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04年股市政策降温

时间:2021-09-29 23:48 阅读:

  中国经济开始降温对股市有何影响

  1月12日国内有机甲醇出厂价格
(发布日期:2007-1-12 13:20:39) 浏览人数:14 来源:中国甲乙醇汽油网
品目
生产厂家
出厂价格
涨跌
备注

甲醇
安徽昊源
2960
/
甲醇
安徽临泉
2960
/
甲醇
川维
3400
/
高端为铁运到站价,低端为船只到岸价

甲醇
大庆油田
3800
/
高端为厂家内部销售价格,低端为合同价

甲醇
福建三明
3400
/
甲醇
哈气化
3000
0
高端为当地售价

甲醇
河北正定
2800
/
甲醇
河南宝马
2900
/
甲醇
河南遂平
3400
/
甲醇
河南义马
2700
/
甲醇
河南中原
2950
/
低端为预付款销售

甲醇
江西江氨
3650
/
甲醇
鲁南
3400
/
火运价格略低

甲醇
内蒙古天野
3200
/
甲醇
青海格尔木
2700
/
甲醇
山东久泰
3050
/
甲醇
山东联盟
3050
/
甲醇
山西丹峰
2700
/
甲醇
山西原平
2700
/
甲醇
陕西榆林
3200
/
甲醇
上海焦化
3330
/
1月份合同价

  00年到04年 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其对股市的影响

  2000年财政政策适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储蓄倾向上升,投资意愿减弱,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断加深的通货紧缩将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政策衔接起来。
2000年货币政策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
●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贷 ●积极支持金融企业上市
2001年货币政策 (一)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二)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合理确定本外币利率水平 (三)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有效发挥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继续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2002年财政政策
第一,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政策目的是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
第二,继续利用国债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进行贴息,发挥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银行贷款投入企业技改。
第三,根据情况继续提高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第四,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第五,继续坚持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来,强化税收征管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继续稳定和完善税制。基本稳定税制,适时适当地微调税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出口退税体制的改革。
2002年货币政策
(一)适时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继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调节基础货币投放 (三)加大信贷政策的指导力度 (四)规范和加强再贷款管理,收回再贴现
(五)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 (六)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
2003年货币政策
2003年可谓货币政策大有作为的一年。这一年,央行货币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可谓前几年所罕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贷款增速过快直接导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
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
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004年货币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是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六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2003年的实际水平。预计M1和M2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从事金融调控方式的改革,加快从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的步伐,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新机制。目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保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从长期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利于为股票市场创造一个宽松和良好的环境,从这一点讲,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但是,货币政策传导,说到底是资金流动和经济主体在收益对比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股票市场也依靠自己相对独立的资金周转体系维持运行,投资主体对利益的争夺更为激烈,因此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交汇点。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证券市场吸引储蓄分流的力度越来越强,它甚至已经影响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例如,1997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流通中M0增长率一度接近20%,为经济软着陆以来的最高点。2000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银行储蓄存款出现了净下降,导致当期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只有12.3%,为多年来的最低点。
因此,央行要想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不得不关注金融资产价格。1997年和2000年,我国曾经两度清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导致了市场头部的出现。而1999年央行允许股票抵押贷款,并同意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都导致当时市场增量资金的出现。可见,由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存在天然的“近亲”关系,任何货币政策的出台,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股票市场运行,只是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罢了。
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大小,关键就看这项政策是不是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和投资者资金周转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大小。例如,央行宣布利率下调,一方面上市公司降低了财务费用,权衡资金成本后扩大了投资,导致效益和业绩提高,并使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筹资用于投资,如此循环反复使产出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降息后权衡资金成本把储蓄转化为股票投资,市场资金供大于求,股价上涨,这样投资者收益增加,扩大消费,进而带动产出增加。然而,在商业银行资金大量存差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并不一定导致商业银行放贷减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行为都不受到影响,则股市对这项货币政策的反应就会比较迟钝。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是大是小,关键要看上市公司业绩以及投资者行为是否因此发生变化。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一定律。此外,货币政策效果犹如一根绳子,在拉紧时效果显著,而放松时则未必见效,这一点对股票市场亦然。股市运行的历史反复证明,收缩银根对股票市场的下调作用,远远大于放松银根对市场的促进作用。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二定律。
2003年初,中央银行制定全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都是16%,此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中央银行在4月份调整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将M2和M1增长率同时调整为18%,但是截止到5月末,M2增长20.2%,M1增长18.8%,再次超过了调控目标。究其原因,商业银行放贷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货币供应量超速增长的根源,其中建筑业贷款又以41.3%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部贷款21.7%的增速,同期全国房地产价格也上涨了7%。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提高了房地产贷款的有关条件,限制了房地产企业乱铺摊子,但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不会有影响。
有人认为有企业通过房地产贷款进行股票投资,因此这项政策将收缩股市资金供应,但相关证据很不充分。因为今年以来新入市的增量资金都是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除此之外增量资金寥寥,就算有一些资金因此将退出,也必然是一些老的庄股资金无法借拆东墙补西墙进行护盘,蓝筹股价值投资的资金供应链条应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此外,03年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进行正回购等回笼货币,以及加强对国债回购交易的监管等措施,也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惴惴不安,认为一些市场资金供应将欠缺。

  2020年中国政策为什么不让股市下跌

  第一,现在的实体经济不好,指望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呢。如果股市也不好,那经济还怎么发展
第二,假如股市下跌,那很快就可以到底,真正的历史大底。散户都在底部买进了,主力怎么赚钱另外,大底已经出来了,但基本面政策面不一定支持股市上涨的,那不是把所有的节奏都打乱了
第三,现在,还指望发现新股呢,如果股市不好,新股怎么发行

  如何为股市降温

  什么是降温呢现在已经创新低了。

  近期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牛市自成立以来有几次中国股市20几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指数涨幅
沪指: 95.79-1429.01点 涨幅:1391.8%
深成指: 396.52点 涨幅:635.9%
行情特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指数涨幅
沪指:386.85-1558.95点 涨幅: 301%
深成指:1529.21-3422.22点 涨幅: 123.8%
行情特点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指数涨幅
沪指: 325.89-1052.94点 涨幅: 224.4%
深成指: 944.02-2162.75点 涨幅: 129.1%
> 行情特点
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指数涨幅
沪 指:582.89-926.41点 涨幅: 60.5%
深成指: 1042.71-1473.29点 涨幅: 42.7%
行情特点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交易,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指数涨幅
沪 指:512.03-1510.18点 涨幅: 194.5%
深成指:924.33-6103.62点 涨幅: 560.3%
行情特点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指数涨幅
沪指:1047.83-2245.44点 涨幅: 114.3%
深成指:2521.08-5091.46点 涨幅: 102%
行情特点
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指数涨幅
沪 指:998.23-6124.04点 涨幅: 513.5%
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 涨幅: 656.6%
行情特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指数涨幅
沪 指:1664.93-3478.01点 涨幅: 108.9%
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 涨幅: 150%
行情特点
件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