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这十年,干出新时代基层政协新样子
十年来,江宁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江宁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江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个个出彩的镜头,定格在江宁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
镜头一:
从政治站位看,同心同向跟党走
区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把政协工作纳入党的工作整体布局,全力支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先后30余次听取政协党组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汇报,3次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新时代江宁政协工作明确方向。
十年来,区政协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性质定位;不断提高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与区委、区政府同向思考、同轴运转、同心协力;不断扎实推进政协党的建设,按照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求,构建“界别+地域”联动履职党支部、履职小组,确保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镜头二:
从履职尽责看,服务大局谋发展
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区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从关注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到建议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到提出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加快文化消费市场发展、培育新型消费等建议……
十年来,区政协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江宁区党政中心和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做到党政有部署、政协主动跟进,发展有需要、政协积极作为,群众有期盼、政协倾力聚焦,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着力点,主动作为、体现价值。
十年来,区政协组织委员围绕江宁区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其中扩大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简化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等8条建议吸纳进《江宁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8条》;围绕5G产业创新发展专题协商产生的依托5G龙头企业搭好公共技术平台、5G+智慧校园等13条具体建议充实进《江宁区推进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助力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推进工作。
镜头三:
从工作取向看,牢记初心使命为人民
十年来,区政协始终牢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案办理、社情民意信息报送等形式,先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卫生事业等提出提案2143件,提案面办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从建言产业转型升级,到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从协商优化营商环境,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从呼吁加快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到借力南京重大战略发展,助推江宁高质量发展等,区政协都紧扣党政工作重心,扭住高质量发展关键。同时,区政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线年以来,区政协常委会及各委组形成140余篇民生类、社会事业类调研视察报告、建议案或大会发言材料,针对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相关建议转化为增进群众福祉的实际举措。
镜头四:
从团结协作看,汇聚合力促发展
十年来,区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努力把政协建设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不断为江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在书香政协中凝共识。秉承“有事好商量,无时不读书”理念,在美丽乡村、居民社区、科技园区、文化街区、大学城等基层一线,打造了具有政协特质、践行协商民主、团结社会各界、密切联系群众的“商量书房”工作品牌,上线小时不熄灯的商量云书房,先后开展委员读书活动100余场,进一步营造“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在基层协商中聚合力。构建“立体式协商 全程式履职”模式,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全覆盖,将线上“商量快车”开进江宁区201个村,开展“联通基层、联系群众、联动履职”活动,叠加下沉省市区政协委员的界别优势和专业特长,更广范围凝聚履职合力。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310余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既助推党政科学决策,帮助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做到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在以文化人中增力量。先后以牛首山、方山、将军山等遗址遗迹研究考证为内容编纂出版《江宁春秋》13、14、15、16、17、18辑;整理挖掘江宁非遗资源编纂出版《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以及《江宁历代碑刻精选》等16本499万字。先后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 70 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笔会、主题展等活动,发挥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以文化浸润人心、凝聚力量,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宁画好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