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宇树IPO:1000亿预期市值下的压力,走“价格屠夫”路线!投资人:影石创新市值700亿,从任何一个方面宇树都比它值钱

时间:2025-07-25 17:32 阅读:

  王兴兴一度并不看好人形机器人,因此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看起来没那么“高级”,但门槛更低的四足研发上。

  商业,京东、美团都有分拣和末端配送的相关业务,与具身智能场景十分契合,可以借此提高效率。“大厂不求短期回报,但谁也不想成为被时代落下的那一个。”

  而宇树科技展现出的高盈利、高增长,也为大厂标注了确定性,确定的时间线、技术路径、人才,推着产业迎来了打脸朱啸虎的时刻:人形机器人赛道不仅没被明星投资人的退出言论打倒,还替代AI大模型,成了当下投融资圈的关键词。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达87起,披露金额超109亿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逾一倍。

  此前,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发表了一番“人形机器人泡沫论”,并宣布已将松延动力、星海图两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股份出售。

  而在最近举行的一场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上,顺利完赛让松延动力一度名声鹊起。据松延动力创始人、CEO姜哲源透露,被朱啸虎卖掉后,估值从5亿元涨到了20亿元。足见一场关于具身智能的资本竞速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随着具身智能产业景气度增加,这场“造人”的赛道如何更好的商业化落地,眼下还是难题。

  行业内,关于机器人是否应该是人形展开过派系之争。

  非人形、专攻单一场景的垂类机器人在商业落地上更为积极,但总归形态和故事不够“性感”。反观人形机器人虽然当下还存在躯体灵活度不高、认知意识不强、缺乏高水平训练数据等桎梏,进而限制了其通用性,但又被公认为是通往AI智能体的最佳形态。

  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所言,AI的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它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并且能够理解物理世界。

  可以说,谁能率先构建起一个运行稳定、数据流畅、训练高效的人形机器人,更容易走得长远。

  在这个过程中,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暂时走在了前列。宇树人形机器人已经通过一次次公开场合印证了自己的稳定性,而智元人形机器人也已经被训练洗刷马桶、使用洗碗机等。

  7月11日,上述两家企业还中标了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采购项目的总预算为1.2405亿元,被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是国内数额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订单。

  双方的较量也从销售侧角力到资本端,宇树科技IPO在即,智元机器人也不甘落后开启了上市征程,但却上演了一出常人看不透的资本大戏。

  7月8日晚间,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上纬新材宣布,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以协议转让与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谋求公司控制权,造价21亿。若交易完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为智元机器人实控人邓泰华。

  邓泰华是华为老兵,与2020年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稚晖君结缘,双方于2023年联合创立了智元机器人。

  两年时间,智元机器人完成了10轮融资,估值已高达150亿元。频繁融资的同时,邓泰华的并购计划也双手入泥。

  被智元“盯上”的上纬新材,主业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和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领域关联仅限于材料供应,核心业务关联不大。

  不过,这并不妨碍邓泰华通过一番巧妙的资本运作将其控制权招至麾下。

  这番不同寻常的操作也让市场质疑声不断,尤其在业界争抢“第一股”的当下,争议的焦点,则放在是否“借壳上市”。

  就此次交易,智元机器人对外回应称,非借壳上市,“此举旨在为未来注入更多优质资产,同时赋能上市公司内部孵化。”

  这一出好戏还点燃了股民的热情。自7月9日起,该股已连续10个交易日走出一字涨停行情,一举刷新A股“20cm”一字连板的纪录,期间累计涨幅超519%。截至7月24日收盘,股价报56.4元/股,最新市值达227亿元。

  除了宇树和智元,产业链中还站着云迹、仙工等玩家,共同抢占“具身机器人第一股”的行业先位。

  不过,抢夺“第一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能否找到可持续的具身智能商业模式,才是决定其未来估值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