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科大硅谷建设
飞小镇’均位于合肥高新区,共占地7.396平方公里,占‘科大硅谷’总面积近九成。”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告诉
据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构建了原始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专业化共性技术平台等四层创新平台体系。合肥高新区集聚了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安徽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战略科技力量,以及中国科大先研院、中国科学院创新院等新型创新组织37家。
同时,合肥高新区加快形成双创载体、政策、金融、人才、服务五链协同赋能。每年新建国有载体超10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在科技金融领域,合肥高新区建立“引导性股权投资+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化专项基金”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园区基金总规模突破2300亿元。合肥高新区还建立了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中的首家企业家大学,实施“领航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十万大学生进高新区”,夯实研发创新人才基础。同时,合肥高新区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推进“合创券”等“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市场主体数量三年翻了一番。
“《方案》提出‘科大硅谷’要成为引领未来的活力之谷。事实上,合肥高新区早已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发布未来产业规划,开展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培育,并联合中国科大申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探路先锋,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吕长富表示。
“六大工程”集聚高科技企业上万家
吕长富表示,为加快“科大硅谷”这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示范工程建设,合肥高新区将实施“六大工程”。
具体来说,合肥高新区将通过实施空间载体建设工程,打造“中国科大”“中科院”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的集中区;通过实施创新研发机构建设工程,探索设立以中央研究院为中枢的研发体系和高校院所技术跟踪与挖掘机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研发伙伴关系,真正做实“产学研用一体”创新;通过实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开展源头技术精准挖掘和跟踪对接转化,引入一批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前沿技术项目落地转化;通过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构建引才网络;通过实施科技金融示范工程,打造“基金丛林”,加快“耐心资本”的设立、引进。“合肥高新区还将实施‘科大硅谷’发展保障工程,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断提升‘科大硅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吕长富表示。
《方案》围绕管理运营、创新资源汇聚、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投融资等方面,提出20余项高含金量的支持举措。包括建立拨转股、股转债成果转化支持方式、组建协同创新的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出台“高精尖缺”人才政策、打造“基金丛林”、鼓励基金投早投小等。
此外,安徽省还将设立“科大硅谷”专项资金,用于政策兑现、购买服务等,先行安排3亿元启动资金。“科大硅谷”将创新投融资模式,打造总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丛林”,省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先行设立300亿元以上的创业和种子母基金。
吕长富表示,预计到2025年,“科大硅谷”将汇聚中国科大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同时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并形成一批可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