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国投证券:生物制造各细分行业逻辑有所不同 多个赛道存在破局可
国投证券发布研报称,生物制造主要以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创新生物技术为基础,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生物制造覆盖范围广阔,从应用领域来看,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涵盖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生物材料、食品行业、酶制剂、生物燃料。未来,依赖于获得产品的生产方式将逐步被从传统生物发酵升级后的方式所替代,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国投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根据OECD发布的
根据2023年
生物制药为庞大的万亿级赛道,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抗体药、疫苗等领域较多聚焦“创新产品”,天然产物赛道印证生物制造替代植物提取的逻辑可打开广阔的下游市场。
生物化工方面,大宗化学品由化工工艺向生物制造演进,聚焦成熟品种的制造路径变革,这些品种多为低附加值的平台型化合物,生物制造主要体现成本及低碳环保优势,技术突破或将重塑行业格局,若达到百g/L的发酵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生物材料方面,国内市场加速拓展,2021年接近200亿元,当前行业重点关注“可降解”和“成本”两个因子,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产业特点为生物制造技术驱动成本下降,促进下游大规模应用。
食品原料方面,生物制造创造新的食品原料可颠覆传统的食品供给格局,BCG预测2026年合成生物技术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规模将达57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麦肯锡预计2023-2030年之间替代蛋白领域将迎来催化,为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
酶制剂方面,行业呈现海外巨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特点,中国在饲用酶制剂方面虽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在工业酶、高端洗涤酶等领域仍落后国际领先企业,未来立足于创新驱动,向高端酶制剂领域迈进有望成为国内酶制剂企业破局的关键。
生物燃料方面,Energen 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燃料市场规模2030年将进一步扩张至2843.5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7.0%。木质纤维素、二氧化碳等廉价原料开发后的大规模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高级醇等生物燃料品种的突破或将是下一阶段生物燃料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1)川宁生物:合成生物技术平台优质,具备持续输出新品种的能力,抗生素中间体的产业化能力可向生物制造品种移植,多个天然产物品种有望进入放量阶段。
2)富祥药业:替代蛋白行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通过产研合作推动微生物蛋白产业化落地,全力打造新增长极。
3)金城医药:自有生物+化学研发及产业化平台,依托主业优势,持续向生物制造领域迈进,期待天然产物品种陆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