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监管明确主板“红灯行业”不能申报?行业求证:并没有太大变化
外,其余5家均为上市时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例如,跌幅最高的唯捷创芯-U、普源精电-U和翱捷科技-U在上市首日分别下跌36.04%、34.66%和33.75%。
从上市首日破发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来看,科创板49家破发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90.47倍,创业板30家破发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6.83倍。
从全年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A股首发上市新股中总共有220家破发,占428家新股的51.40%,其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分别有11家、61家、83家、65家,分别占对应各板块首发上市新股数的15.49%、49.19%、55.33%和78.31%。
当然,上市新股中有破发的,也有大幅上涨的。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有29家新股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过了1倍,最高的弘业期货涨幅高达628.49%。
2022年A股27家公司IPO遭否决 创业板占比近6成
2022年,发审委及上市委共否决27家IPO企业,其中深主板发审委共否决4家,沪主板发审委共否决5家,创业板上市委否决16家,北交所上市委否决2家,科创板上市委未出现否决企业。
2022年27家IPO被否企业来自15个省份,江苏、广东和浙江被否企业最多,分别有5家、3家和3家。
2022年27家IPO被否企业由19家券商进行保荐。其中,国信证券保荐的IPO公司被否最多,达到了三家,分别是亚洲渔港、博隆技术和兴禾股份。此外、中天国富、西部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和东兴证券2022年保荐的IPO企业被否数量均为2家。
从2022年27家被否的IPO公司的上会问询情况,可以发现,关联关系、关联交易问题、内控问题、持续盈利/经营能力问题、收入真实性存疑、资金往来异常、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不合理问题、利益输送/其他利益安排问题、股权转让/变更/权属不清晰/股份代持、板块定位等问题是企业闯关IPO失败普遍面临的“拦路虎”。
回看2022年那些被否IPO企业
创纪录!A股第一家IPO被否银行出现
2022年IPO被否的27家公司中,出现了第一家被否的——大丰农商。在大丰农商银行前,此前A股金融机构IPO审核皆“逢会必过”。在这样的惯性之下,大丰农商行IPO否决,令业内颇感到意外。
大丰农商行此次IPO遭否主要原因在于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并未获得监管层的认可。在2022年4月14日召开的证监会发审会现场,监管层重点之一,便是大丰农商行内控有效性的执行问题。
发审委要求大丰农商行就各类贷款迁徙情况,说明五级分类的执行程序及相关内控措施的有效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值得一提的是大丰农商行存在部分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超过授信总额。此外在2021年,大丰农商行还因涉嫌违规吸储、违法办理票据而遭举报,目前相关案件还在调查中。
IPO被否后“不甘心” 红星美羚发公开信“喊线日,红星美羚IPO被否。这意味着公司无缘A股“羊乳第一股”。为此,“不甘心”的红星美羚发布几千字公开信进行说明。
做出贡献,“没想到涉农企业上市竟然比唐僧取经还难”。然而,红星美羚IPO被否背后,是公司实控人以个人名义通过公司财务的私人账户向公司数位供应商提供了共计1400万元的借款,而这笔款项却又经由供应商实质流向了红星美羚的多位经销商。此后。这些经销商又将此笔资金用以采购红星美羚的相关产品,从而形成了资金的体外循环,有虚增收入嫌疑。
泰达新材成首家北交所IPO被否案例公司
线日,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第43次审议会议结果中,出现了被否项目,这也是北交所设立后首单被否的IPO。根据公告,被否公司为泰达新材,保荐机构为
。上市委指出其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问询问题集中在毛利率变动、收入增长是否有可持续性、是否存在利用供应商调节利润的情况。事实上,早在2017年1月,泰达新材曾试图在创业板上市,也因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被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否决。俄乌冲突爆发九州风神IPO“躺枪”?
九州风神的主要产品是电脑散热器,这个产品技术门槛不高,毛利率也相对较低。由于九州风神主要产品技术门槛不高且市场竞争力有限,面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比较脆弱。
2021年九州风神归母净利润下滑约40%,2022年1-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会继续下滑,下滑幅度高达117.82%,且为亏损状态。业绩“变脸”基本上就很难获得监管的肯定。
同时,九州风神70%的收入是境外收入,而其中20%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之下,公司相关销售必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不是俄乌冲突,2022年九州风神还可以期待追求一个好的IPO审核结果的,却未想到遇到了不可抗力。
- 上一篇:教育系统召开阳光“1+7”工作推进会
- 下一篇:灌云县救助管理站迁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