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可转债的三条选债思路
可转债基金的选择方式有哪些
可转债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可转换债券,境外的可转债基金的主要投向还包括可转换优先股,因此也称为可转换基金。持有可转债的投资人可以在转换期内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或者直接在市场上出售可转债变现,也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可转债的基本要素包括基准股票、债券利率、债券期限、转换期限、转换价格、赎回和回售条款等。可转债是普通债券和可转换为股票的期权的混合物,转债价格和基准股票价格的差额构成了内含期权的价值。其一是债券具有的利率风险。其二是股价波动的风险,因为可转债内含转股期权,所以发债企业股票的价格对可转债的价格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可转债的价格与股价之间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当股票价格飙升、远离转换价格时,可转债价格随之上升。当可转债价格远远高于债券的内在价值时,其存在着很大的下行风险。如果股票的价格大幅下滑,可转债的价格也会相应下跌很多。此外,目前国内的转债市场尚不成熟,品种数量不够丰富,而且流动性不足,这样会给可转债基金构造投资组合和未来资产的及时变现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可转债基金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目前26只主要的可转债(可转换)基金资产净值约159亿美元。但是可转债基金的长期表现不俗,至2004年4月初,上述基金过去五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7.25%,过去三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7.47%,过去一年的平均回报率为28.8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分别为-1.3%、2.23%、32.93%。
如何选可转债呢
投资可转债时可挑选:1.选择税后收益率大于0的可转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性2.特别注意正股的变化情况,看其关联性强的3.可转债也是一种理财投资,可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等状况小贴士: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TA具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性质:由于TA本质是公司债券,从而拥有保本付息的特性,您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息,本金一般较为安全;同时TA也有转股期内按转股价格转换成股票的权利,一旦股票的市价超过转股价,还能在上涨中享受高于普通债券的收益。
如何选择可转债
但由于企业使用可转债时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结果也由此迥异。使用得当促进公司经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致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对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均可根据自身股价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作出基本判断,且无论何种情形下,只要条款设计得当,都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但关键是公司要根据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可转债融资时机,进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设计可转债条款,从而“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可转换债券。 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企业青睐。但由于企业使用可转债时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结果也可能由此大相径庭,使用得当促进公司经营者有之,使用不当致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者亦不乏其例。以至于美国三位著名金融学教授Stephen Ross, Randolph Westerfield和Jeffrey Jeffe 在其著作《公司金融》一书中感慨:“在公司金融领域中,几乎没有一个话题能像可转债的发行一样令人感到困惑。”实际上,可转债发展到今天,其条款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足以令企业和投资者眼花缭乱。
众所周知,无论公司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总要权衡融资方式的好处和潜在成本。而具体到可转债,就要看可转债最终的转股结果:如果转债顺利转股,则公司本质上相当于以高于现行股价的方式卖出了股票;如果不能转股,则公司就要对转债还本付息。若公司此时恰好资金周转不佳,必将带来财务上的困境。因此,公司在做可转债融资的时候,需要权衡融资的低成本和潜在的财务困境成本。 根据自身股价走势和整体股票市场走势选择适当融资方式
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在融资方式选择时需要对自身股价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两种走势的组合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见图)。在第一象限,管理层预期自己的股价未来会上涨,并预期大盘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下,公司如果认为自己的股票目前被低估了,而未来无论是自家股票还是市场都将是一片光明,这个时候发行股票显然不符合现有股东的利益,债务和可转换债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具体是发行债务还是可转债则取决于公司的成长阶段及其流的稳定性:对于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地位比较稳固,未来流较为稳定,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偿还债务,此时债务是不错的融资选择;而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而言,未来可能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短时间内流回收较少,且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可转债就是较好的融资选择。 在第二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但股票市场却可能出现下滑。这个时候,公司也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了,但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很难判断未来公司股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情况下,公司从本质上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但在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可能下滑之后,股权融资可能是个高成本但比较安全的融资方式,而债务则是低成本但高风险的融资方式。此时的可转债可以综合两个方面的因素,利用对执行价格和到期日的判断把握,在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但这时发行可转债是有风险的。
在第三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未来股价会下行,而股票市场同样笼罩着不景气的气氛。此时公司管理层其实认为自己的股票被高估了,再加上未来股票市场可能低迷的概率较高,因此,公司股票被高估的状态不太会继续保持下去。此时,正好处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窗口”,因此发行股票融资会是一种低成本选择。尽管债务和可转债也同样是低成本的,但考虑到公司经营是个持续过程,此时采用股权融资可以为未来储备融资能力。换句话说,公司可以在未来根据情况使用债务或可转债。
在第四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未来的股价会下行,但股票市场却可能走向繁荣。此时尽管公司也认为自己的股票被高估,但和第三象限不一样的是,此时的股票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当前时点很难判断公司股票的高估会持续多久。此时仍然是公司股权融资的“时机窗口”,公司可以用股权融资满足当前的投资需求,同时还可以继续观察自家股票的走势以安排后续融资方式。 在条款设计得当的前提下,
均可选择可转债融资
公司发行转债的本意是希望股权融资,减少一次性的大规模还本流出,实质上是延迟发行股票。但基于公司经营和股票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需要设计条款来促进转债持有人转股。理论上,无论何种情形,只要条款设计得当,都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
在第一象限,如果某些高成长公司选择了可转债,即使短期内管理层的预测完全正确,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都确实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升,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繁荣能持续多久。即使公司身处繁华之境仍不免有萧条之忧。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公司股价远高于执行价,则此时公司会希望转债持有者尽早转股以化解未来的困境之忧;但从转债持有人的角度来看,转债的持续期越长,则转债所附带的期权价值越高,持有人会希望越晚行使期权越好。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公司可以在发行转债时设计“赎回条款”,在公司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的时候,强制性回购转债迫使转债持有人转股,从而把握时机尽早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在第二象限,如果发行转债的公司自身经营确实不错,但却受到股票市场的拖累导致股价下行,此时公司会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股票市场导致的,与自身经营无关。这种情况下,公司完全可以在发行可转债的条款里加入“向下修正条款”,即万一股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公司保留依照“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而下调可转债执行价格的权力,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
但在实践中,天有不测风云。设计可转债条款时,难以预期到所有情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特别是一些发展势头正旺的公司,管理层乐观自信,把公司经营恶化和股票市场同时大跌视为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微小概率极端事件,从而按照常规情景来设计转债条款。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就可能由于转债条款不能应对而出现大部分转债持有人放弃转股、要求还债的情景。这正是转债持有人保护自己的关键手段,但是对公司来说,则是雪上加霜。而福记便是这一极端情形下的鲜活例证。
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证券市场,可转债应用越来越广,其条款设计也越来越灵活。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可转债融资时机,进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设计可转债条款,从而“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可转换债券。
王正位,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朱武祥,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转债买卖技巧有哪些
1、买入价格
可转债的面值价是100元,保本价就是面值价和利息。但实际买入时的价格可能高于一百也可能低于一百。如果以高于100的价格买入,中途因为股价下跌而在持有到期前提前卖出,那么是很有可能会亏损的。100以内的买入价风险相对较低,只要持续持有,回本没有很大问题。当可转债买入价超过110元,那么就失去了保本的作用,已经不太适合操作了。
2、买卖时机
可转债同时具有股性和债性,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长期持有或中途转换成股票。当股市行情不好时,作为债券持继续持有,等待债券价格慢慢上涨,债券到期后即可拿回本息,亏损的可能性较小。当股市行情较好时,又可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
可转债交易支持T+0,即当天买入当天即可卖出,如果债券价格波动较大,也可以选择提前在高点卖出,拿回本金。
3、提前赎回条款
为了保护公司利益,可转债一般都配有提前赎回条款,也就是当股价上涨远超过可转债约定的转股价格时,公司可强制按约定价格提前赎回。因此投资者需要把握转股时机,以免因提前赎回而损失预期收益。
4、要有自己的判断
正是因为有些投资者不懂行情,所以特别喜欢跟风。只要有所谓的专家说某个平台好,就跟风去投这个平台,只要大家说某个理财产品好也就跟风去买理财产品,往往只是跟风却没有自己的判断的,常常会落的白忙活一场。
扩展资料:
理财注意事项
1、注意风险
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进行投资理财,一般国债、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较低,同时收益也很低。而基金、股票类的收益虽然高,但是投资风险也很高。
2、合理分配自己的资金
投资者要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流动资金和理财资金,对于高风险的投资,不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投入进去。
3、投资理财条款要看仔细
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看仔细理财条款,注意是否可以提前赎回以及赎回费用等信息。
买可转债券添加自选好还是不添加自选好
可转债本身是债券。到期后会自动还款付息。自动把打过来。只有你申请转股才会转股
如何选择可转债
但由于企业使用可转债时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结果也由此迥异。使用得当促进公司经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致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对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均可根据自身股价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作出基本判断,且无论何种情形下,只要条款设计得当,都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但关键是公司要根据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可转债融资时机,进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设计可转债条款,从而“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可转换债券。 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自出现以来,一直受到企业青睐。但由于企业使用可转债时的背景不同,带来的结果也可能由此大相径庭,使用得当促进公司经营者有之,使用不当致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者亦不乏其例。以至于美国三位著名金融学教授Stephen Ross, Randolph Westerfield和Jeffrey Jeffe 在其著作《公司金融》一书中感慨:“在公司金融领域中,几乎没有一个话题能像可转债的发行一样令人感到困惑。”实际上,可转债发展到今天,其条款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足以令企业和投资者眼花缭乱。
众所周知,无论公司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总要权衡融资方式的好处和潜在成本。而具体到可转债,就要看可转债最终的转股结果:如果转债顺利转股,则公司本质上相当于以高于现行股价的方式卖出了股票;如果不能转股,则公司就要对转债还本付息。若公司此时恰好资金周转不佳,必将带来财务上的困境。因此,公司在做可转债融资的时候,需要权衡融资的低成本和潜在的财务困境成本。 根据自身股价走势和整体股票市场走势选择适当融资方式
事实上,公司管理层在融资方式选择时需要对自身股价走势和股票市场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两种走势的组合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见图)。在第一象限,管理层预期自己的股价未来会上涨,并预期大盘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下,公司如果认为自己的股票目前被低估了,而未来无论是自家股票还是市场都将是一片光明,这个时候发行股票显然不符合现有股东的利益,债务和可转换债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具体是发行债务还是可转债则取决于公司的成长阶段及其流的稳定性:对于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地位比较稳固,未来流较为稳定,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偿还债务,此时债务是不错的融资选择;而对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而言,未来可能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短时间内流回收较少,且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可转债就是较好的融资选择。 在第二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但股票市场却可能出现下滑。这个时候,公司也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了,但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很难判断未来公司股价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情况下,公司从本质上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但在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可能下滑之后,股权融资可能是个高成本但比较安全的融资方式,而债务则是低成本但高风险的融资方式。此时的可转债可以综合两个方面的因素,利用对执行价格和到期日的判断把握,在成本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但这时发行可转债是有风险的。
在第三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未来股价会下行,而股票市场同样笼罩着不景气的气氛。此时公司管理层其实认为自己的股票被高估了,再加上未来股票市场可能低迷的概率较高,因此,公司股票被高估的状态不太会继续保持下去。此时,正好处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窗口”,因此发行股票融资会是一种低成本选择。尽管债务和可转债也同样是低成本的,但考虑到公司经营是个持续过程,此时采用股权融资可以为未来储备融资能力。换句话说,公司可以在未来根据情况使用债务或可转债。
在第四象限,公司预期自己未来的股价会下行,但股票市场却可能走向繁荣。此时尽管公司也认为自己的股票被高估,但和第三象限不一样的是,此时的股票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在当前时点很难判断公司股票的高估会持续多久。此时仍然是公司股权融资的“时机窗口”,公司可以用股权融资满足当前的投资需求,同时还可以继续观察自家股票的走势以安排后续融资方式。 在条款设计得当的前提下,
均可选择可转债融资
公司发行转债的本意是希望股权融资,减少一次性的大规模还本流出,实质上是延迟发行股票。但基于公司经营和股票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需要设计条款来促进转债持有人转股。理论上,无论何种情形,只要条款设计得当,都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
在第一象限,如果某些高成长公司选择了可转债,即使短期内管理层的预测完全正确,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都确实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升,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繁荣能持续多久。即使公司身处繁华之境仍不免有萧条之忧。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公司股价远高于执行价,则此时公司会希望转债持有者尽早转股以化解未来的困境之忧;但从转债持有人的角度来看,转债的持续期越长,则转债所附带的期权价值越高,持有人会希望越晚行使期权越好。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公司可以在发行转债时设计“赎回条款”,在公司股价上升到一定幅度的时候,强制性回购转债迫使转债持有人转股,从而把握时机尽早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在第二象限,如果发行转债的公司自身经营确实不错,但却受到股票市场的拖累导致股价下行,此时公司会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股票市场导致的,与自身经营无关。这种情况下,公司完全可以在发行可转债的条款里加入“向下修正条款”,即万一股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公司保留依照“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而下调可转债执行价格的权力,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
但在实践中,天有不测风云。设计可转债条款时,难以预期到所有情景,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特别是一些发展势头正旺的公司,管理层乐观自信,把公司经营恶化和股票市场同时大跌视为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微小概率极端事件,从而按照常规情景来设计转债条款。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就可能由于转债条款不能应对而出现大部分转债持有人放弃转股、要求还债的情景。这正是转债持有人保护自己的关键手段,但是对公司来说,则是雪上加霜。而福记便是这一极端情形下的鲜活例证。
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证券市场,可转债应用越来越广,其条款设计也越来越灵活。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判断选择恰当的可转债融资时机,进而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设计可转债条款,从而“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可转换债券。
王正位,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朱武祥,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