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动态

华为虚拟股份数量

时间:2021-09-22 20:20 阅读:

  任正非占华为多少股份

  任正非在华为股权只有1.4%,但是在华为,没有一个人能动摇任正非的牢固地位。对于任正非来说,把华为的股份分散给大家,让员工都能够拿到一些股份,这样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大,但这并不影响任正非在华为的控股权和话语权,我相信华为也没有哪个人会愿意去挑战任正非的权利。

  华为确定2020年每股分红1.86元,对于这个分红你还满意吗

  对于这个分红我非常地满意,因为这个分红确实非常的高,是走在行业领先地步,一般公司是拿不到这么高的分红的。因为根据统计,今年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们平均的年终奖是7826元人民币,而今年能拿到年终奖的不超过三成,因为受影响,很多企业盈利方面都受到影响,更不要说年终奖,但是华为的年终奖却非常的高,每股高达1块8毛6,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意味着只要你有华为虚拟股份1万股的线元人民币,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而据华为内部宣称,这次华为整个公司的分红预计会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华为过去的一年是如此地坎坷,但是他最后做出的成绩也是如此的辉煌,所以说有了这次非常高额的分红。

  虽然说这次的分红比不上去年的分红,因为去年的分红是2股。11元人民币,但是2020年整个华为都知道美国或者西方各国的打压,在这么巨大的压力下,还能发出现在这每股1.86元人民币的价格,这已经是完全超出了华为员工的预期了。然后根据华为内部的财务报告来看,整个2020年华为的总体营收是1,367亿美元,相比往年增长了11.2%,而其中的利润有99亿美元,相比以往增长了10%,虽然这个数据并没有官方证实是真实的数据,但是也表明了华为一直在走上坡路。

  而我们都知道华为其实是员工所持有的股份,虽然是虚拟股不是持股,但是它还是有分红权的,而这种纯原子虚拟股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员工可以拥有企业的分红权,但是并没有投票权和实权,这样既能让员工感受到公司是自己的,也能实际拿到分红,而又不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架构。而华为几乎每年都会给员工一些股票来奖励老的员工和新员工。

  而这次据统计,华为的员工平均的年薪已经高达了接近70万元人民币,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而且华为在受到打压的时候依然没有去对员工进行减刑,也没有进行裁员,甚至决定了给员工分红,这是一个非常有魄力和非常深得人心的举措。所以华为能走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话根本逃不过,完全被打压的命运,最后沉沦,但是华为却挺过来了。

  2019年华为任正非持股占比是多少

  新年伊始,华为总裁任正非连发两封内部邮件,向所有华为人发出信号:未来的形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华为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
在内部邮件中,任正非提到:"如果对标没有价值,就应该裁减和放弃一部分工作。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降下人力成本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华为要精简人员的决心。
以下为内部邮件全文:
过去公司人力资源对标功能组织建设,逐渐脱离作战系统,建立了自我封闭体系,成了落后于业务发展需要的体系。
人力资源是主战部队的助手,作战需要资源,人力资源要对资源负责任。
什么是“资源”
就是优秀的员工(各级骨干+英雄+领袖),以及合理的作战队形。
所以,人力资源体系一定要改革,HR要注重绩效管理、组织激活、领袖选拔、英雄评选,其他事务性工作(如签证、人事……)应该逐渐剥离出去,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要坚持三条管理方针:坚定正确的政策方向、稳定适用的人力资源考核模版为基础的应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国一策、一品一策……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环境突变的临时考核机制)。
以前做得好的方面也要继续发扬,使我们的管理机制变得坚定正确、灵活机动,一切向“作战”靠拢,所有形式主义的不增值管理都应该消。

以“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为目标,当前人力资源的战略重心是解决绩效管理的合理性和规则性。
人力资源部管规则,首先要集中精力解决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规则性,这是你们当前的战略重心。
绩效管理有几个优化点:
一是,坚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产粮食”的结果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占比多少,例如70%;
二是,强调战略贡献, “增加土地肥力”是评议出来的,按微软萨提亚的那三条,相关部门也要投票的,占比多少可以探索,例如30%,这一部分我们目前还做得不好;
三是差异化管理,不做一刀切。
1、组织绩效管理与业务结合,利益问题用“包”的方式来解决,人力资源部提供考核方法和工具,授权给各级作战团队和他们的干部部去考核。
第一,人力资源部可以利用虚拟考核报告来计算出某国的初始薪酬总包。可以根据过去三年该国的薪酬包平均值作为基数,形成薪酬总包的基础值。
第二,再计算该国的艰苦系数、困难系数,确定调整值;战争补贴在战争结束了,就要关闭。
第三,再算上整个公司的通货膨胀系数把这个系数也给它,(比如可以按公司年收入与薪酬包的关系来计算出膨胀系数),这样就得出一个该国薪酬总包的总值。
基于薪酬包总值的边界,授权作战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去评价,可以绝对考核,也可以相对考核。我们要摸索优化,例如,终端的26%分配,能否一定五年。
我们一定要坚持贡献面前人人平等,为价值评价基础。当然,对贡献的注释,可以讨论细化与PK。
小国加强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就可以减少人员编制。带来的效益改进不只是减下来的工资和成本,还要包括减掉人员持有的TUP收益,而减掉的公司股票收益也要纳入对该国的改进成绩评价,即使人员调到其他部门,也算是减下来了。
有人问“如果组织经营结果不好,主官有没有可能会有好的绩效结果”回答是:“肯定没有!”。
但是这个主官可能是优秀的,就先边缘化到战略预备队中去,重新接受挑选,剃了头去冲锋,证明他还是一条好汉,再组建队伍去冲锋作战。
例如,李云龙、向坤山、史耀宏就几下几上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畸化了我们的考核导向体系。当然,这个人可能受冤枉了,但既不关“监狱”,也不“杀头”,到战略预备队重新成长,有何不可以呢重新爬起来再战斗。
2、个人绩效管理坚持责任结果评价导向,以促进“为客户创造价值”、“相互协作”、“差异化管理”为优化重点。
微软总裁萨提亚对员工提的三个问题很科学,值得我们学习:
我如何利用公司已有成果提升个人或团队工作效率
你自己做了什么
你帮助别人或团队做了什么
我认为可以作为考评改进的参考标准。在结果中,不要过多强调个人贡献,就讲你对团队的贡献,最重要是整个团队在进步。就像“全营一杆枪”一样,团队内可采用绝对考核方式,让他们的项目经理去分配。
第二,战略贡献还包括协同,这30分包括协作部门对你的评价、下级给上级打分。
当然,主官和普通员工的考核比重应该不一样,高级主官可能70%是战略贡献、30%是当前结果。主官一定要牵引公司前进,领袖就是以战略方向为中心。如果没有战略思维,就不是主官,他可以退成主管,抓事务性的日常工作。
个人评议也有方法论。
比如,我们号召每个员工都站在走廊上讲自己的学术报告,演讲的过程中,不仅是在激发自己,也带动了别人走向更加开放。如果他讲的话不符合事实,大家就会发表意见,评价会更加实事求是。
越开放,越实事求是,我们的度量衡也掌握得更清楚。
又如,每个员工都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工作档案,多次复盘就是不断建模,这样他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也建立起来了。

  华为股权激励总共经历了多少阶段

  您好,
华为从1988年成立到现在,总共经历了5个阶段的股权激励。
第一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华为选择了用实股,让员工用认购的方式做股权激励。当时它想解决的问题是,要把人留住,把创业团队留住,同时降低的支出。在1990年的时候,那个环境里面企业融资特别难,用认购实股的方式来集资,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为当时的一些问题。
第二阶段
十年后,华为做了第二次股权激励。当时华为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想要解决的是管理层的控制权太分散的问题,之前给的都是实股,把公司股权分散了,所以在第二个阶段进行了虚拟股的激励方式。
第一个方案当中是实股,第二个方案是虚拟股。
实股是你给到高管、给到激励对象的股权激励,所对应的股权是实实在在的,法律含义里面的股权内涵和外延所有的东西,实股里面都有。像实股里面的表决权、控制权、分红权、优先权、处分权等等在虚股里面没有,虚股只有一个——分红权,就是你的收益权。
在1992年,华为已经有270个员工了,人员很多,一个公司100%的股权要给好几百人、上千号人做股权激励,不可能再用实股做激励,不可能把实股分成那么细的份。
《公司法》里面有一个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注册人数不能超过50人,现在华为的两个股东一个是任正非,还有一个是华为的投资公司,任总占的股权比例在公司里面只有1%多一点。第二个阶段做股权激励的时候,没办法再用实股的方式去做,刚好虚拟股能解决它的问题。
第三阶段
2003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当时发生了非典,同时华为在美国、在全球遇到了和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华为为了解决给高管、核心层配股问题,用了限制股+虚拟股(限制股票指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股,并从中获益)的模式,解决了稳定住高管和核心层的问题。
第四阶段
2008年,同时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以后,全球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华为作为在全球发展的公司,也受到影响,为了稳定住整个华为的团队,采取了虚拟股+饱和股(饱和股,指不同工作级别匹配不同的持股量。比如级别为13级的员工,持股上限为2万股,14级为5万股。而若达到其级别持股量上限的老员工,不参与配股。华为2008年底的内部融资就采用此方法)的激励方式。就是在座的都有股权,第一排的人可能100万股、第二排的人50万股、第三排的人30万股,级别越高配的股越多,每个级别都有一个定数。
第五阶段
第五个阶段在市面上的公开资料找不到,是根据我对华为的研究。2013年华为做了一次股权激励,这个方式叫TUP模式,递延、递增的概念。做股权激励的时候做了5年的激励期:
第一年给你配股,但是没有分红;第二年开始有分红,但是每年分红只有1/3;持续到第5年,可以拿到饱和股的分红。到第5年结束之后,重新归零,重新来一遍。
它解决的是给外籍员工的激励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公司发展到一个时间段之后,创始团队的一些创始人员躺在华为股票的利益上混日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重新来一遍股权激励。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华为的股权激励是怎样的

  首先,华为并没有全员持股,我研究了华为近些年披露的财报,都显示华为有很多员工得到了股权激励,但并不是全员持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达96768人,华为有18万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员工人数超过50%,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持股降至1.14%。

  华为成立了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由115名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96768名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

  【激励】贸然效仿华为全员持股,可能适得其反 

  华为为何没有全员持股,其实从任正非先生的讲话中就能得出结论,那就是得到股权激励的华为员工,必须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员工,比如满足最低的工作年限要求,满足考核的工作业绩要求,等等。

  其次,股权激励不是大锅饭。

  有些企业家或者创业者认为,既然股权激励的作用这么大,那我就给所有的员工做股权激励好了,大不了我把整个股权池子做大,这样每个员工都有份,拿到股权的员工就会打了鸡血一样为公司工作了。

  如果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股权激励效果,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上上周就有一个客户,找到我们,他们自己做了一套股权激励的方案,希望我们做风险把控。

  有律创始人,著名股权专家,王英军律师说:如果涉及到股权激励,有律不会只做法律风险控制的服务,因为这个服务不能充分体现有律股权激励服务的真正价值。同时,股权激励的风险不只是违约之类的合同法律风险,还有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股权激励效果的可期待性。

  而我们看过方案之后,发现这个客户就存在全员激励的问题。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5亿元,员工将近100人。公司想对这100人都进行股权激励。在沟通的时候,公司创始人甚至引用了阿里前台被股权激励,最后成为阿里合伙人的案例,她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来激励全体员工,达到公司更快发展的目的。

  在分析了全员股权激励的利弊后,客户接受我们的建议,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调整,并且对方案中的定价机制、行权机制、考核机制、转让机制、套现机制、退出机制以及违约机制等都重新进行了调整。客户也相当满意。

  最后总结一下,公司的股权激励不能够不考虑公司发展状况,直接搞个全员的股权激励,应该是一个由原点逐渐向外、呈扇形扩张的过程。

  为什么华为采取虚拟股

  因为上市会失去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资本是逐利的,会导致公司不能按照创始人意愿发展。另外公司不缺钱不需要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