杰:专啃“硬骨头”的筑路先锋
沈晓杰和同事查看施工图纸
10年前,沈晓杰还是一个刚从浙江交通学院毕业的毛头小伙,进入区交通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15省道长乐至余杭段改建工程,这是当时余杭区省道建设里程最长、涉及桥梁工程数量最多的重点建设项目。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出身的沈晓杰,从最简单的施工安全管理做起,每次进工地,他都会跟工人聊上几句:“项目部有没有搞安全交底?有没有做安全培训?在那么高的地方作业,要做哪些安全措施?”
“那段时间,每天跟同事去施工一线,三伏天被暴晒到皮肤脱皮,寒冬夜被冷风吹到耳朵生冻疮,梅雨天踩得一身污泥。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沈晓杰说,“老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我是余杭浙江省地人,要建的是让群众放心满意的路。”
参建项目越来越多,沈晓杰逐渐明白,一名合格的施工安全管理者必须足够专业,且具备一双火眼金睛,发现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在一次次具体实践中,沈晓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架构和管理思路。
2021年,沈晓杰成为运溪高架文一西路、良祥路2个互通匝道的项目负责人,成为专啃“硬骨头”的筑路先锋。
“大家加把劲,天马上就亮了,我们争取早高峰前完成手头工作。”凌晨4时,文一西路互通E匝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沈晓杰陪着工人们吊装作业。
当天,匝道钢结构跨运溪路路口,需要占道施工。为了减少对日常通行的影响,施工时间仅限于后半夜到早高峰。
沈晓杰告诉项目启动前,沈晓杰就已经预想到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提前开展摸排,一周内对地下10余条管线余平方米的绿地苗木进行迁移。但施工中还是遇到了麻烦,地下管网远比预想的更复杂,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般。“我们只能放慢速度,为减少管线迁改,把工期‘追’回来,当即决定优化调整方案。”沈晓杰提出,在不影响桥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退让距离、避让管线,打开施工作业面。
很快,文一西路F匝道顺利通车,但沈晓杰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到E匝道建设中,这项工程也同样面临难题:施工作业面地处余杭交通最繁忙的文一西路、运溪路,车流量大,要保障往来车辆的通行安全。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沈晓杰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无缝衔接”进行作业。
“常有人问我:这份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在做?确实苦,但我总觉得乐大于苦。看着自己负责的道路与桥梁,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变化、成长,直至建成通车,那种由心底而生的成就感让人忘却建设中的苦与累,尤其是通车后得到老百姓的好评,更让人倍感自豪。”沈晓杰说,“正是因为有这种信念支撑,消除了我心中因苦累产生的迷茫,让我铆足了干劲,全心全意地投入道路建设,不断地提升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奋战在余杭交通建设一线。”
- 上一篇:同洲电子股吧东方财富(同洲电子股吧)
- 下一篇:“节日效应”带旺商场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