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房地产迎来重大信号,对物业意味着什么?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 “两会”部署,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随后,一行两会等多部委集体发声,表态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政策。
政策力挽狂澜、及时稳住当前地产行业不利形势。强力提振市场信心,巩固长期稳定发展局势。16日,A股三大指数连续强势反弹,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17日,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涨幅达18.67%。
自2021年6月以来,地产股从2021年5月30日的最高点1670降至2022年3月15日的最低点1064,降幅达36.3%。受地产行业影响,物业板块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从2021年6月30日的10608点降至3月15日的3545点,降幅高达66.6%。
受制于宏观经济及全球经济形式严峻、房企信用风险暴露的影响,房地产及物业板块下挫持续时长超半年之久。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其中提到“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随后,“一行两会”齐发声,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受此影响,16日地产板块强势回弹,迎来大涨,压抑已久的地产股终于盼到了春天。
作为“唇齿相依”的两个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这种重大利好,对物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利好 金融委定调,市场信心回暖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2021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约0.3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4%,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其平稳运行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短期政策松绑重在稳地产。此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同时银保监会表示,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短期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不会变,未来政策或在下调按揭利率、放松限购限贷、降准、降息等方面发力。
新发展模式配套措施加快步伐。此次金融委会议明确,“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此前,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业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各地方将针对性地加快制定“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包括具体产业的引导、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行业各类鼓励政策的出台等,才有助于促进房企朝新发展模式进行。未来城市更新、保障性租赁住房、轻资产发展等新模式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房地产税改革按下暂停键。3月16日,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这意味着,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将被延期。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涉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期、全国多地疫情反复等,当前并非落地房地产税改革的最佳时期。这也符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的要求,亦有助于修复购房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启示 向前看,往深做 一、信心企稳,物企坚守基本盘
去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恐慌情绪蔓延至物管板块,物企估值随之大幅回调。存量属性突出的物管行业,此轮下调主要是受地产影响,而非行业本身发展逻辑发生改变。
从行业增长来看,过去十年,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管理面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3%,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1%,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在增量供应和存量挖掘两大渠道支撑下,行业仍将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从政策导向来看,鼓励物企全面回应居民需求,广泛参与社区生活服务提供。物业管理全覆盖的趋势和导向,打开行业增长空间。本次会议让地产行业信心企稳,也是稳住了物业行业的基本盘。
二、突破冰点,优秀物企迎来新时代
过去半年,在不利的行业大环境下,物企泥沙俱下,无差别下跌。但是,经历近半年的考验,一方面,市场对物企价值评估已偏离企业基本面。另一方面,优秀企业则在市场风浪中经受住考验,并迎来风雨后的新机会。
当前,物管板块央企、国企、民企估值发生显著分化。截至2022年3月16日,对比行业市值前十物企,四家国企市盈率均值为29.4,六家民营企业均值为13.2。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市场对民企经营安全性的担忧。
但我们相信,这样的状况是阶段性和暂时的。物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民营物企占据市场份额绝对主力。估值的下跌,市场归于理性,给稳健增长的优秀民企和国企带来更有利的拓展环境,为行业进一步走向集中、走向规范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优选城市,探索发展新模式
房产方面因城施策、需求侧托底,推动行业走向良性循环。热点城市出台改善政策,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保障刚需,满足改善及新市民购房消费。新的政策导向,也将是推动物企转变发展模式、调整发展方向的机会。
优选发展城市,做浓城市密度,实现规模效应。从城市进入的选择来看,有较高物业费水平城市,代表企业有更高潜在收益机会。同时,物业费市场化改革走在前列的城市,也是建议物企应当关注的拓展重点。据克而瑞物管监测,全国重点20城现行物业费价格体系中,8成以上实行政府指导价;上海废除政府指导价,以市场调节价为主运行;广州、重庆等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并行的价格体系,并出台相关条例更新指导价上限。如深圳2019年发布的政府指导价上限达5.6元/㎡/月。
关注基层居民住房保障领域的业务机会。物业管理全覆盖的推进,尤其是老旧小区、失管小区物业全覆盖,是政策鼓励方向,也是物企值得关注的机会点。与城市服务相结合、做大规模、摊薄成本。融入基层社区治理,承接基层社区服务部分工作内容。响应政策号召,围绕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
四、自主拓展,夯实内生增长力
行业总趋势,物企将逐步降低对关联房企依赖度。
一是,第三方拓展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底物企TOP500近半数管理面积(48.5%)来自于外拓第三方项目,头部企业占比更高(TOP5为63.13%)。收并购方面,受益地产出清加速整合,市场估值已充分调整、风险减小,优质标的机会凸显,头部物管公司有望加快收购进程。企业需不断优化投资设定,建立成熟的中后台管控体系、支持规模化拓展,实现长期价值整合。
二是持续在社区增值服务领域发力。未来社区增值服务能否探索出成熟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影响物管公司估值关键因素之一。政策鼓励物企为居民提供生活性服务,并将继续出台落实场地、税收、补贴等细则。相关企业在增值细分赛道探索走向纵深,以合作、收购、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将逐步实现商业模式跑通。
不难看出,金融委会议定调,多部委同时表态,均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点,强力稳定市场、大力提振信心;这是转折点,更是优秀物企的机会点。再出发,告别野蛮增长模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对于物业行业、物业人来说,也必将实现经济、社会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