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速通道

时间:2021-10-31 14:42 阅读: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10月21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如此倡议。

  稍后,也就是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为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了到2025年的相关碳排放目标。行动方案还提到,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体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可以看到,在金融服务碳达峰政策目标方面,监管吹风意味明显。这也是今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所确定的指标: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

  金融行业已行动起来。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消息称,其与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助力绿色能源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工商银行拟为能源领域提供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3万亿元。

  而在绿色运营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实现了突破。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近期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值得关注的是,在马上消费的碳中和路线中,科技的应用发挥了核心作用。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将深刻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毫无疑问,国内经济将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

  按照国务院刚刚发布的行动方案,到2025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2021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这标志着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首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是发电业,未来碳交易市场会越来越健全,但碳排放的定价机制还需完善。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最大化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可以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碳排放定价是个核心问题,这意味着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具来看来,金融业可以扩展的业务丰富——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