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科技金融生态圈崛起 长三角孕育创新共同体
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是国家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在这一进程中,金融作为核心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金融机构如何深度融入上海发展脉搏,多维度支持科技创新,全方位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让我们深入上海的金融机构看一看。
2024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力提速,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实现全球城市排位新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继续处于全球城市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
眼下,上海正在向更高目标破浪前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承载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在浦东张江高科技企业聚集地,成立于1992年的上海张江有限公司,一直承担着张江园区开发建设、项目引进、产业培育、功能服务等重任,全力以赴将张江科学城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而这,也离不开金融支持。
“为了支持张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项目建设,邮储银行于2021年2月为其审批通过固定资产贷款,金额4亿元,期限15年。”据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拟在目标地块内建造2幢高质量研发楼,1幢研发配套楼和地下建筑。项目的落地将为张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据介绍,邮储银行秉承“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理念,立足张江、辐射全市,积极对接长三角和海内外,聚焦战略新兴行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产业创新,该行不仅关注信贷融资,更注重于发挥多元化经营优势,积极探索“股、债、贷”一体化服务,致力满足科创企业各类金融需求。同时,加强与政府、园区、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多种机构的合作,聚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近年来,上海在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创新策源能力实现新突破。特别是,上海实施新一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200.7亿元、增长7.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
这其中,是无数科技企业的不懈探索和锐意创新。
“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已深耕15年,累计注册企业突破2500家,全年税收超1.7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专注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可以看到,近年来,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是上海的重点发展方向。如何以金融之力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邮储银行给出的答案是,始终陪伴科创企业成长。
为了赋能临港自贸区创新发展,邮储银行杨浦区支行和自贸分行积极组织行内银团贷款,2024年4月投放至今,为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合计放款金额近4亿元。
“有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们就可以将‘临港科创 2.0 工程项目’快速落地,扩建后的园区可以为纳入跨境技术贸易生态体系的高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物理空间。”上述负责表示。
今年以来,上海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丰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
作为国有大行,邮储银行积极落实金融五篇大相关要求,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取得突出成效。
“我们为上海外高桥森筑置业有限公司总授信14.50亿元,目前累计放款近6亿元。这是邮储银行以务实举措助力浦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上海外高桥森筑置业有限公司的商品房住宅项目,靠近铁路上海东站,依托铁路上海东站功能延伸和辐射效应,满足祝桥本地居民、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工作人员多元化的居住需求,并结合祝桥镇公共服务设施情况配套了保障住房和菜场等公共设施,优化提升了祝桥镇的功能格局和城镇品质,服务祝桥镇地方建设。
多年来,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全方位参与上海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在多个工程领域提供及时金融支持,取得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
上海,见证了中国从近代工业到现代工业的百年奋进,而今又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大上海”,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生机无限。而以邮储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将做好科技金融大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聚焦上海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坚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双向赋能,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断推动上海“五个中心”高质量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