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民主协商集众智,垃圾分类新时尚
“垃圾桶的集中堆放点是小区环境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妥善处置”“除了生活垃圾,小区餐饮商户的大量厨余垃圾也混装其中,大大增加了清运、冲洗的时间和难度”“餐饮店的厨余垃圾能否进行专门管理,分开清运?”在崇川区虹桥街道青年社区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内,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们正为垃圾收集房的设置,开展热烈的讨论。
虹桥街道青年社区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莘园市场是个老市场,过去,这里配套设施不齐,周边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每天堆积如山,污水横流,夏天更是散发着恶臭,对小区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尽管市场每日清理,社区也多次进行集中整治,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过多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为此,青年社区以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为平台,通过党建引领、群策群力,以点带面助推垃圾集中、分类成为新风尚。
民主共议,以协商听需于民。“垃圾房不能靠近居民小区,夏天臭气熏天。”“垃圾房应该做到一日两清”,在社区党委书记谢仁俊的带领下,仁惠网格网格长吴尉组织居民开起“居民议事会”征求网格内居民意见,在收到居民的意见反映后,青年社区两委经过多次实地,对垃圾房改造过程中有争议的三个问题,邀请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党员、居民代表开展协商议事,共寻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协商,大家一致同意在原有垃圾桶集中堆放点位置,建设垃圾厢房,针对商户定时开放,并安排保洁人员定时清理,规范清运,减少污染。
民生为要,以优效服务于民。为改变居民因担忧垃圾收集房设置后有异味、堆放脏乱、影响美观等而反对设置的现状,社区与施工方多次沟通,新改造的垃圾收集房配套安装了排气风扇、喷雾器、灭蝇灯、照明灯及冲洗设施,也与市场达成“一日两清、一周一洗”的协议,整治后的垃圾收集房周边无满溢、无异味、无散落垃圾、无污水横流,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肯定和赞扬。为将干净的生活环境一直持续下去,社区还充分发动“马上来服务队”“青情为你志愿服务站”等公益社团组织的志愿者,协助社区做好垃圾厢房的卫生保洁等工作,党员带头自发清理未投放到位的垃圾,用实际行动引导居民养成定点投放的好习惯。
党群合力,以宣传引导于民。“我们加大了对周边商户和居民的宣传,要求商家对垃圾进行规范投放,并规定了投放时间”。据青年社区仁惠网格网格长吴尉介绍,为保障垃圾房建设的顺利推进,社区专门成立了以“网格长+网格支部书记+微网格员”为代表的宣传小组,通过上门入户宣讲、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居民和市场商户进行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同时,社区多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主题活动,以互动、体验等形式,不断加深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从生活中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近年来,青年社区始终坚持以回应居民期望、解决居民需求为目标,不断破解老旧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及痛点。下一步,社区将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小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