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8月26日保险日报:保险牌照热度降温

时间:2021-08-26 09:46 阅读:

  记者查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现,最近6个月,仅18个保险公司名称申报登记,比此前高峰时段动辄有上百家明显减少。从公开信息中可见其中一些待批保险公司背后申请人,包括现有险企、外资保险巨头以及部分上市公司。

  根据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保留期为6个月。因此,6个月内的企业名称申报,代表着名称申报仍然有效,相关申请人也很可能仍有意愿设立这家公司。

  尽管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依旧是人身险中最快的,达到7.9%,但与2020年同期19.72%的增速、2019年同期31.70%的增速相比,2021年健康险保费收入明显放慢了速度。而在保费收入慢下来的同时,赔付支出却明显快起来。上半年,健康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70.82%。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健康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超过30%。2020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而当年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仅为8000亿元左右。

  北京银保监局正在加大北京地区保险业乱象整治力度。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北京银保监局近日连发两文,剑指车险保费代缴、互联网保险虚假营销宣传等行业乱象,专项整治北京地区“首月1元”等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问题,并自9月1日起全面实施车险投保实名缴费工作。

  2015年,“首月低价、次月XX元”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被引入至保险业,备受年轻人喜爱。然而,随着类似创新的不断演变和业务量的增加,与之相关的投诉却越来越多,投诉缘由多为“自动扣款”“不知情的情况下投保”“无法退保”等。

  针对近期部分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中存在的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突出问题,昨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知表示,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应当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营销宣传内容应当由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统一制作,清晰准确,营销宣传内容应当与保险合同条款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