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推荐

理财产品爆火背后,金融衍生品"出圈"!

时间:2021-09-16 02:11 阅读:

  今年以来,量化对冲产品等理财产品不断受到热捧,其背后是广大投资者理财行为发生的变化:“收益期望降低、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低风险低波动偏好…”,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有效降低产品波动,正不断嵌入居民财富管理市场,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券商中国记者近期走访发现,自2010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推出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以来,经历11年的发展,金融期货已经成为券商自营、资管、公募、私募、信托、QFII/RQFII、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居民财富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相比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在运用金融衍生品中目前尚有种种不便,存在投资品种不够丰富、交易限制较多、长期投资理念有待建立等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可以研究讨论逐步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等业内需求较大的新品种,同时适当放开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限制,降低摩擦成本。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上市,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正式起航。经过十一年积累,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已成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近年来,公募基金慢慢意识到衍生品的价值,至少我们公司各条线都逐渐开始用衍生品,量化部门用的最多,固收其次,现在主动权益也开始用。”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黎海威说道,从国际知名“量化鼻祖”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BGI)归国,他堪称中国最早一批量化管理人。

  2019年伴随职业年金陆续入市,二级市场迎来了一股重要的长期资金。为了兼顾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多家年金基金投管人逐步开始在组合中利用股指期货对冲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2020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印发的《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中,首次将国债期货纳入年金基金投资范围。

  记者了解到,目前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已经成为公募基金、养老保险、券商自营等机构风险管理、仓位/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金融期货市场开立客户数为52万左右(以开户号为统计口径)。

  交易中,以国债期货为例,公募基金里运用国债期货最多的需求是久期管理及套利。据鹏扬基金衍生品业务负责人王经瑞介绍,2016年底市场从牛转熊,为了规避债券利率风险,各组合需要降低债券久期,但是当时公司管理债券规模有约500亿元之多,而且债基需要持有80%的底仓。于是当时鹏扬基金除了卖掉中长久期的债券,同时运用国债期货开空套保,使组合久期迅速降至0年。

  在股指期货方面,目前公募基金使用股指期货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目前涉及的产品主要是量化投资组合(股票多空策略)及部分打新组合底仓对冲等等。

  工银瑞信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金融衍生品纳入产品资金池,最大的好处是套期保值和提升股票多头端的流动性。未来若金融期货期权大发展,将会提升居民财富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期货做空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不是谈‘空’色变。”

  “衍生品是投资者用于对冲风险的主要工具。衍生品可参与度的提升对海外投资者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常来讲,投资者会更加愿意参与到一个具有可用的丰富的对冲工具的股票市场中来。目前QFII交易股指期货的规则还是有一些限制的,尤其是被动投资策略的部分QFII 投资者可能不太会积极参与进来。”瑞银集团(UBS AG)相关负责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基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品种的不断丰富,机构投资者除了可以利用衍生品对冲风险、增强收益来源,还可以依托衍生品工具开发策略多样的产品,并为投资者提供类型丰富的理财产品。

  股指期货上市十年多来大大改变了市场追涨杀跌的波段操作的老模式,各种类别的量化对冲策略得到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私募基金的在国内的发展壮大。根据恒泰证券私人财富研究,截至目前国内百亿级量化私募管理人已扩容至15家,公募基金、保险机构、养老金、银行理财子等诸多财富管理机构也纷纷建立了衍生品与量化投资部门。

  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等资金偏中长期属性,因为资金体量和风控的原因,更偏重长期投资,交易策略以低频量化为主。私募基金等的参与方式较为灵活,可使用的工具更多,衍生出的策略也更加丰富多样。

  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黎海威认为,量化在居民理财中的重要作用在于,量化产品与基准风格贴的比较紧,不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非常适合作为养老金等机构资金资产配置的核心池。“跟踪误差相对较低的指数增强或者量化多头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

  资管新规之后,银行资管业务面临转型,随着银行理财子的设立,机构开始逐渐意识到,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重构产品的吸引力,改变过去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的现象,而对金融衍生品的布局成为万亿银行理财市场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