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中鼎股份行业地位

时间:2021-09-14 07:41 阅读:

  中鼎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安徽中鼎股份(集团)总部位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其前身是创建于1980年的宁国密封件厂。集团现有员工6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00余人,占地70万㎡,资产总值7亿余元。先后被授予国家二级企业、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省管理示范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企业、安徽省50强企业等称号。
注册资本:100万新台币

  中鼎股份的公司简介

  
1980年 1 月,安徽省宁国密封件厂成立。
1992年12月,宁国密封件厂改制完成,成立中鼎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6月6日,中鼎工业园扩建项目启动。
2003年3月,“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扩建”项目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
2003年12月,与韩国泰克公司“汽车制动系统橡胶件”合资项目签约。
2004年元月,中鼎汽车橡胶零部件项目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2004年6月,与韩国金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合资项目签约。
2004年7月,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入选“安徽省50强企业”,受省通报表彰。
2004年8月,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再次入选“2003年全国大型工业企业”。
2004年12月,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顺利通过ISO/TS16949技术规范认证。
2005年1月,中韩合资安徽中鼎泰克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正式竣工投产。
2005年9月,中鼎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2005年11月,公司主持的橡胶纳米材料及汽车配件研发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2006年1月,夏鼎湖出席新世纪首次全国科技大会。
2006年6月,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国家人事部批准中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9月,中鼎集团进入国家首次公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
2007年元月,由中鼎集团控股收购的安徽飞彩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后,正式更名为“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87)
2007年3月1日,中鼎汽车零部件基地扩建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为公司今后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4月20日至22日,公司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现场评审。
2007年8月15日,中鼎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
2007年10月中旬,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第十四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2007年10月15日,中鼎公司被授予戴姆勒·克莱斯勒合格供应商证书。
2007年10月24日,我公司与法国SPBT公司签署了技术转移和技术援助协议。
2007年12月10日——13日,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ISO/TS16949 2002换证审核。
2007年12月28日,中鼎公司与安徽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级“汽车用橡胶新材料及产品研发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2007年,中鼎集团再次进入“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且排名上升88位。
2008年1月4日,国家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的通知》,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选定的18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
根据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中鼎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07年度“安徽省质量奖”。
2008年6月17日至18日,安徽电视台《潮起江淮》节目摄制组来到中鼎,就安徽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专题节目对公司夏鼎湖进行了专访。
2008年7月17日,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07年度法雷奥“最佳供应商”称号。
中鼎集团在“2007年度安徽省民企百强”及“2008年安徽省企业百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十名,企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2008年11月19日,中鼎集团荣获博世公司全球采购小组“首选供应商”称号,颁奖仪式在上海举行。

  中鼎集团的企业简介

  中鼎集团下属各类企业30余家,除宁国总部基地外,还在上海、天津、苏州、广东江门、深圳以及合肥、宣城、广德等地建立产业基地,并在美国、德国等地共设有9家境外企业。其中,核心控股企业--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通过资产重组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为中国密封件行业第一股。中鼎产业涉及实业投资、橡胶及塑料制品、机械及模具制造、汽车工具、信息防伪及物流信息技术、电子电器等领域。其中,主导产品“鼎湖”牌橡胶密封件和特种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石化、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并逐步拓展到铁路、船舶、军工装备、航天军工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中鼎在国内同行业形成了绝对领先优势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产品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高端战略客户的第一选择。中鼎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整合全球资源。2003年在美国全资设立“中鼎美国公司”;2004年收购韩国HST和KA公司;2007年收购德国Schmitter(施密特)公司;2008年收购美国AB公司,并在德国投资设立“中鼎欧洲公司”;2009年收购美国迈尔斯工业股份公司旗下两家橡胶制品工厂;2011年收购美国COOPER公司,2012年收购美国ACUSHNET公司,正式进入高端密封件研发和制造领域,并进行系统整合,从而形成跨国经营布局。中鼎技术装备先进,具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拥有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检测试验中心”。通过立足自主研发、“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鼎目前已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能够满足各类主机厂同步开发战略需求。中鼎以“持续改进,不断满足和超越客户需要”质量方针,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TS1694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体系认证。2009年10月通过GJB9001-2001国军标体系认证。30多年来,中鼎一直以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致力于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创下了中国橡胶制品(非轮胎)行业的多项之最:“生产能力最大”、“装备最尖端”、“技术最全面”、“管理最先进”、“经济效益最好”。

  中鼎股份5月13日为什么暴跌?

  没有为什么的,在股市里就这样做股票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勿以涨喜,勿以跌忧,心态最重要,只有最平稳的炒股心态,才能在股市里永存!

  1月7日,在刚刚建成不久的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亿万富翁马斯克当着中国员工的面,在台上跳起了尬舞。庆祝在中国投产的Model3开始交付。

  不过真正让他高兴的事不止于此,从2020新年伊始,特斯拉的股票仿佛坐上了火箭,从1月2日的420多美元,一路飙涨,截止到美国东部时间1月8日下午16:00收盘,每股价格已飙升到了496美金。盘中最高还曾冲高到498美元。截止收盘,特斯拉的股票总市值已经达到了887亿美金,达到历史新高。

  同期,美国两大王牌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美股市值为495亿美金(股价34.65美金,市盈率5.52),福特汽车市值约为367亿美金(股价9.25美金,市盈率22.9)。

  从上面数据看出,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了通用和福特的市值总和(通用和福特相加约为862亿美金),超出足足25亿美金。

  不过截止到目前,特斯拉仍然在亏损,目前每股收益为-4.589美金,市盈率为-107.24。

  相比而言,通用汽车的每股收益为6.278美金,但市值仅为特斯拉的一半。

  更讽刺的是,2019年,通用汽车在全美卖出了290万辆,福特卖出了240万辆(比丰田在北美还略多一点点)。而特斯拉2019年在全球,也刚刚只卖出36.75万辆电动汽车。

  销量只有对手的零头,股价和市值却被炒到了天上。特斯拉的股价奇迹,也许只有在美国这个金融行业过度发达的神奇国度才会出现。恐怕福特和通用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两家的市值总和,会被一家年产销只有三十多万辆的电动车企“打败”。

  从某种程度上,在股市上特斯拉的崛起和传统汽车巨头的落寞,恰恰给美国传统制造业下滑与金融业吞噬一切的大背景,添上了一笔应时又应景的注脚。

  特斯拉股价为何疯狂

  股价上涨起源于特斯拉公布去年第四季度产销数据。在2019年四季度,特斯拉总计交付量达到112000辆。2019全年交付36.75万辆,同比增长50%。

  但真正让投资者激动的,还是来自于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投产。2019年底Model3开始投产,年产能约为15万辆,全部建成后可达50万辆。

  据说目前国产Model3的订单非常火爆,每天都能在中国市场收到超过1000个订单。按照相关机构的预测,国产Model3的产销规模很快会达到每年30万辆的规模。换句话说很可能随着中国市场的投产,特斯拉的产销规模今年将继续翻倍。

  除此之外,马斯克在1月7日上海超级工厂交车仪式上,还宣布启动中国Model Y项目。这款车将于2021年开始交付。有投资机构预测这款车在中国将有机会达到年产销30万辆规模。理由是Model Y比Model3技术更先进,同时竞争对手奔驰GLC、宝马X3、奥迪5L等竞品总规模在40-60万辆之间,市场容量够大。

  如果这个预测成线年产销规模再翻一倍,似乎也不是难事。

  除了上海工厂之外,特斯拉位于德国的超级工厂今年也将开工,规划产能也达到50万辆。两个新建工厂加上原有30多万辆的产能,特斯拉在亚洲、北美、欧洲总计能实现130多万辆的产能,是目前产能的三倍多。

  给特斯拉的神话降降温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不过,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前景,也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

  去年特斯拉超过36万辆的销量里,有20万辆是来自美国市场,其中绝大部分还是Model3。尽管在北美特斯拉号称从2018年开始已经夺得了中级豪华车第一,超过奥迪A4、BMW和奔驰C,但实际上BBA这三款车,每年在美国也就卖六七万辆,属于比较边缘的车型。而在中国,还能复制这样的奇迹吗难!

  在中国市场,最便宜的落地接近30万的Model3,同样预算能买到宝马和奔驰里的中低配,奥迪A4L的高配。Model3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从这些车型手里一年抢走十几万订单这相当于C、3系、A4L任一款车全年的销量。

  从进口版Model3实际销售情况看,也并没有对豪华B级车市场造成足够大影响。这并不是价格的问题(毕竟进口版更强溢价能力,中国消费者是认的),而是因为电动车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不方便、续航短、不稳定的代名词,在选车时根本不会考虑。更何况,从进口Model3来看,已经暴露出一些做工品质方面的问题。

  中国市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盘子有多大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看,201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规模89.5万辆。照此趋势,预计全年大约不超过100万辆。其中约2/3是纯电动乘用车。换句话说,纯电动乘用车总规模每年只有六七十万辆。

  如果特斯拉一年就要拿走十五六万销量,相当于市场的20%-30%都归了特斯拉。这可能吗

  就算是如机构最乐观预测,2020年新能源车总盘子预计会上涨到150万辆。就算纯电车达到100万辆规模,特斯拉要实现15万辆以上规模,占比要达到15%-20%。

  想想,这可能吗强如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每家市场份额也不过在10%左右。有人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车市场已经占到了70%份额,但北美的情况不能套用中国。特斯拉在美国的对手是日产、宝马、奥迪、大众。这些品牌电动车在中国存在感也很低。特斯拉在中国想复制美国的神话,很难。

  现在各种研究机构对特斯拉2020年中国市场的预期,非常不统一(反正观点也不用负责):有说预期在两万台规模的,有说在10万台规模的,有说在15万台规模的。至于相信谁,全看你愿意相信谁。

  最后说说

  其实笔者对特斯拉在中国的预期不乐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难发现,即便是去年六七十万辆的电动乘用车销量,其中也约有60%-70%是卖给了非个人客户,流向了出租车、共享专车、公务用车等市场。此外去年纯电动车下滑,除了和企业采购饱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燃油车牌照政策的放开。所以私人用户对纯电动车的真实需求到底有多少其实还真不好说。别忘了蔚来、小鹏、威马,有一个算一个,2019年的交付量普遍距离目标甚远,甚至只完成了20%-50%。这说明其实电动车企,对市场的预期普遍过于乐观,而且是乐观的太离谱!

  放眼全球,其实电动车的市场也不大。2019年全球也就在150万辆规模,其中中国约占一半,美国约有二三十万辆。其他是欧洲、日韩等。而且中美两个主要市场今年增长都开始乏力。所以电动车还远远谈不上能颠覆谁。

  有人说,Model3强就强在没有竞争对手。笔者认为这话也属于自我催眠。且不说BBA们正在加速进场,且不说一大堆互联网和国产品牌已经抢先布局。特斯拉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差,而时间差是怎么来的就在于传统巨头们觉得“电动车市场还是太小”,还在为“赚燃油车的钱”还是“赚电动车的钱”犹豫不决,但关键的技术、制造、成本优势等壁垒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传统巨头一旦决定转型,一夜之间,特斯拉周围就可能站起一大堆竞争对手。

  特斯拉在中国的唯一机会,也许就如某些分析所说,像美国一样,国产Model3能激活一大批中产阶层,使之成为一种消费风尚和圈层文化。换句话说,一半靠产品,一半靠情怀。

  只是,经历了电动车骗补、自燃、充电难、续航虚标等多重风雨洗礼的中国市场,对电动车充满了复杂情感的中国消费者,能给Model3这样的机会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两家证券公司佣金是最高的,现在基本上是网上交易,谈不上什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