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市场波动,银行理财如何增强“韧性”

时间:2024-10-25 14:36 阅读:

  “理财客户具有整体投资期偏短、对净值变化相对敏感等特点,在市场大幅波动中易于出现‘顺周期’行为。在本轮市场调整过程中,工银理财密切做好组合持仓的跟踪监测,严格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加大流动性资产储备力度,前瞻应对市场调整引发的客户赎回风险。”10月19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的平稳运行”内部研讨会上,工银理财总裁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从战略高度重视国内权益市场的投资机遇。从丰富可投底层资产及完善估值体系着手,加强金融工具创新,探索更适配理财行业的估值方法。从银行理财参与养老体系建设着手,引入长期限增量资金。

  会上,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北银理财董事长步艳红、盈米基金总裁肖雯也做了主题发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平点评交流。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55家银行和理财子、18家非银机构的代表共110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以下为高向阳发言全文。

  
 

  工银理财总裁 高向阳

  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随着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市场预期和信心显著改善,股票市场大幅反弹,债券市场收益率快速上行,给银行理财行业的规模和净值都带来了一定挑战。但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整个行业积极应对、及时调整、措施得当,净值获得较快修复,基本平稳渡过了这一轮市场波动的冲击,说明整个行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显著提高,客户申赎和机构行为也更加理性,市场调整幅度以及对理财行业的影响整体较为可控。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共同研讨理财行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非常必要也恰逢其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价值。接下来,我将结合公司前一段时间的业务实践,围绕“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的平稳运行”向大家汇报几点体会和思考。

  过去六年来,在监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银行理财深入落实资管新规精神,以规范带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实现了回归本源、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迎来了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竞争格局全面重塑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9月份在本轮市场调整之前,理财行业整体规模扩张至超过30万亿,相比去年底大幅增长超过3万亿,规模增长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都是非常快的。但正如8月8日监管部门在青岛召开的理财行业二季度座谈会所讨论的,今年年初以来,结构性“资产荒”问题极致演绎,各类机构抢抓债券配置机会,各期限、各品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是长端品种,比如10年国债收益率从2.56%一路下行到2.0%的历史极低水平,整个固收市场都呈现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双低局面”。面对产品端、负债端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低利率”、“资产荒”的大环境,理财行业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之间的匹配难度是比较大的,

  9月24日央行、金监总局、证监会宣布的“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紧接着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释放出更加积极的政策信号。会议通稿发布后,国内股债市场均反应强烈,股票短期涨幅和成交活跃度创出历史纪录,十年国债利率一度上行超过20bp。

  国庆节后,市场交易情绪逐步回归理性,股票市场呈现震荡走势,债券收益率总体下行,预计本轮股债调整暂告一段落。同时近期各部委、各机构持续发声,积极传达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系列政策措施接连发布,力度显著加大、节奏明显加快,市场普遍预期更多增量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落地。

  根据市场机构数据,“股债跷跷板效应”叠加季末存款互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理财行业规模累计下降了约1.24万亿,总规模从前期超过30.5万亿的峰值水平降至29.6万亿左右。对比22年以来几轮债市调整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本轮理财行业规模降幅显著弱于22年底,略高于23年9月、24年8月,根据市场机构数据,本轮纯债类理财产品净值最大回撤幅度约在20-30bp,小于短期纯债型公募基金指数的36bp以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67bp,也远低于22年四季度最大回撤幅度。

  当时在“赎回-回撤-赎回”的负反馈循环中,理财行业净值和规模遭遇了巨大挑战,纯债类理财产品普遍最大回撤幅度在70-80bp,并且在债券收益率触顶回落后,理财产品规模流失仍延续了一段时间。此后,理财行业从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做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行业良性竞争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资产配置方面大幅提升了稳估值资产的比例,产品管理和组合策略通过多元化、多市场、精细化、差异化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工银理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提升对宏观经济形势、财政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动态等关键问题的跟踪和研判,通过逐步调整组合久期、灵活使用杠杆头寸、深度开展信用挖掘等策略举措,有效把握住了前期债券市场的长期配置和短期交易机会,防控了投资风险,推动公司经营工作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截至9月末,公司管理规模峰值突破2万亿元,今年以来非现产品债券投资收益率超过3.9%,明显优于可比市场指数。

  基于对过去几轮市场周期的复盘总结,以及对股债市场走势的动态研判,工银理财坚持稳健配置策略,审慎把握波动类资产比例,更加注重各类资产配置比例的整体均衡。相比2022年底,工银理财整体投资结构中,存款、存单等稳定类资产占比明显提升,债券类资产占比下降、久期水平中性,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在本轮债市调整中,理财、农商行、保险等各类机构均不同程度逆向增持信用债、政金债及中长期国债,有效平抑了债券市场的回调幅度。

  具体举措包括:严格控制杠杆水平,科学用好衍生工具,持续控制组合波动,做优客户体验;加大流动性资产储备力度,前瞻应对市场调整引发的客户赎回风险;及时与监管部门、同业同仁做好汇报、沟通和协同,共同坚决守好理财流动性风险底线。

  近期市场波动呈现出了显著的“股债跷跷板”效应,股债市场反复波动,投资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工银理财坚持分类施策,审慎开展差异化投资操作,在充分保证流动性安全前提下,积极挖掘流动性危机下错[*]的优质高票息资产机会,增厚固收端收益;在中长期限负债稳定的产品中开展波段操作,择机提升产品业绩表现及风险收益比,并做好权益市场回调的资金承接,积极稳妥择机加大优质标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全球化、多元化资产配置,培育新的投研能力圈,努力增强组合韧性。

  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工银理财坚持与客户保持高频的沟通交互,做好应答和陪伴,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客户情绪,全力保持负债端稳定。同时面对市场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营销重点,努力服务好客户避险需求以及把握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的差异化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前瞻科学、保质保量做好理财产品供给和营销服务支持,以调结构促进稳规模。在做好存量低波开放式产品持营和宣传基础上,加大中长期限封闭式产品、季开半年开等开放式产品、优先股策略产品的布局力度,在波动行情下为客户追求稳健收益。

  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五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银行理财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两个月内二度提及资本市场,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为了更好推动银行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我也想提几点建议,供各位领导、同仁参考。

  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措施直接指向前期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经济社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宏观政策的及时性、稳定性、持续性,突出显示了党中央对稳定当前经济形势的高度重视和总揽全局的战略自信、战略清醒和战略前瞻。当前政策信号仍在持续显现过程中,经历“情绪面定价”和“资金面定价”阶段后,资本市场将步入“基本面定价”阶段,预计后续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系统性增多。

  建议以税收减免、专项奖励等方式,鼓励理财行业积极参与实体经济主题债券投资,制定清晰统一标准。建议在真实反映产品风险收益基础上,允许理财行业符合条件的产品、资产、组合等采用更稳定的估值方法,引导形成更成熟的估值反馈机制。建议允许对理财产品投资的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的利率债及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进行摊余成本估值。

  ,发挥理财在服务我国整体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更大潜力。同时,建议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税优额度,提升个人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开展养老投资的积极性。

  下一阶段,工银理财将紧紧抓住行业高质量发展机遇,继续发挥国有大行理财公司责任担当,聚焦主业、做精专业,以合规稳健经营为底线,以投研专业能力为依托,以多元化产品体系为载体,以优化创新服务为驱动,奋力开创理财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