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人物|我在西安造芯片

时间:2022-06-25 23:10 阅读:

  在半导体领域摸爬滚打近20年,如今的张晓雷是西安一家光电芯片创业公司奇芯光电的Fab运营总监。奇芯光电专门从事光电芯片、模块、子系统和模设备的研究、开发、制造,他在里面负责晶圆工艺开发和维护。

  张晓雷说,像他这样负责工艺的岗位也是个枯燥的行当,身边的同行有去有留。当下半导体的火热就像20年前的计算机,但每个行业都有波峰和波谷,即使这个行业过几年或许不热了,他也希望热爱这个行业的人能坚持下来。

  回想起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他身边的芯片工程师大多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流动,“因为那边的薪水比较高。”近几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火热,张晓雷最明显的感受是薪资待遇逐渐提高,“国内的薪资待遇现在明显要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边高。”

  半导体的热度在2019年迎来质的飞跃,“就感觉突然一夜之间资本的资金都找到了半导体,都想做半导体这一行,大家都嗅到了味道。”在张晓雷眼里,行业火热、人才短缺的另一个直观表现是,早前,国外企业对国内芯片工程师的要求高,例如要求必须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面试也严格。“新加坡招人必须有5年经验,少于5年你就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

  国内半导体人才短缺,一方面是半导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芯片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张晓雷说,像他这样负责工艺的岗位也是个枯燥的行当,他的圈子里“大概40%的人后来选择离开了半导体行业”,“有的离开得早,干了一两年就走了,有的离开得晚一点,七八年也会离开。”

  这里诞生过我国第一台极小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也曾代表着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科研水平。这里已形成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较完整产业链。

  相对于“北上广深”以及苏州、无锡等城市,不可否认的是,有经验的半导体人才更愿意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流动,张晓雷说,在西安招聘这些半导体人才优势较小,但这里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众多高校,如果企业对人才培养有计划,那么在西安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优势。

  已经走上管理岗的张晓雷也更喜欢用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35岁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但张晓雷说,半导体行业里目前没有这样的压力,“35岁在这个行业非常吃香,他的经验、他的心智,各方面都趋于顶峰状态。”

  “每个人选择不同,其实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还是一些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另外就是真的想为国家或为这个行业多做一点贡献的人,顺便提升自己。”就像他身边,40%的人最后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但留下的60%,他们仍然在跟着半导体行业走。

  张晓雷说,半导体行业的工艺岗位是枯燥的,“要沉下心,充实自己去学习,才能得到提升。”大厂有先进制程,工程师在大厂接触到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是小厂比不了的。小厂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能让工程师负责更多的领域,水平自然就会提升。

  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大厂把模块分得很细,每个人只负责一小部分。自我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的人,每天沉浸在自己负责的这一小块里,不去接触其他东西,眼界会很小。”当下的环境,跳槽可以获得高薪,人心更容易浮动。他建议,如果年轻人想要进入行业,还是要安下心来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