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21专访丨股SG评级整体偏低?MSC专家独家解读:中国公司正展示出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我国本土还没有统一且明确的ESG标准或披露制度,资产管理规模也较小,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有着一定差距,国内企业整体的ESG评级水平都不高。
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ESG评级为代表行业落后地位的CCC级或B级,其中CCC级57家,B级62家。
其中,在A股市场首屈一指的蓝筹代表贵州茅台(600519.SH),其ESG评级更是长期“吊车尾”,其第三季度的ESG评级更是由B级降到了CCC级,成为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获得最低MSCI ESG评级的企业。
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当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ESG基金中,仍有不少将贵州茅台作为了重仓股之一。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报中,易方达ESG责任投资股票基金等至少7只标题涵盖ESG的主题基金将贵州茅台纳入重仓股行列。
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投资标的,MSCI的ESG评级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不言而喻。而面对在ESG领域的“弱势”,中国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提升,ESG价值应该怎样引导投资市场,已然成为国内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线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到了MSCI ESG研究部门亚太团队主管王晓书,了解MSCI ESG评级的制订依据,以及怎么看到中国企业整体ESG评级较低等问题。
在王晓书看来,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众多新兴市场,都面临着对于ESG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足够完善的信息披露与实践等状况,但未来随着相关监管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企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ESG投资有望得到更蓬勃、良性的发展。
MSCI的ESG评级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的ESG评级对每个公司的评级都会包含三个部分,G是公司治理,这是通用的指标,就是说不管公司在什么行业、什么地区运营,我们都会有Governance(治理)相关的指标,它在整个评级的权重占比会在33%或更高。治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看这个公司的董事会构成,是否有足够多的独立董事,或者是关键的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内是否有足够的独立董事代表中小
,能否有效执行对公司高管(行为)和运作的监控。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看公司的高管薪酬、部分高管在公司是否有过强的控制力、会计透明度、股权结构等,比如控股股东是否同股同权,具体的投票、运作和治理规则是否合理等。另外这个方向我们还有一个相关的议题,就是商业行为,这个方向更多的是看企业在防控贿赂腐败、反商业欺诈以及纳税等是否合理。E和S方面,我们会根据行业相关性进行评判,我们有大概30多个议题,但并不是每个行业都用30多个议题去评估。我们整个模型的构建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减少潜在的投资风险,这些ESG议题也是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可持续经营以及财务相关联的。我们对每个行业选取3~7个与该行业最相关的议题进行评估,在这个选择过程中也会有相当多的量化数据作为支撑。
比如说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那么环境相关的议题如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社区保护,会是比较重要的议题;像消费品行业,与社会相关的议题,比如产品质量、消费者的安全隐私保护等议题会比较重要;还有的企业,如果处在较高危的行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工伤率、人工安全和健康等议题会比较重要;再如互联网金融业,客户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是比较重要的议题。
每年,我们都会遵循大数据测算、MSCI
的分析和全球投资者提出的意见微调评级模型,以达到和每个行业更好的匹配。在对每一个议题进行评估之后,我们会给企业打出一个总分,之后再根据它在全球同业中进行排序,基本上排名前5%的公司会被划分到AAA等级,排名后5%的公司是CCC等级。其他的公司就是在中间呈现正态分布,所以我们的评级不会有特别强的行业偏向性。
我们在议题选择上可能不会对地域有特别多的差异,但是我们在评估每个议题的时候会考虑一些区域的特点,比如水资源缺乏这个问题,我们在评估的时候,首先会看全球水资源分布的宏观“数据”和“地图”,企业在不同的地区运营面临的水资源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会作为风险计量考虑进去。同样中国的公司,它们北方地区运营和在南方地区运营面临的水缺乏的风险程度就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流域颗粒度的水的数据对高耗水的上市公司进行外部风险环境分析,对于其他的一些议题,我们也会将这种地域因素考虑进去。
另外我们在对中国公司进行评估时,会非常重视本土化的数据采集,除了上市公司自己披露的数据之外,MSCI还会跟踪国内可信赖的媒体对于上市公司的报道,还有监管部门如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对公司或行业发布的信息,还包括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比较有中国特色的议题我们也会考虑。
其实除了中国内地市场外,我们也覆盖其他的新兴市场,包括亚太其他的新兴市场,以及南美市场等,在这些我们覆盖的新兴市场中基本能看到一个共性,就是新兴市场的公司整体对于ESG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很完善的信息披露,实践也不够。普遍来看,新兴市场评级偏低的企业相对会多一点。前面我们也提到,MSCI的评级是和全球的同业进行比较,同业中会有相当多的发达市场的公司,它们的实践经验可能已经做到了全球的领先,新兴市场需要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提升。而且发达市场的ESG投资已经兴起十多年了,上市公司面临投资者、监管等要求和压力,所以他们有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并且重视相关信息的披露。
新兴市场其实最近2~3年才开始兴起ESG这个议题的,上市公司需要有一段时间去消化监管和投资者的要求,我们也是在2018年开始,也就是MSCI纳入A股到我们的全球指数后,才对A股的上市公司进行ESG评级的。
不过,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中国的上市公司展示出了非常强劲的上升动能,整体的ESG评级也提升,CCC和B级公司的数量和比例也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向中间段,并且也出现了一些ESG评级在全球领先的公司。
我们一直和上市公司保持着非常积极的沟通,并且通过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协会等,给很多的上市公司提供我们ESG评级模型的整体介绍,唤起他们的重视。同时,为了确保独立性,MSCI不会给上市公司提供评级提升的建议和咨询服务,但我们提供透明度,将我们的评级报告免费分享给被评级的公司,鼓励沟通和意见反馈,上市公司以此可以优化他们的信息披露。近几年中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与MSCI的沟通,了解自己的评级以及反馈自己的数据更新。
每个国家可能会有一些ESG的侧重点,但并没有明显的偏差。MSCI模型的出发点是围绕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长期业绩表现和股价稳定性带来贡献,这个从全球来讲是有共性的。如果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在一些议题上存在短期风险的,比如高风险行业没有做好员工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它就可能面临突发的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高排放企业没有做好排放控制,可能会出现环保部关停工厂等事件。还有一些全球性议题比如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侵蚀性的。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回应的话,它长期的业务模式和战略转型都可能受到影响。
在ESG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国内的投资者进行一些合作,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投资者运用MSCI的ESG评级选股,他们会更多地考量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这几年国内的ESG基金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一些头部的基金公司也非常用心地构建自己内部的ESG投研团队,运用ESG变量进行风险控制和选股。但也有一些基金为了追逐热点给基金取一些和ESG有关的名字。我们大体上还是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将ESG与自己的投研过程做整合,认真从事ESG分析,以提升超额收益。至于为什么一些ESG评级较低的
者也会投,我们在与全球投资者的沟通中也收到了一些反馈。就是新兴市场的投资者,在整合ESG信息的时候,容忍度会稍微更高一点,因为新兴市场ESG评级偏低的公司比较多,大家还处在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很多投资者在获得评级之后,并不会直接将评级低的企业剔除,而是积极与上市公司沟通,了解上市公司更多。如果上市公司已经重视这些问题,并在改进和提升,投资者也会将其纳入到投资组合中。综合来看,ESG投资有很多方式和方法,有些投资者会通过这个体系剔除掉他不想投的行业,有一些投资者则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或者对CCC公司一定不投的底线,他们可能会多一步审批程序,针对这些ESG议题做相关改进。
无需质疑,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不管是新兴市场,还是其他海外市场上,越来越多投资者在整体的风控流程中纳入了ESG的考量。一些大规模的基金,甚至将ESG作为底线筛选。比如在欧洲市场,如果基金打出ESG或者可持续发展的标签,他们会面临相关的监管要求,按照细致的监管要求指标进行信息披露,包括在绿色行业、对社会有积极贡献行业等的持仓比例。
国内的基金公司目前还没有这种非常详细的监管要求,可能与ESG在国内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的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多空间推动ESG投资更蓬勃、良性的发展,这对环境生态和投资回报都可以有较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