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甘州区三闸镇:党建引领风帆劲 生态搬迁惠民生
自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甘州区三闸镇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帮助群众算好搬迁“安全帐”“经济账”“生态账”“长远账”,生态搬迁工作稳中有进。
抓支部,立好“台柱子”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一大早,杨家寨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已奔赴现场,大家分工明确、协同完成生态搬迁政策宣传、照片采集、系统录入、资料整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
作为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杨家寨村闻令而动,结合本村实际,分类整顿、因“病”施治,在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中出实招、见实效,不断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释放党员干部“澎湃动力”。日益建强的“红色堡垒”,恬静优美的乡村环境,扑面而来的文明乡风……,映照着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
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全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探索推进“党建+生态搬迁”工作模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工作调度会议,相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党员示范户全员参与动员宣传,紧盯搬迁目标任务,建立搬迁工作“日调度、周评比、月考核”的推进机制,坚持精准统筹安排,层层靠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抓责任牵好“牛鼻子”
走进三闸镇红沙窝村生态搬迁养殖小区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台台大型机械正在不停运转,工人们按照施工计划,紧张有序地施工,开足马力、夜以继日、大干快上,确保搬迁群众牲畜能够如期安置。据了解,该项目占地约32亩,规划修建圈舍共70座,配套活动区域、消防通道、饲草堆放等区域。“至目前,养殖小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建成后能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的牲畜安置问题,有效改善本村人居环境。”红沙窝村党支部书记李多成说。
在生态搬迁工作中,三闸镇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勇挑责任重担,全镇上下拧成一股劲,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以杨家寨、瓦窑、红沙窝3个村党支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工作策略,成立专班工作组,组建党员保障先锋队,实现生态搬迁工作“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冲在前”的良好格局。以统筹群众意愿、合理确定搬迁方式,抓住关键点、关键人,党员干部团结一心,深入农户家中,因户施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讲清搬迁利弊,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诉求摸排处理、风险隐患排查消除等举措,妥善解决生态搬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困惑,确保搬迁工作更加精准、更富成效。
抓实效搭好“擂台子”
谈到很多群众存在与老家不愿割舍的情结,瓦窑村七社村民张明山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一家人团聚才是他最大的心愿。“我的愿望就是我们老两口住在城里,离儿子儿媳比较近,上下学接送孙子,回来一家子坐到一起吃饭聊天,多好啊。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不搬呀?”张明山说道。
为提升生态搬迁工作质效,三闸镇以“清单指引+”工作法为主线,以深化“用清单、晒亮点、查不足、谈体会”活动为抓手,对生态搬迁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借鉴、学习,在工作推进中积极选树典型、宣传引领,通过现场晒成绩、谈不足、学经验等方式,比工作落实、比工作作风,达到镇村党员干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目标。实行村干部动态考核机制,严抓严管,坚决克服“歇歇脚”“松松劲”的状态。全面推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问题+建议+解决方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方法,切实把抓落实的力度和质量体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身份上,真正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搬迁工作的大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