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调节未来货币政策新工具?
三大约束手段体系,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其最新论文《补充银行资本能调节贷款供给吗?》写道。
孙国峰同时表示,不同类别的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影响不同,永续债等门槛较低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正面影响更强,门槛高的公开股份发行对贷款增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商业银行的资本类型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工具包括公开发行股份、配股、增资扩股、利润留存、可转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包括永续债、优先股、转股协议存款等;补充二级资本的工具包括二级资本债。
近年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资本、创新资本补充工具,不过在支持实体经济、资产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未得到足够补充,其中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增长缓慢,甚至略有下滑。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8%、10.49%,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0.03、0.14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27%、12.90%、12.14%,较一季度末分别增加-0.07、0.20、0.02个百分点。
尽管部分数据仍在低位徘徊,但2021年初以来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亮点十足:21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完成、2家城商行试点发行转股型永续债4单、7年来部分城商行再次使用配股工具、3家中小银行在A股上市1家过会……
与此同时,中国版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正式发布,尽管1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最低要求下限,但是部分中小银行距离下限较近,这就意味着这些银行业务扩张面临一定的约束;而国有大行未来面临着巴塞尔协议在中国正式的实施,资本补充压力甚至更大。
“今年以来各项渠道资本补充总额高于去年同期,且呈加速态势,预计全年商业银行全渠道资本补充规模或超1.2万亿元。”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预测。
大行资本补充无即时需求,管理能力待再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型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8.17%、7.43%,均创出疫情以来新低;贷款增速分别为11.74%、11.27%,自去年4月以来处于下降通道,前者增速也为疫情以来新低。
“在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抵御需求增加,同时优质资产荒下贷款投放乏力,资产规模增速回落。总资产增速特别是信贷资产增速放缓,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营收、利润产生相应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资本充足水平。”上述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
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召开,会议指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这是金融管理部门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的最新表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今年以来,六大行已完成发行5465亿元债券,类型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金融债券以及绿色金融债券。其中,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额度为4165亿元,二者分别为1915亿元、2250亿元。
永续债作为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自2019年1月中国银行发行我国首支商业银行永续债以来,永续债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非上市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永续债规模上以国有大行为主,数量上以城商行为主。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7%,较一季度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具体到六大行,截至二季度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01%、16.58%、16.23%、15.61%、15.29%、14.23%;12.90%、13.23%、10.85%、10.80%、10.59%、9.74%。其中,仅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10%。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首期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六大行全部在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在第四组,交通银行分在第三组,邮储银行分在第二组,从附加资本要求来看,二、三、四组分别为0.5%、0.75%、1%。
这一名单的发布对六大行资本补充没有产生补充的迫切需求,但是对其资本管理能力、资本内生积累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安全垫来看,六大行分别为4.4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4.73个百分点、2.35个百分点、2.34个百分点、1.74个百分点。
“附加监管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立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提高资本内生积累能力,切实发挥资本对业务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央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已在资本规划与预算中考虑了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监管的要求,资本充足率管理要内外兼修,开源节流。开源方面,建立完善内外源并重、股债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内源方面主要通过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息差、提中收等措施,提升全行盈利能力,外源方面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市场环境、融资效率、融资成本等因素,合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择时择机灵活运用适合的资本工具进行资本补充。节流方面,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强化资本考核,提升资本的精准计量,加快推进高级资本计量方法的运用,多措并举,满足资本充足要求。
中小行资本工具创新不断,补急需更要看长远
尽管与国有大行一样,中小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可以有效提高贷款增速,但后者补充一级资本的渠道较前者实际上要少得多,尤其是其他一级资本。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补充一级资本的主要工具包括永续债、公开发行股份、配股、增资扩股、利润留存、可转债。其中,内部资本补充渠道利润留存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大,公开发行股份对大部分银行而言难度较大,配股、可转债则仅适用于上市银行。
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一个突出困难就是资本金不足,发放贷款能力受限,决定在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0个省份共计发行了21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高于此前官方宣布的2000亿元额度,惠及超300家中小银行,包括27家城商行,其中2家城商行为新设立,2家城商行在港股上市。
从额度来看,河南省额度最多为257亿元,安徽省额度最低仅30亿元,9个省份额度超过100亿元。按照《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往往新增专项债分配额度更多,不过从实际分配额度可以看出,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分配与地区经济、财政实力关系弱化。
从补充资本的方式来看,包括间接入股和转股协议存款两种方式,其中间接入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转股协议存款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通过间接入股方式补充资本的省份包括河南、辽宁、山西等,通过转股协议存款方式补充资本的省份包括内蒙古、甘肃、吉林等,黑龙江、陕西则同时运用了两种方式。
“通过间接入股方式补充银行资本,资金计入银行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属于核心一级资本。而转股协议存款类似于可转债,只有在成功转股后才能完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转股前只有一部分期权价值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转股协议存款主要补充了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因此,从资本补充效果方面来看,间接入股优于转股协议存款。”一家中小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
一家中小银行领导则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补充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应重点支持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中小银行,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和业务结构转型,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增强中小银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切实推动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在转股型资本债券方面,今年金融监管部门还完善转股型资本债券相关制度,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转股型永续债。截至目前,这两家城商行均完成了2期转股型永续债的发行,但未见其他银行发行。
“对于银行来说,当风险事件触发时,减记型永续债将直接减记,转股型永续债可全部或部分转为普通股,未被转股的部分才会被全部减记。二者其实并无过多区别,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这二者都可以补充资本;但转股型永续债由于最终能有一定的残余价值,因此其对于投资人来说会相对友好。”一位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表示。
此外,今年1月中旬江苏银行配售股份正式上市流通,意味着其配股正式完成,这也是时隔7年上市银行再次进行配股。在江苏银行之后,宁波银行配股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正式配股即将进行。
“近些年来,银行具有资本补充压力,由于很多银行估值在1倍PB以下,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极其困难,江苏银行配股方案突破了1倍PB限制,对于银行补充资本具有参考意义。”东北证券表示。目前来看,宁波银行股价也远高于其配股预案中的配股价。
在一位银行业人士看来,中小银行本身的资本补充能力相对较弱,通过何种方式尽快补充资本以维持更长远的发展,未来需更多关注。而从经营优化的视角来看,银行需推进轻资本运营,使银行的资本利用迈向“轻型”,在经营中更为审慎地考虑资本约束,合理安排各类资产增量及结构配置,确保资产扩张与资本积累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