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安邦市值,中欧基金公司排名
1:安邦保险出过哪些负面新闻
我们这里的安邦就快,呵,看来是有地区差
2:民生银行资产几万亿为什被安邦几百亿控股
。
3:前海人寿投80亿“突袭”万科 幕后宝能系意欲何为
这种格局,对万科的管理层来说基本是命悬一线。
对万科管理层来说,现在所能选择的应对手段很有限。一方面,宝能系已经在二级市场获得了一百多亿的浮盈,这使得宝能进可攻退可守;经此一役,宝能系退不但可以赚钱,宝能的品牌知名度也快速获得了成长,未来在金融资本市场会更加顺风顺水。另一方面,万科现在找接手增发的对象有困难,短期内调集如此规模的资金来吃掉万科的增发盘,往往又不是立刻能做出的决策,而万科的形势又是十万火急。更为重要的是,哪怕万科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人,只要宝能让很多投资者相信,宝能主导万科后万科能够更好,在股东大会上就可能否决增发方案。再退一步说,哪怕最终万科这次增发成功,稀释了股权,但像安邦这样更大的资本要继续和宝能推动收购,万科又如何应对
所以,万科的根本问题在于股权过于分散,市值又过于庞大,一般人根本玩不转,而有资源想玩的人就能很想玩。当然,由于宝能系的资金是资金,其年利率至少六七个点,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一年光利息也得二十亿,所以理论上万科可以找个理由进行长期停牌来耗垮宝能。但问题在于,宝能现在二级市场一百多亿的浮盈,一年半载一二十亿的资金成本完全可以顶得住。更何况,万科很难做到长期停牌,缺少相关理由,证监会发言人在周末的发言已经表明了态度,万科试图钻制度的空子是很困难的,而短期内找一个长期停牌的理由好像又说不太过去,更何况哪怕长期停牌也很难拖得过去。
综上所述,万科管理层的这次狙击战恐怕凶多吉少,最终万科被宝能拿下可能性更大。退一万步,万一万科真的逃过这一劫,“救”的人的能量也决定了万科要依附于这一股资本力量,而若自身没有相关资源,他们又何必伸手救呢所以,对万科管理层来说,再想过以往管理层控制公司一切的日子是基本不太可能了。
谁将是赢家
这一战役谁将是赢家宝能无疑是大赢家,这毫无疑问。二级市场浮盈一百多亿,形势一片大好不说,宝能的品牌知名度、宝能系的市场信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毫无疑问宝能系是最大的赢家。
要说输家,万科不一定是输家,因为万科加上一个在资本市场能够如此呼风唤雨的宝能,对万科这个企业来说不是坏事,甚至可能就此打通很多产业领域,扩大万科的产业链。而且,既然有宝能愿意付出如此代价来拿万科的股份,这就充分证明了万科的价值。哪怕这次宝能没有成功,也还有另外一个宝能的出现。
不过,对于万科的管理层而言,这次形势非常不妙。因为,现在宝能的目标很明确,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权控制万科,然后下一步就是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推动万科与宝能系的合作。如果万科管理层不愿意合作,那么宝能就可能对董事会进行改组。所以,对于万科的管理层来说,一旦宝能控制了万科,管理层要不选择合作,要不选择换人。
对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王石、郁亮来说,一个大挑战的确摆在眼前了,特别是王石挑战最大。
4:安邦保险市值多少
5000亿
5:2019年安邦保费规模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近期,安邦保险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5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禁止安邦人寿3月内发布新产品,一时间,引发部分人士对安邦经营风险的担忧,同时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也产生了疑虑。那么安邦的保险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我们来听听保险专家是怎么说的。
本文作者郭振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向),金融管理学院保险专业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顾问,上海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
近期,对安邦保险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高潮有两个:一是财新的《穿透安邦魔术》,质疑安邦存在虚假注资问题;二是保监会关于安邦人寿两款新产品不准上市和三个月不准申报新产品的监管函;此外还有,一是质疑安邦现金流问题的;二是说安邦购买的股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上述报道的广泛传播使得安邦客户心中有些不安,担心安邦一旦有啥问题会影响到自己的保单利益!我的同事和学生中就有安邦的客户,也在咨询同样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安邦的客户可以放心,尽管有上述负面消息,但客户的保单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报道,我谈五点原因:
1、安邦不会存在现金流问题
一家公司出问题,尤其是金融机构出问题,一定出在现金流问题上,就是指无法应对必须的现金流出。所以,有消息说安邦缺钱200亿,从民生银行(7.900,-0.10,-1.25%)贷款千亿,这是要命的问题。
但说实话,说“安邦缺钱、从民生银行贷款千亿”,一看就是假的!因为,安邦这几年的现金流入太充沛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现金流入更加凶猛,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上升到了行业第二位,超越平安,直逼中国人寿(27.500,-0.61,-2.17%),怎么可能缺钱呢
确实,安邦的业务的实际期限相对老牌寿险公司较短,但只要保费在增长,流入大于流出,就不可能出现现金流问题,而现在安邦的流入远大于流出,这一点可以从安邦的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中看的出来。
其实安邦不是缺钱,而是缺好的投资项目,是需要将很多的钱有效地投资出去,而不是向别人借款。
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历来是投资方,而不是借款方。
为这事,安邦专门出了声明,说旗下安邦寿险现金储备2000多亿,安邦财险现金储备3000多亿元,共有5000多亿现金储备。我的直觉是,这样的现金储备过多了!
其实媒体记者不能像看待实体经济企业一样看待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并不是现金储备越多越好,因为现金储备创造的投资收益很低,现金储备越多,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影响和降低客户收益。
或者说,保险公司应该保留尽可能低的现金储备,以便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率!
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过卖出回购等方式借点钱,但是,即便借了也不能说保险公司现金流有问题!
2、安邦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
(针对循环注资)
财新说安邦可能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了300亿元。首先,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还须查证。
如果真的属实,应该是违法行为!
客户利益保障来看,虚假注资只能说明安邦人寿、安邦财险的偿付能力没有其偿付能力报告声称的那么高,但不能说明两家公司一定存在偿付能力问题!
财新主要指责的是安邦财险的循环注资问题。我查了安邦财险的数据,其2016年底拥有的实际资本为783亿元,保监会要求的最低资本是180亿元,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是434%,远超保监会的偿付能力要求。
假定安邦财险的注册资本线亿存在虚假注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降低至324%,仍远高于保监会的大于100%的要求。
我查了安邦人寿的数据,其2016年底拥有的实际资本为730亿元,保监会要求的最低资本是487亿元,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是150%。
假定安邦人寿的注册资本也有100亿存在虚假注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降低至140%,仍满足保监会的大于100%的要求。
也就是说,即便安邦线亿的循环注资、虚假注资问题,其偿付能力也是没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近年来盈利丰厚,而盈利基本留在公司支持公司发展,这就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资本或偿付能力。
实际上,财新主要指责的是安邦财险的注资问题,其实,安邦财险的偿付能力非常充足:其注册股本370亿元,但未分配利润达321亿元,还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达80亿元,导致其偿付能力非常充沛。
3、保监会监管函对安邦人寿影响有限
该监管函是针对安邦人寿的,主要是两个结果:一是禁止两个产品上市销售,一个是年金保险、一个两全保险(万能型);二是三个月之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现在无法获得这两款产品的销量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一季度,安邦人寿已经全面调整产品策略,从万能险转到了普通寿险,这才导致其原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因此,后面这款万能险产品基本不会对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
从时间点来看,现在早就过了4月1日这一调整产品设计的关键是点,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从今年4月1日开始,所有人身险公司的产品都需要提升保障水平,大致需要将风险保额从原来的“最低占保费的5%”提高到“最低占保费的40%”以上。
现在已经是5月初了,因此,可以推测,安邦人寿应该已经在3月份报批好了新的保险产品,应该不存在产品不足、没有产品可卖的问题。
所以,从保费流入来看,保监会的这一监管函不会对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4、安邦概念股的股价下跌对安邦经营影响不大
最近一篇文章以“重仓的民生银行已大跌21%”为题,想说明安邦经营出现了问题。
确实,安邦保险最新持有24只股票,持股市值1884亿元。高度集中于银行和地产基建,持有银行1018亿元,持有地产基建741亿元。
但是,该作者不清楚的是,安邦持股中,多数股票都计入了长期股权投资,少量计入可供出售。根据安邦报表,2016年底,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计2000亿元左右。
而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后,股价下跌既不会对安邦的资产负债表造成影响,也不影响安邦的利润表,更不影响安邦的现金流量表。
因为,这些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权益法”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买入价+投资收益,不论股价如何波动,都不会对安邦的资产价值造成影响。投资收益是按照被投资对象的净利润来分成的,与股价无关。而且,安邦是长期持有,不着急卖,也与现金流量表无关。
当然,股市不好,会影响安邦的证券买卖价差收入,主要是在可供出售资产中的部分股票,但数量不大,所有保险机构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也就是说,股价涨落,并不像某些记着想的那样,会对安邦的经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5、保户利益受到保险法的保护
最后,退几步来说,即便安邦真出了问题,保户利益也受到保险法的保护。
从资金安全来说,国债、政府债是最安全的,接下来就是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了,其次是其他金融产品。
为啥保险产品和银行存款那么安全呢,因为,第一,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有严格的资本管理制度,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监管,保险公司有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第二,都有相应的保险机制,银行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有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而且保险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围要高于存款保险。
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在保证收益率以内,购买保险基本是无风险投资,比银行存款还要安全!
6:安邦保险谁是最大股东
联通租赁集团
- 上一篇:2020年有多少新股上市
- 下一篇:外汇交易美元,外汇交易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