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中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12-19 21:47 阅读:

  国产手机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手机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中兴通讯(000063)、小米集团、传音控股(688036)、闻泰科技(600745)、比亚迪电子(00285.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手机出货量、5G手机出货量、国产品牌占比

  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

  2017-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2021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3.51亿部,较2020年增长13.9%。

  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下降

  2018-2021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在全部手机出货量中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为86.6%,为近4年以来的最低点。

  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超15%

  2018-2021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趋势与全部手机出货量趋势相似,在接连下降后,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3亿部,较2020年增长15.9%。

  5G手机出货量增速超60%

  2020年和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2021年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较2020年增长63.5%。

  中国5G手机市场华为市占率第一

  根据每日互动大数据发布的数据,中国5G手机市场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等品牌。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华为稳坐第一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OPPO和VIVO。苹果在2021年第二季度起超越小米,市场率排名第四。

  综上所述,2018-2020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下降,2021年出货量反弹,国产品牌手机占比下降,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超15%。近2年,5G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2021年出货量达到2.66亿部。5G手机市场中,华为暂时领先,OPPO和VIVO紧随其后,苹果位列第四。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手机市场容量或变化趋势怎么写?

  手机出货量下降

  ——2016年以后中国手机出货量逐年减少

  中国信通院公布数据显示,2012-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呈波动变化,2016年以后,中国手机出货量逐年减少,国产手机出货量与整体市场同步变化。具体看,至2020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3.08亿部,其中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为2.7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66%。

  智能手机是现阶段手机上市新机型的主要产品。从历年手机上市新机型看,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手机新上市机型逐年大规模减少,2020年全年中国市场手机上市累计机型462款,其中国产品牌手机上市新机型累计413款,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9.4%。

  ——智能手机出货量明显减少

  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发展特征同步,随着中国及全球代表性地区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设备的需求放缓。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2020年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6亿部,同比下滑20.4%。

  2021年一季度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618.2万部,占手机同期出货量的98.2%。由此可见,现阶段手机行业的发展主要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主。

  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围绕5G手机更新发展

  从手机产业的需求、竞争、价格、创新及操作系统使用来看,手机产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未来手机品牌将向第一阵营品牌稳定,二三阵营变化多端,国产手机以华为、vivo、OPPO、小米为代表的品牌在国内及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操作系统方面,将主要呈现以苹果及Android为代表的两大系统,中国手机品牌以Android系统为主,受中国手机品牌国际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的提升,Android系统将继续发力;

  价格方面或将呈两极分化走势,高低并行,满足手机多功能的拓展及多样化需求,高端产品价格将持续升高;

  产品创新方面,更多曲屏、全面屏、柔性屏手机将会出现,更大尺寸的产品形态在未来的增长速度将超越整体市场的增长。从整体产品形态看,5G手机将会成为产品替换的新驱动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国产手机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

   国产手机发展趋势会慢慢变成技术为导向的比拼,技术营销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术语噱头营销越来越不得人心。同质化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

   单一性价比是最没有价值的营销。只能节节败退,并不是价格低就能卖的好,一直标榜最懂手机的那些人其实最不懂,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样样做得很平庸!古语说的好 :一招鲜吃遍天,人家去饭店吃饭,如果没有特色,要么人家最多去吃一次,要么是为了省钱才去吃,手机也是如此。在乎性价比的人其实最爱面子,就怕别人听到说手机代表身份的话。

   ov华为的子品牌realme、iQOO、荣耀发展的很好是为什么?因为背靠ov华为技术研发,很多人第一反应技术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年年的专利就能看出来了。

   所以不要张口闭口就指责别人,参数漂亮的一塌糊涂,实际体验也是一塌糊涂,形成反差太大会丢失大部分用户的。这也是为什么性价比标签的小米用户越来越少的原因。从来不找找自己存在的原因,张口闭口别人黑自己!请问黑稿能影响质量吗?不能吧!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友商,友商成了专门背锅侠。难道都是别人的原因吗?手机市场的份额一切选择市场行为。国产手机厂家都会发展自己的芯片或者技术。只有技术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不受制于人。自己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如果夸自己的孩子怎么说都不过分,毕竟是自己的。如果夸别人的孩子算什么事,别人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再差也会有变好的那一天。

   我期待技术比拼的那一天,而不是说我利润低所以不研发,不能要求研发,这就是一种道德绑架,自己不做不进步,还要喷别人想进步的,这是不道德的!

   技术和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

   国产手机在未来十年,必然会越发展越好,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制造正名及扬名立万。苹果和三星手机在未来很可能会沦为小众机器,而在全球更加流行的可能是华为,荣耀,OPPO,VIVO,一加,小米等。

   第一,以荣耀,小米为代表的性价比机型,会夯实中国手机的基本面。占领中低端市场,并且会在新兴市场一步步攀升品牌和销量。

   第二,以OPPO,VIVO,一加为代表的,主打设计感价位中等的手机,会逐步餐食掉三星的市场。以及消灭海外的一些地方性品牌。

   第三,以华为为领头的创新 科技 企业会不断通过 科技 创新,推出更加具备 科技 含量,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逐步替代苹果的地位。

   很多消费型产品行业,中国企业都上演了漂亮的逆袭战。像白色家电,黑色家电,以及视听行业等等。因为中国市场够大,中国企业可以依托本土市场形成规模化,再加上产业链的不断整合以及中国人的勤奋,还有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所以手机行业全面称霸的那一天,已经近在眼前了。

   岁月经年,大浪淘沙。国产主流手机品牌最终留下的有两类:

   一是小米类。小米秉承“让所有人享受 科技 的乐趣”理念,坚持做平民手机。只要不犯大错,质量过硬,同时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运营效率。最终会在这场线上线下不断融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眼下国内的困境是暂时的。有网友说OPPO、VIVO也玩起了性价比呀,OV做性价比手机的时候,就是小米消失的时候,这显然高估了OV实力。小米性价比与OV不同,小米尤其红米性价比是战略。小米就是靠它一律格杀,才有今天。在小米手机硬件综合利润率极低的情况下,利润百亿,OV能做到吗!对完全靠手机硬件获取利润的OV来说,显然做不到!同时,OV做性价比手机更多是机会主义,是投机,当它把价格对标红米的时候,它是不赚钱的,一个不赚钱的厂商能存在么!对OV手机的线下渠道来说,高利润是维持渠道的关键,利润低渠道会日趋倒戈,树倒猢狲散,危矣!OV也在进行渠道革命,效果如何尚未可知。

   第二类有差异化,品牌溢价能力强。代表是华为。华为虽然没有性价比,但溢价能力强,质量过硬,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占尽国内舆论先机,如日中天。国外市场则受牵累。受冲击。不出意外,最终的决战会在小米、华为间展开。

   竞争到最后,最终留下的品牌一定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的品牌。苹果手机外观不出众,屏占比不高,价格却很贵。一是因为它积久经年形成的巨大号召力,品牌溢价能力。二是顶级的性能、封闭的系统带来的持久不卡顿的体验。

   你好,我来聊下自己的观点

   从近几年的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网络技术的革新,运营商的政策驱动,成就了一批厂商,但很多都只是昙花一现,到今天来看能存活下来的靠的仍是过硬的产品。华为有过硬的技术、OV有坚实的渠道阵地、小米有更优的性价比等,目前能数名字的几家厂商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一面。那么国产手机的发展趋势,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聊一聊。

   价格

   从手机的诞生到现在,其实也不能说价格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不管未来技术如何革新,成本增长、下降也罢,收入水平如何变化也好,手机价格都会一直有高中低各个价位段的产品;各价位段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或者说不同消费者需求,上至上万、数万,下至百元等,国内经济的发展,普通大众的收入水平提升,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所以中高端手机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

   技术、性能

   制造技术、 科技 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但手机的创新确实已至瓶颈,现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各厂商也只是靠堆砌各种参数来保持更新换代产品,更多的摄像头、更高的像素、更高屏幕清晰度、刷新率等,手机性能的过剩已然存在,但真正的创新还未到来。所以在未来哪家厂商能真正的掀起一场手机的质的创新,决定了谁将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领袖。

   智能生态

   目前小米是智能生态布局最早、发展最好的厂商,其他厂商都在紧锣密鼓的追赶其脚步。随着5G+AIoT赋能,智能生态家具的发展将会百花齐放,大家也都将会体验到 科技 的进度带来的优质体验。

   国产手机的发展如何,取决于技术支持、人才、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各个方面,未来手机品牌可能会更加聚焦,现在的成绩并不值得有任何骄傲的理由,前车之鉴并不遥远。也许手机产品也正在酝酿一场大的变革,大家坐等享受体验吧。

   国产手机崛起

   2003年,国产手机曾站在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巅峰,击败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知名品牌,利用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价格优势拿下了过半的市场份额,尽管其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如今,移动浪潮袭来,随着国外手机创新疲软,国产手机在研发上投入增加以及产业链和渠道不断完善和创新,在连续近10年手机市场被洋品牌统治之后,我们再次看到了国产手机崛起的曙光。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手机行业现状。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手机行业都迎来了一次大洗牌。昔日霸主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后原品牌被放弃,2年内无法再生产手机;老大哥摩托罗拉移动在新的移动浪潮中也跌下神坛,先是被谷歌公司收购,谷歌掌控其近15000项专利之后转手又把摩托罗拉移动卖给了联想;而索尼移动于今年十月宣布缩减中国业务,不再开发和出售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Nexus产品因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两代Nexus产品的制造商LG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大红大紫但是在中国名气不显,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LG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难进前十,甚至近些年还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至此,中国国产手机的主要竞争对手仅剩下苹果和三星两家,除去自成一体的苹果,在安卓市场上,三星已经成了国产手机唯一的主要对手。另一方面,国产手机群雄逐鹿,除去“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小米、魅族、OPPO乃至今年四月底刚刚发布第一款手机的一加手机等都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博足了国内外的眼球。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占14%,首次超越三星,位列第一。三星、联想和宇龙次之,市场份额均为12%。而市场研究机构IDC调研报告则显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211.3%,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同时三星成为市场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货量下降的厂商,联想和LG紧随小米并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华为由于策略改变推精品手机,暂时跌出前五。

   表一 2014第三季度全球前五名手机厂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情况

   国产手机崛起的原因。

   (1)4G时代加速行业洗牌,国产手机“弯道超越”。随着移动和联通4G牌照的发放,4G用户的增长情况将明显与3G时的长时间渐进增长不同,会呈现爆炸式增长。而国内手机行业的几大厂商早已提前布局,一心想赶上4G这辆快车实现“弯道超越”。最早向4G发起冲锋的是“中华酷联”等厂商,成功地在国外品牌大规模进入4G市场之前早早地抢占市场。中兴去年推出的U9815手机拿到了国内首张TD-LTE手机入网证,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兴4G终端的预期目标是全年3500万,国内4G终端市场份额前两名;华为的4G手机几乎也是国内第一批推出的,更推出了许多中高端产品,出货量越来越大;酷派在去年11月就提出了“领航4G”的发展战略,将80%的供应链资源和研发人员投入到4G的生产和研发上,在今年5月份甚至占据了4G市场第一的位置;联想也在2014年推出了十余款4G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尽管受制于研发技术和上游供应链的限制,小米和魅族等知名厂商进入4G市场较晚,但反应还算比较及时的,例如OPPO在今年6月份即宣布停止所有3G新产品的研发,压缩3G产品的生产计划,减少通路库存,同时加快4G产品的研发进度,全面转型4G。魅族9月底刚上市的MX4也支持了4G,而小米踏入4G的脚步和魅族差不多。国产手机对踏上4G这趟高速列车的响应速度可见一斑。但随着4G时代的到来,技术门槛再一次提高,全渠道的竞争愈演愈烈,这必将加速手机行业的再一次洗牌。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委通知要求三大运营商未来三年合共压缩营销费用20%,几乎整整100亿元的补贴因此消失,尽管各大手机厂商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打击,但是受打击最大的还是苹果、三星这两家国外厂商,因为这两者在国内主要经营的是高端手机,补贴的减少对这类手机的打击是最大的。另外,随着高通反垄断案的结束,4G芯片行业又将掀起一场混战,但同时国内芯片厂商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国产厂商在4G时代到来的初期利用其技术、渠道、时间的优势暂时保持了领先。

   (2)国内厂商研发能力增强,供应链效率增加,产业链日益完善。众所周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众厂商几乎都牟足了劲都想去分这块大蛋糕,但是竞争是激烈,在淘汰一批批的厂商之后,剩下的这些厂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愈来愈有效率。像小米等这样的厂商,最初由于在市场上还没什么名气,导致与供应链上游的议价能力不足,很难拿到第一手货。 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厂商的进步,供应链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顺畅。小米在初获成功后,不仅得到了更充足的供应链上游的供给,其重新设计的产业链,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资金流传的方式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此时,各种独立研发机构(DH),原始设备制造商(ODM),甚至独立的售后服务公司,都开始出现,为中国手机供应链注入了新的活力,效率越来越高。如果说小米这样的新兴公司一开始还不具备强大的实力,那么我们别忘了,国内其实并不乏起步较早的大公司,比如“中华酷联”、魅族、OPPO等,尤其是华为,几乎具有手机产品制造的所有东西,无论是资金,硬件能力,研发技术,与运营商的关系,渠道方面的布局等均不比国外知名企业逊色太多。华为之前主要做的是运营商贴牌手机,并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当它决定打响自己的品牌,跻身智能手机的中高端业务,所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3G、4G手机技术门槛的提高,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淘汰了一批批的厂商之后,国产手机的大环境反而更有利于国产手机的发展,国产手机的形象也不再局限于粗制滥造的“山寨机”,品质越来越好。优秀的国产手机让产业链上下的各个厂商都看到了信心。

   (3)国产手机开始着眼于品牌建设,渠道红利消失,互联网营销革命到来。国产手机近年来口碑逐渐变好,总体创新能力也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研发能力上,还体现在营销手段上。过去国产手机主要靠的线下营销,与运营商的关系走得十分紧密,但是如今运营商补贴大大减少,众多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走 社会 公开渠道营销,然而这也是给了国产手机又一次新生的机会,因为O2O模式才是手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而在互联网营销方面,小米早已给国内众大厂商做了非常震撼的示范。小米从“一无所有”到如今身价800亿,靠的就是“互联网模式”(硬件+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粉丝经济”,建立起软硬一体的生态系统。小米手机初期一般分批在网上限量发放,让用户去抢购,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所谓的“半官方线下销售渠道”(“大黄牛”)拿走,把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拉得很长。这样的营销模式被许多人称为饥饿营销,让一些人诟病与不屑,但它的确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国内传统厂商在眼红的同时,也在反思互联网销售。小米的新模式几乎省掉了中间渠道环节,可以实时反馈销售数据,再根据准确的销售数据预估订单,并且在销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仓储成本平摊之后是十分低的。小米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则是“粉丝经济”,小米通过小米论坛、微博和等社交的建设,拥有了大批的“米粉”。小米起家时的“MIUI”虽然目前相比硬件产品利润不大,但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手机硬件产品的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少。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壮大之后并没有单一地只抓住互联网营销,它也开始着眼于与运营商拉近关系,O2O的模式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从小米的全球布局和生态建设来看,小米的野心不可谓不大。相比小米的Online to Offline,“中华酷联”这些传统厂商要做的就是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下向线上延伸。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就是国内传统厂商对小米发起的挑战,据统计,在“双十一”全网总销售额上,尽管小米以15.6亿傲视群雄,但华为荣耀的销售额也已突破了10.6亿,酷派的大神手机为5.6亿,另外其他的一些厂商在互联网销售上也牟足了劲,不甘示弱。国产手机的这些令人惊喜的变化在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象征着国产手机的繁荣昌盛,先进的营销理念给中国手机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4)国产手机进军全球,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尽管中国作为全球智能手机最大的市场,但随着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国内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渐趋饱和,智能手机的换机需求也将放缓,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厂商开始集体进军国际市场谋求新的出路。尽管面对着本土化、品牌、专利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国产手机厂商的表现还是得到国际市场肯定的。华为虽然近年才拥有自主手机品牌,但是华为在海外的通信行业已经做了很多年,有了沉厚的积淀,硬件能力、资金实力、与国外运营商的关系、科研力量等都是十分强大的,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掌握众多的专利技术。联想以前也并不做手机,但作为PC行业的全球第一,实力也不容小觑,为了应对国外频繁的专业控诉,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不仅了得到了将近17000项的专利使用权和2000多名的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摩托罗拉在美国、欧洲各国的成熟市场以及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相对完善的运营商关系和布局。由于欧美的专利诉讼比较激烈,小米、酷派等退而求其次,先在一些新兴市场打开局势。酷派开始进驻台湾、印度、印尼等国家地区,而小米则瞄向了巴西和墨西哥市场。小米虽然比起那些起步早的大公司专利比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发能力的低下,小米每年专利的增长水平与华为是不相上下的,并且不断寻求和联芯 科技 等芯片公司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高通反垄断案的结束,国内手机不用再支付其霸道的单机售价的3%到6%的“专利授权费用”,同时,国内的芯片厂商也在其中觅得了新的转机。国产手机在进军全球时不乏让人称道的品牌营销策略,比如华为先后与意大利AC米兰、西班牙马德里竞技等多家顶级足球俱乐部建立了伙伴关系,中兴则选择了多支NBA球队进行合作,从 体育 营销的角度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获得了一定的口碑。市场研究机构IDC调研报告则显示,2014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位列全球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211.3%,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同时三星成为市场前五中唯一一家出货量下降的厂商,联想和LG紧随小米并列第四,而上季度位居第三的华为由于策略改变推精品手机,暂时跌出前五。总之,国内厂商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让我们对国产手机充满信心。

   越来越好!

   国产手机厂商在相互竞争下产品会越做越好,比起国外手机也一样会更有竞争力及市场。

   可能会有更黑 科技 的屏幕技术出现,比如说,折叠屏,透明屏幕,但是这些技术或许噱头要远远大于实际应用,最终很可能即使出现也是小众产品

   旗舰机型会越来越高 科技 且越来越向国外苹果看齐,随后在一举超过。但是这个过程或许极其漫长,并且可能会有一定的动荡,但是大家要相信我们的手机必然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发展趋势只会越来越高 科技 ,甚至体积越来越小。

  我想问一下大家怎么看待目前的手机行业,以及发展趋势?

   我是一个线下做手机的小店住,在自己家乡的小镇上,加上电信代理商。从业也有5年有余,感觉卖手机这个事儿,是越发的艰难了,越来越难卖,运营商业务也越来越难做。

   手机行业已经过野蛮发展的时代!

   首先,从厂商来看,目前剩下的全球性厂商就这么几家,三星、华为、苹果、荣耀、小米(包括红米)oppo(包括旗下子品牌realme,关联品牌一加)、VIVO(包括IQOO),其他的慢慢都变成others了。包括现在的这些全球品牌在未来也慢慢会有厂商退出 历史 舞台,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一样。新的品牌或者厂商想要崛起,只有突破性创新或者说革命性的创新,才有可能崛起,比如电池革新方面,再比如柔性屏幕的再创新,这个只是我的一个个人观点。

   从销售市场来说,现在已经是一片刀山火海,线下渠道,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销量低迷,库存占用周转资金大,生存压力大,线上销量都被厂商的官方旗舰店和的自营旗舰店分去大部分销量,其他小店也是难以生存。线下转型从销售型店铺转为服务型店铺,增加体验的属性,服务做到极致,还是有市场。华为今年已经开始在乡镇发力,华为负责我们这边的业务经理,来找我把我的店变成乡镇体验店,说明渠道末端的服务需要支撑,这个机会也还不错。

   手机市场从原来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价格趋于透明,信息也更对称。市场渐渐进入换机市场为主,趋向高端机,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消费升级了。如果还能抓住手机市场4G到5G换机的机会,可能还有一点儿机会,要不然真的太难了!而且越是难的时候,市场越是混乱,特别是价格,虽然厂家管控严格,但是串货,少价现象更多,大家只有能赚钱,能走量就走了。所以综上所述,手机行业,正在经历洗牌的前夜,做得好的前景越来越好,最后只会留下头部厂商两三家。线下有实力的渠道商会继续做大做强,向服务型转型的会更多。都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指教,多多讨论。

   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我发表一下我的见解,不一定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手机行业一片火海

   目前手机行业可以真的说是一片火海,早些年,众多手机厂商都杀入到这个行业想分一杯羹,但事到如今,能够活下来并且活的还算比较好的,国内只有华为、小米和OV,国外也就苹果和三星了。

   仅存的几家大厂竞争也空前激烈,比完屏占比比拍照,比完拍照比高刷新率屏幕,在没有大的变革和创新下,各大手机厂商只能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为了继续占有市场,国内厂商生产的手机利润普遍偏低,OV系列可能还好,但相比前几年,利润空间也大幅下滑,线下门店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尽管如此,各大厂商依然在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生怕自己仅有的市场被其他厂商侵蚀,可见这个行业竞争之惨烈。

   还会有新的手机厂商异军突起吗?很难。

   手机是一个高度集成化并且高度依赖供应链的行业,新加入的厂商很难有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和话语权。而一旦因为供应链问题导致产品延期交货,则很有可能出现发布即落后的情况。这对一家新加入的手机厂商是致命的打击。

   何况如今的手机市场份额被几家大厂看看掌控,一家全新的手机厂商得到用户的认可需要漫长的时间。手机行业又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行业,想要站稳脚跟太艰难了。

   未来前景

   如果说,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是一次技术革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是一次技术革新,那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近十年来智能手机并没有再一次大的的技术革新。不管是全面屏还是高刷新率屏幕,都选谈不上技术革新,最多算是技术进步。

   除非在未来几年智能手机能有巨大的技术革新,否则这个行业很有可能逐渐走向夕阳。下一代计算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也许是全新的人工智能产品,也许是更完善的VR产品,总之,长远来看,手机行业的前景可能并不是那么光明。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下一次通讯技术的飞跃,也许就要来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要纠正一下概念,手机是个中国特有的名词,是手持计算机的统称。在国际上手机是移动电话,而在iphone出现以后,传统意义的手机已经快消亡了,现在的手机更准确讲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终端(附带移动电话的功能)

   所以我理解你想知道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趋势。

   现在这个领域的趋势是硬件规格上发展放缓,系统上ios、安卓、wp8为主(会偶有其他os搅局但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各厂商更注重系统优化和工业设计

   功能和内容趋于社交化、本地化、个性化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中兴通讯(000063)、小米集团-W(01810.HK)、传音控股(688036)、富士康(2317.台湾)、闻泰 科技 (600745)、比亚迪电子(00285.HK)、三星电子(005930.韩国)、苹果公司(AAPL.美国)、皇家飞利浦(PHG.美国)。除上述上市手机行业公司外,还有华为、vivo、OPPO等著名手机行业非上市公司。

   本文核心数据: 出货量、销售额等

   1、美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销售额呈上升趋势,但销售量呈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智能手机销售额在2005-202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美国智能手机销售额规模达到7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并连续四年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美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6亿部,同比下降16.79%。

   2、欧洲手机市场发展现状:中东欧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较快

   从统计数据来看,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中东欧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速度较快,统计期间内中东欧平均增速达到24.12%,超过欧洲平均增速16.77%,西欧地区平均增速为12.64%。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合计8.11亿部,其中中东欧出货量为3.89亿部,西欧出货量为4.22亿部.

   3、日本手机市场发展现状:2020年智能手机用户近1亿,渗透率近80%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2017-2020年日本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和智能手机渗透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其规模接近1亿人,渗透率为78.54%。根据Statista预测数据来看,2026年日本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或会达到1.15亿人,渗透率达到92.94%。

   4、韩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2020年智能手机持有率突破90%

   从统计数据来看,韩国智能手机持有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韩国智能手机持有率突破80%,2020年韩国智能手机持有率达到91%,其手机行业智能化水平较高。

   5、俄罗斯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出货量和销售额逐年上升

   从统计数据来看,俄罗斯智能手机销售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出货量则保持在2500-3000万部之间,2020年俄罗斯实现销售额5700亿卢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50万部。

   6、印度手机市场发展现状:2020年略有下降,达1.5亿部

   从统计数据来看,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到2020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十分迅速,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61%。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亿部。

   7、东南亚手机市场发展现状:智能手机用户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东南亚智能手机用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起,东南亚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2020年东南亚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4.63亿人,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69%。

   8、中东和北非地区手机市场发展现状:2025年移动用户数量或会超过4.6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2018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移动用户数量变动幅度有限,期间内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11%,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来看,2025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移动用户数量或会达到4亿人以上,2019-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54%。

   9、拉丁美洲地区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巴西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最大

   从统计数据来看,拉丁美洲地区巴西和墨西哥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最大,分别为1.41亿人和0.81亿人,其次为哥伦比亚,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0.35亿人。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手机行业后边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且生存下来的品牌会越来越少,对于手机的性能可以看看鲁大师的检测数据来了解一下。

  手机行业现状分析

  全球手机市场发展概况

  1、全球手机行业发展历程:正处在智能手机时代

  手机这个概念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3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之后手机一路发展至现在社会,现阶段全球手机行业已经进入4G智能手机时代,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布局5G甚至是6G移动通信技术。

  2、全球手机产业分布:美国向亚太转移

  从全球来看,全球手机产业链主要分布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地,其中,美国以品牌和技术为核心,韩国和日本以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为优势,中国是全球手机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市场。全球手机产业转移路径第一阶段是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主要是由于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并且劳动力供应充足;其二,中国的需求市场也较大,综合考虑生产销售各环节,直接将产能规划在中国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三,将组装、非核心部件转移到其他国家,本土国家集中人力、资本进行创新研发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全球手机行业供给现状分析

  1、全球智能手机整体供给分析:2021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3.2%

  智能手机是目前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因此各大机构对手机出货量的统计以智能手机为主。全球著名调查机构IDC发布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总出货量为12.92亿台,较2019年同期下滑5.8%。究其主要原因为占全球手机市场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在不断的下滑,市场疲态令人担忧。截止至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13亿部,较上年同比上升13.2%。IDC报告称,未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加快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需求。

  2、全球智能手机产品类型分析:安卓系统和iOS“两分天下”

  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手机行业操作系统占比变动发生在2011-2012年之间,在此之前全球手机行业操作系统主要为塞班OS、iOS和其他类型操作系统;在此之后,全球手机市场中操作系统呈现显著的安卓和iOS两者竞争的态势。2020年安卓系统市场份额占比73.1%,2021年1-7月占比72.23%;iOS系统在全球市场中市场份额占比保持在19%-30%之间,市场份额稳定。

  全球手机行业需求现状分析

  1、全球手机用户规模:2020年全球手机用户达47.8亿,占人口比61.65%

  根据Bankmycell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手机用户总规模呈现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以上,2020年全球手机用户为47.8亿用户,同比上升2.14%,占全球人口的61.65%,2021年1-7月为48.8亿用户,占全球人口的61.88%。

  2、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2020年达到35亿,渗透率达73.22%

  根据Bankmycell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规模呈现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智能手机渗透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球手机用户为35亿用户,智能手机渗透率为73.22%,2021年为38亿用户,渗透率为77.87%。

  3、不同国家智能手机渗透率分析:欧美国家排名普遍较高

  根据Newzoo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使用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智能手机渗透率仅为59.9%,其次为印度,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3.5亿人,智能手机渗透率为25.3%。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最高的为英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82.9%,智能手机使用者共计0.56亿人,其次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智能手机渗透率为82.1%,智能手机使用人数仅为0.078亿人。

  注:截止2021年7月。

  注:截止2021年7月。

  全球手机行业价格走势分析:除拉美外,其余地区价格均有上升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明显下滑。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售价(ASP)却出现了10%的增长。其中亚太地区、中国、欧洲、中东和非洲、北美等地区在2020年的销售平均售价总体增长了10%。相反,拉丁美洲的平均售价下降了5%。

  注: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

  全球手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2020年或超过7000亿美元

  根据Newzo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手机用户在2016-2020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中国手机用户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结合计算出中国手机用户全球占比,以该比例倒推得到全球手机市场规模。从数据来看,2016-2019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有所升温,2020年全球手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2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2%。

  注:该市场规模测算受到汇率影响,可能与实际存在误差,仅供参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G基站加速布局,为5G手机打下基础

  5G比4G拥有更快的速度,可以推动车联网、物联网、VR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但需要更强大的基站作为基础。

  发展5G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建5G基站数量将在2020年底达到60万个,前瞻预计我国2026年新建5G基站数量将达到44万座。

  苹果出货量领涨全球

  2020年苹果秋季发布会,苹果发布了其第一台5G手机,有望带动当期全球10亿的手机存量换机。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出货量达9010万台,同比上涨22.2%。第二、三名分别为三星、小米,2020年第四季度分别售出7390万和4330万台,同比分别上涨6.2%和3.2%。

  2020年全年,苹果出货量第一,销量达2.67亿台,较去年同期下降9.8%,主要系受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销量第二、三名分别为三星及小米,销量分别达2.06亿台和1.89亿台,前者较去年同期上涨7.9%,后者同比下降21.5%。

  2021年,中国基本摆脱疫情的负担,3月手机出货量达3609.4万部,同比增长65.9%;第一季度销量达9797.3万部,同比增长一倍。

  前瞻认为,全球手机销量在疫情影响下同比增长5.9%,2020年仍迎来了换机潮。

  5G手机出货量大增,中国市场成为“主战场”

  据《IDC全球智能手机跟踪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4亿台,其中,中国市场该类型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亿台,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持续占领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2019年,5G手机开始崭露头角,7月份5G手机销量仅占总出货量的0.2%。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3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2749.8万台,占总销量的76.2%,短短不到两年时间,5G新机占比几乎快达100%。

  未来两年5G手机销量将持续攀升

  随着5G手机行业竞争逐渐激烈、价格不断探底,预计未来两年手机出货量将持续攀升,前瞻预计2023年手机销量将再次遇到瓶颈,5G手机销量或有所下滑。

  前瞻按照2020年全球手机销量12.92亿台、2021-2022年手机出货量增速为4%、2023-2026年手机出货量增速为-5%计算,前瞻预测2026年全球手机销量将达到11.3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