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姜太云:推动赛事减振器走向“中国质造”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K-MAN的减振器越来越成熟了。2022达喀尔拉力赛,我们两台车全部用的K-MAN的产品。”这是著名赛车手、荣获多届环塔拉力赛冠军的韩魏对K-MAN的赛事减振器的评价。K-MAN的赛事减振器究竟是哪里生产的?让我们走进位于海门港新区的江苏科曼赛特减振器有限公司,走近科曼的创始人姜太云,听听他关于“中国质造”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千篇一律,一个机械专业的工科男,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了一家国际顶级的制造品牌企业并一路晋升。这个品牌,就是做减振器的。出于对机械的兴趣和热爱,打工时代的他,就把减振器技术和上下游产业链摸了个明白。摸出门道后,他想要做得更多。“我认为必须要做一些高精端的产品,中国制造未来才有前景。”姜太云向2010年,姜太云离职。既没背景也没资金,要做的东西在中国市场上尚属技术空白,连零件供应商都找不到,但他就这么毅然决然地开始了。
“那时候年轻,没想过未来会怎样,一心想搞技术,有点无所畏惧。”辞职下海的年轻人搬去了浙江嵊州——一个朋友在乡下的院子,他可以以最低的生活成本进行减振器研发。在这里,他经历了无数次推倒重来、无数次捉襟见肘。2011年11月,他成功研发出了K-MAN第一代赛事减振器。
初代产品自然有些不成熟,但提起当时,姜太云至今很是自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真正能让中国的车手、俱乐部从内心认知到中国制造;这也是在行业细分领域里面,中国制造一个真正的起步。”闲聊中,姜太云向2012年,科曼第一次参加中国最残酷的越野拉力赛——环塔,此后经常出现在国内、国际的顶级赛事上,直到达喀尔,使用K-MAN减振器的赛车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产品的颜色是红色。赛场上,车轮跟车身在飞离起伏的状态下,一看到红色的就知道那是K-MAN的赛事减振器,在现场看到清一色的红色,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姜太云说。
在“扬名立万”后不久,姜太云“翻车”了。这次“翻车”,把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企业和骄傲一笔勾销。“那是在2018年,产品出现了大批量漏油的情况。漏油对于减振器来讲,说是致命也不为过。减振器是一个运动的元件,最关键的指标是不能漏油,一旦漏油,减震器效果就会差。”回忆起当时,姜太云仍心有余悸。当时企业已经在风雨飘摇的边缘,创业数年的姜太云回到起点,但是出于热爱,他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通过漏油事件,姜太云对公司管理有了新认识,花大力气组建了产品检验实验室、来料检验实验室、产品性能实验室……
今天的K-MAN已经开始引领国内赛事减振器的潮流,企业建立了一支占总员工人数三分之一以上、技术过硬且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技术研发队伍,具有极强的研发力量。目前,仅单机减振器,企业拥有的专利数已超过80项;此外,每年还会投入总营收的20%至30%进行研发创新、设备设施升级等。谈到技术优势,姜太云如数家珍:“在单机减振器细分领域,无论是专利知识产权,还是产品质量、知名度,K-MAN已经是中国的第一品牌,我们的市场份额占有量达到了一半。”
“作为一名‘80后’,从工作到离职再到创业,实际上是想有所作为的。”一路走来,姜太云匠心如初,“我希望,科曼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分子,通过接下来10年、15年甚至20年的努力,在这个行业里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