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十大机构论市:政策底+市场底已现 把握修复窗口

时间:2022-03-20 17:32 阅读:

  、信用均有望宽松,同时海外滞胀、加息、外资流出、中概股监管等风险均有望缓解,市场底部已经出现,将迎来修复窗口。操作策略上,一方面,科技成长无论估值或拥挤度压力均显著改善,情绪修复窗口底部配置、储能等);另一方面,“稳增长”方向明确,地产等仍有修复空间。两会、金融委会议不断释放“稳增长”信号,“外乱内稳”的格局确定,国企地产、基建、等板块兼具安全性与政策驱动。对于科技成长,结合我们此前提出的十大指标,相关板块已进入底部区域。当前可以沿着业绩确定性强的光伏、风电、等板块做跌深反弹,同时也可在底部区域,立足中期的景气趋势和盈利增速,自下而上寻找“小高新”。

  中信策略:回归常态 把握共振上涨行情

  内外部焦虑因素全面明朗,非理性情绪宣泄结束;经济形势整体平稳,后续疫情精准管控举措对经济影响将逐渐减弱;海外加息落地及俄乌冲突渐趋明朗,负面冲击有所削弱;A股市场回归常态,把握价值成长的共振上涨行情。首先,金稳委会议全面回应市场关切,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明确;中美领导人通话后俄乌冲突带来的非理性恐慌因素消除。其次,前两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然有韧性,地产领域政策仍需加力,疫情防控和诊疗指引不断优化,未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逐步减弱。再次,美联储加息落地,市场对年内加息或缩表路径已有较明确预期,俄乌冲突演化日渐明朗,或正趋于达成协议。最后,金稳委会议后流动性压力明显缓解,市场整体处于估值偏低区间。整体而言,在内外部焦虑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短暂极端情绪的脉冲式宣泄结束后,A股市场将回归基本面逻辑驱动的常态,建议继续坚守稳增长主线并围绕“两个低位”均衡布局。

  中金策略:A股市场进入磨底阶段

  我们判断市场虽然短线仍有反复风险,但对A股后市表现已经不必过度悲观,近期市场可能处于磨底期,成交量可能会有所萎缩,类似前期大幅下跌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中期看,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有望展现相对韧性:中国所处增长与政策周期相对有利,“稳增长”政策空间相对充足;其次中国市场绝对估值处在历史相对低位,与其他主要市场相比相对估值也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全球最大、相对较全的产业链,只要中国继续谋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趋势不变,在全球供应风险中中国市场可能会相对更有韧性。结构上,我们认为“稳增长”主线可能依然有配置价值,未来随着海外宏观层面“滞胀”风险、供应风险逐步缓解,增长预期逐渐企稳,景气度较高的成长风格也值得逐步关注。

  国君策略:曙光初现 重归震荡

  本周市场触底反弹,上证指数重回3200点,核心源于本次金稳委专题会议对市场悲观预期的初步纠正。3月以来内外负面冲击不断,海外地缘冲突、大宗价格上涨、通胀持续抬升,国内信用数据不及预期、疫情快速蔓延,市场预期持续走弱,最终悲观预期与股价下跌逐渐形成负向螺旋。本次会议是市场预期修复的一副药引,为市场重新树立了信心。往后看我们认为金稳会催化下市场短期有望从急剧下杀的状态重回震荡整理,但趋势性的机会还需要等待。1)分子端:一副完整的药方仍需等待。金稳会表述中对实质、有效的稳定经济方案尚较模糊,经济预期企稳从“思想”到“落地”在路径与节奏层面仍存在不确定性,一副完整的药方仍是当前投资者经济预期较弱的核心关切。2)分母端:仍是市场中期约束。本周四美联储加息25BP,短期担忧靴子落地,但往后看加息与缩表节奏不确定性仍高。周五中美云会晤释放正向信号,但海外地缘冲突、中美摩擦仍未见明显边际改善。综合来看,稳增长未见实质、疫情反复交织、海外流动性高不确定性以及地缘冲突扰动之中,当前投资者在股票定价上所面临的盈利预期的下行,以及贴现率预期的上升和高波动的状态还难以看到趋势性扭转预期的信号,政策底之后A股重回震荡。

  国盛策略:反弹还是反转?

  上期报告我们已经论述过:政策底到市场底大概率生效,但并不存在明确的时滞关系,市场趋势的扭转,核心在于政策的落地效果能否真正解决彼时的核心矛盾。参照2018年,市场的下行趋势是如何扭转的?2018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宏观政策底出现,市场由单边下跌转为弱势震荡;10月-11月,刘鹤副总理与一行两会表态支持资本市场,市场开启月度级别反弹,随后二次探底;直到2019年初,央行全面降准确认指数最低点,随后1月信贷数据大超预期,主升行情才就此确立。对于当下而言,“内滞”+“外胀”未出现实质好转前,不排除接下来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策略:当前市场与2018年“政策底”的异同

  金融委等几次会议接连召开,标志着本轮下跌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信心修复,流动恶化获得缓解。其他一些市场担忧的因素也出现明显改善,如:防疫思路转变、外部环境改善、贬值忧虑缓解等。我们对市场的观点中期从谨慎转为中性,短期持乐观判断。一季报业绩预期较好的细分板块预计仍将集中在高端制造(新能源、、军工)和周期(煤炭、有色金属、航运),消费板块中,白酒、CXO及体外检测等赛道表现或更佳。总的来说,我们对市场中期观点由谨慎转为中性,短期偏乐观,但对反弹后续空间要抱合理预期,以把握结构为主。当前重点关注行业:医药、电子、、农林牧渔、军工、新能源等。

  国海策略:从历次外资流出行为看当前配置思路

  决定外资流出的关键性因素有四方面,一是阶段性止盈,如2019年4月和2020年7月外资在A股快速上涨之后选择获利了结;二是突发风险事件的冲击,如疫情爆发或中美关系阶段性事件冲击;三是美债利率快速上行,通常全球权益市场都是risk-off;四是美元发生流动性危机,美元指数显著抬升,新兴市场资金大幅流出。相比之前外资流出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本轮外资大幅流出已渐近尾声,随着金稳会的一锤定音、中美元首视频通话的定调以及俄乌局势的逐步明确,A股性价比凸显,外资重新流入的可能性较大,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美债利率的演绎。外资持续失血的负面因素有望缓解,维持市场将迎来超跌反弹的判断,推荐首选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且外资减持速度放缓的成长板块,业绩预期持续向好,重点关注强产业周期催化的数字经济和新能源领域,如光伏、储能、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板块。

  广发策略:“逆全球化”下的慎思笃行

  年度策略《慎思笃行》提出22年业绩回落是确定性,两大预期差“美联储坚决紧,中国是有底线地松”,分母端难以有效对冲,已在Q1验证。沿用胜率-赔率框架:1.胜率变化:全球收紧遭遇俄乌冲突,“滞胀”加剧;中国“稳增长进化论”;2.赔率变化:估值较去年底有不小改善、但仍处均值略偏下的位置。价值风格与稳增长相关,22年视稳增长为一项“期权”,价值占优。成长风格与美债相关,“渗透率”框架亦指向新兴产业周期迈向第二阶段后,迎来估值挤压及业绩验证。19-20年买DCF、21年买G但G是后验的且不看估值的高增长并不符合投资常识。22年盈利下行叠加美债利率抬升,要买“业绩预期上修”的低PEG.

  西部策略:后疫情时代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上半年政策窗口期正在打开,纠偏行情已在途中。随着俄乌冲突的担忧趋缓,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此前市场长期担忧的流动性压力有有望阶段性缓解,全球风险资产都有望迎来喘息期。受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释放强烈维稳信号影响,叠加周五中美首脑视频会晤,市场前期对于中概股和港股的担忧得到极大缓解,A股市场情绪也有望进一步修复。而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期的到来,成长板块的表现显著强于市场,纠偏行情已经在市场调整中悄然启动。我们复盘了2020年国内和海外两次疫情冲击后的A股市场,除了成长风格外,线下经济复苏与必须消费品往往引领市场反弹。

  民生策略:步步为营 胜于易胜

  本周市场波动较大,出现了V型反弹。3月14日至15日主要宽基、风格和行业指数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在市场出现大幅回撤之际,我们于3月15日发布了《背水一战》坚定看多:认为流动性冲击终将过去,重点强调经济数据呈现“韧性”未必表示“稳增长”政策不需要发力,中国较低通胀水平隐含的政策的空间才是对未来市场乐观的基石。随后伴随着3月16日金融委专题会议的召开,我们发布《乘胜追击》建议投资者继续布局反弹。主要的宽基、风格和行业指数均在3月16日当天及之后出现大幅上涨。后续来看,伴随着海内外政策风险的释放,冲击最大的时刻或将过去,市场基于短期悲观情绪的底部已经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