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靠“买菜小车”撑销量,上汽还要苦熬多久
商业,此次尚界不仅全程由华为主导,其车型设计、智驾方案、官方定价、门店销售等,均由华为负责。可以说,在这次合作中上汽更多承担了组装生产的角色。
尚界是鸿蒙智行首次将价格带下探至17万-25万元区间,瞄准的是年轻消费群体和更有销量空间的大众市场,在合资销量下滑、自主品牌销量低迷的经营压力之下,上汽迫切的需要这款车型来冲销量。
一方面,合资板块的势弱已经严重影响上汽的业绩与利润表现。2024年年报显示,除智己汽车、上汽正大两家子公司外,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集团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捷仕达名爵汽车印度有限公司,这7家子公司汽车销量均同比下滑。
其中上汽通用销量下跌幅度最大,全年卖车43.5万台,同比下滑56.54%,相较前一年少卖61.5万台。而同样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全年销量为114.8万台,同比下跌4.56%,相较前一年少卖6.7万台,这两大品牌加起来就比去年少卖68万台。
另一方面,上汽的新能源自主品牌智己,虽然销量在逐渐上升,但基数太低,仍然扛不起大旗。
成立至今,智己汽车的销量始终“不温不火”。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为5000辆;2023年全年累计销售38253台,2024年全年销售65505台。已经连续两年未完成销量目标,尤其是2024年,仅完成了最低目标的一半。
2025年,智己汽车定下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但第一季度的成绩却不尽人意——2025年第一季度,智己汽车销量仅有7035辆,同比减少29.66%,作为上汽“一号工程”,这个成绩并不算出色,这或许也是上汽选择押注华为的原因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华为的合作的确是部分车企的破局路径,却绝非一剂普适良方。
对于上汽来说,与华为的战略协同虽为自身的转型提供了新动能,但其本质属于战术性资源整合,无法替代企业内生能力的构建。
换句话说,新能源时代,那些深水区的技术攻坚,才是决定车企能否穿越周期的根本性筹码。而这些,上汽需要自己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