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科创板询价转让实施满两年 超五成额度交棒公募基金
2020年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两年。作为科创板的一大制度创新,询价转让正获得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证券日报》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在接受《证券日报》
公募基金积极参与
科创板询价转让
《证券日报》
参与科创板询价转让申购报价并成功获配的公募基金公司达21家,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共计17家。从获配次数来看,这21家基金公司成功获配49次,总成交金额达到76.72亿元,其中有20次单笔实际受让金额超过1亿元。
这意味着,截至目前,在科创板询价转让过程中,有超过五成的询价转让额度受让给了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已成为科创板询价转让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魏凤春表示,科创板询价转让可以有效缓解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公募基金用行动表达了对该制度的支持,并且在不断完善细节,进一步评估效果。但这是新生事物,需要用时间来检验其有效性,从这个角度看,布局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总数已达到139家,相比已经成功参与询价转让的21家基金公司来说,公募基金的参与主体还相对较少。
对于公募基金的参与意愿,恒生前海基金投资经理谢钧对
“从目前参与主体的数量和行动力度来看,参与是积极和理性的。公募基金众多,询价转让的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公司暂未参与也是正常的。这或与其准备不充分,内控制度、交易能力等有一定的关系。”魏凤春表示。
“总体来看,在询价转让方面,公募基金积极参与,也是在摸索中完善自身的博弈技巧。我认为有些公募基金没有参与,是对当前的询价博弈模式还不够熟悉,又或者没有遇到价格合适的股票标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
6家基金公司
获配规模均超6亿元
在公募基金行业积极参与科创板询价转让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的最终获配规模较大,旨在进一步助力实现上市公司股东股权的有序承接。
据《证券日报》
对于公募基金积极参与科创板询价转让的意义,谢钧表示,公募基金参与将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一是询价转让可以减少市场波动,二是转让价格将会起到“参考价格”的作用,对于稳定其他投资者的预期有较好效果。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募基金的交易制度、风控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询价制度和技术都需进行完善。”魏凤春建议称。
“公募基金在科创板的退出机制上,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投研能力,对标的进行合理估值,这对科创板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谢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