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创新航降价换份额盈利靠补贴
今年1月,蜂巢能源、格派镍钴等都前赴后继冲刺IPO,LG化学旗下子公司LG能源成功上市。业内预计,二线动力厂商有望乘势扩产而崛起。车企们为了抵御“电荒”风险,保证供应链安全,纷纷扩充了电池供应商名单,更多二线日,中国排名第三的动力电池企业谋求登录港交所。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创新航”)正式提交招股书,目前申请还未通过港交所聆讯。
公开资料显示,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原是中航锂电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是中国老牌动力电池企业,成立于2009年。近年来,公司引入广汽集团(6.22, 0.03, 0.48%)、小米集团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等35家机构投资者。按照2021年11月增资价格计算,中创新航估值约为629亿元。
2019年至2021年(下称“报告期”),中创新航营业收入分别为17.34亿元、28.25亿元、68.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0.18亿元、1.12亿元。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8.3%,但净利润在2021年才实现扭亏为盈。
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创新航在国内市场占比5.9%,与前两名依然有较大差距。2021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209.4, -2.20, -1.04%)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2.1%和16.2%。
业内预计,二线动力厂商有望乘势扩产而崛起。3月17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新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电芯、模组、PACK、电池系统等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总投入80亿元;今年1月,格力电器拟向旗下银隆新能源投资,在河北建设(1.04, -0.15, -12.61%)储能设备制造项目。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二线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增产能、完善供应链、开发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产品逐步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进入到了主流主机厂的供应链。未来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巨大增长,具备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突出重围。”
中创新航还面临知识产权风险。招股书显示,宁德时代指控中航锂电侵犯其五项专利,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赔偿1.85亿元。2021年7月,宁德时代宣布起诉中航锂电侵权,因公司从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三元电池,与宁德时代形成正面竞争。
当前中创新航主要有常州、洛阳和厦门三个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11.9GWh,2021年实际产能为11.33GWh,产能利用率为95.2%。中创新航还计划在成都、武汉、合肥及江门建设新生产基地。
此次香港上市募资即主要投向产能扩张和新技术研发。中创新航预计,每个基地产能在10GWh至20GWh之间,对应投资金额为50亿元至100亿元;到2022年和2023年,公司计划有效产能分别扩大至25GWh和55GWh。
但中创新航却未将上游的涨价传导至下游,盈利水平随之波动。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8%、13.6%及5.5%,而宁德时代近年毛利率保持在27.5%左右。招股书表示:“毛利率主要受到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向影响、产能扩张的规模经济效益的正向影响。”
报告期内,中创新航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为14亿元、23.5亿元及56.5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80.7%、83.2%及83%。中创新航主要客户是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和小鹏汽车。2021年,三家企业分别贡献中创新航销售收入的51.9%、13.9%和7.9%。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埃安囊括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孚能科技三家电池供应商。目前,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联系紧密,双方已合资成立的新电池公司时代广汽,已规划产能15GWh的动力电池,已于2021年底投产,可满足15至25万辆乘用车装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