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转换效率大幅提升!隆基p-HJT电池创世界纪录 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

时间:2022-09-19 20:29 阅读:

  面上,1月5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晶硅电池方面,提出持续提升p型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开展n型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装备方面,提出推动TOPCon、HJT、IBC等晶体硅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

  其他相关上市公司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捷佳伟创现有HJT设备可用于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技术。

  申港证券夏纾雨指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即光生伏特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半导体PN结时,PN结两端出现电压,称之为光生电压。在P型材料上扩散磷从而形成N+/P型结构,扩散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最高转换效率具有瓶颈;在N型材料上注入硼从而形成P+/N型结构,作为高效率电池代表具备高少子寿命与无光致衰减特性,但制造成本较高。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是采用HJT结构的硅电池,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成本主要包括硅片、浆料和靶材等。国盛分析师王磊8月15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异质结凭借更短的制备流程、更低的能耗、适配更薄硅片、效率提升潜力大等优势,成为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片技术。CPIA报告预测指出,随着我国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化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市场占有量的逐渐扩大,其产业规模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有望达到近350亿元。

  产能布局方面,皮秀在7月15日研报中指出,主流一体化龙头对HJT的大规模量产安排相对谨慎,目前通威股份拥有1GW中试线,东方日升主推大尺寸异质结组件。而业外新进者如华晟新能源、金刚玻璃、明阳智能等,和下游央国企运营商如华润电力、国电投等则加速扩产布局。当下HJT的合计产能已经超过6GW,到2022年底,国内HJT产能规模或超过15GW,待其经济性优化后,技术迭代红利将加速兑现并有望争夺市场主导地位。

  平安分析师皮秀9月5日发布的研报指出,HJT技术扩产需要新建生产线,目前HJT整线亿元,其中非晶硅/微晶硅薄膜沉积设备PECVD价值占比超50%;TCO导电膜沉积设备PVD/RPD价值占比超20%,清洗制绒设备占比略低于10%,剩余为丝印固化等金属化环节设备。其中,迈为股份、和金辰股份等公司设备贯穿多个环节。

  皮秀进一步指出,HJT可通过双面微晶、半棒薄片、银包铜、SMBB高精度串焊、靶材无铟化等工艺进一步降本增效。其中设备端涉及、奥特维、高测股份和帝科股份等;材料端涉及、、、、美畅股份、赛伍技术、金博股份、石英股份等;组件端涉及隆基和华晟。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尽管HJT电池片参数极佳,但却因生产设备与PERC生产线不共享,需要大量的前期固定投资成本,再加上生产中用到低温银浆全部需要进口,这就导致现阶段HJT的成本投入明显更高,大规模量产需要成本端下降一定幅度后才可实现。此外,皮秀指出,N型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光致衰减低、弱光响应好、双面率高、降本空间大等综合优势,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高于P型电池,是未来技术迭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