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当雪糕还叫冰棍的时候 夏天是可以批发的

时间:2022-06-28 07:55 阅读:

  分析:

  一只冰淇淋从出厂到终端,厂家毛利率约为20%,经销商毛利率在30%左右,终端毛利率在40%-60%左右。这意味着一支出厂价在3元的雪糕,终端售价将达到8元-10元。这是正常的,如果降低价格的话就会亏损。

  再加上一些厄瓜多尔巧克力品牌联名之类的新消费噱头,一只雪糕轻松涨上两位数的价格。

  在经销商的合谋下,它们潜伏进冰柜里,就成了今天的雪糕刺客。

  大多数便利店冰柜,都不会及时更新价签

  其实天价雪糕不讨厌,讨厌的是不讲武德。

  自打1996年,哈根达斯登陆上海,中国人就知道了啥叫天价雪糕。

  那时候,上海月人均工资896元,冰棍普遍五毛一块,哈根达斯就敢卖25块钱一个球。

  请朋友吃一顿哈根达斯,比在麦当劳请全班同学办生日趴体还有面。

  @木子童还记得,小学时得了几张代金券,和朋友去吃哈根达斯,吃完特地单打包一份,准备拿回家孝敬父母,在包装袋里,她第一次见到干冰。

  哈根达斯很昂贵,但贵得有道德。在超市里,从来都是自己独占一个冰柜,从不与平民冰棍挤在一处,让顾客犯糊涂。

  除了哈根达斯之外,上世纪末的冰柜,小朋友几乎可以平趟。

  最便宜的雪莲冰块,5毛钱一袋,包装是假雪碧,假得不能再假,但味道挺正宗。雪白的大冰块,吸溜吸溜着吃,嘬到没味儿,才舍得嚼碎吞下。

  @渣渣郡爱吃沙冰,正经来说,应该叫宏宝莱凉橙沙冰,但凉橙两个字太小,历来都被直接忽略不计,通常直呼冰沙。沙冰的口感像嚼水晶,一层薄薄的奶壳,裹着大小不一的冰珠,晶莹剔透,咯吱作响,间或配上一两颗橙子果脯颗粒,冰凉中伴着酸爽。

  大红果也是永恒的经典。美登高当家花旦,山楂口儿,

  对于@黄瓜汽水来说,冰工厂几款经典之作的陆续停产,是永恒的遗憾。有一款淡蓝色的棒冰,没有什么水果味,外壳是淡蓝色的甜味冰壳,内芯是奶味的。

  虽然已经不记得名字,但她还记得,当年这款棒冰停产时,上小学的朋友难过哭了,气得给伊利打电话:为啥要停产?你们这样是会倒闭的,那么好吃的冰棍,你们会不会做生意!

  喜欢吃冰,还有七彩炫、果宝西瓜冰棍和红黄绿三色的火箭。

  而@木子童的美味记忆,则开始于幼儿园的午后。

  每天午睡醒来,老师会发放小点心,通常是些水果,偶尔天热,水果换成冰棍,就是所有小朋友沸腾的幸福时刻。

  小铁桶里装满蓝色包装纸的小牛奶。短短的圆柱形,小小朋友吃刚刚好。

  小牛奶不太甜,但味道醇厚到仿佛在口腔与鼻腔里来回共鸣。小口小口地舔食,连木棍都能嗦上好几遍,此后的十几年里,她再也没有吃到过味道如此香醇的牛奶冰淇淋。

  伊利的牛奶提子也是很不错的牛奶冰棍,软糯的雪糕中夹杂着湿润的葡萄干,一口就像咬进了吐鲁番。

  当然还有@黄瓜汽水喜欢的苦咖啡,一款为数不多,至今仍然畅销的超级经典。巧克力与咖啡的坚果香气,配合微苦的味道,带来近似大人的味觉。

  脆皮巧克力封顶的火炬,是前可爱多时代最美味的甜筒。虽然软软的蛋筒吃起来有点纸张的味道,但不妨碍整体味觉的平衡。

  如果喜欢豆沙,那么有红小豆和绿小豆两款常青产品。

  喜欢枣泥,可以选择沙皇枣,甜香的枣泥流心,口感极为丰富。

  便宜大碗的紫色香芋味冰淇淋,塑造了一代人对于香芋味的集体想象。

  双棒、旺旺碎冰冰则教会我们什么叫做分享。

  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好伙伴。

  明明按产品构造来看,碎冰冰应该从尖头咬开吸溜着吃,但所有八九十年代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另一种打开方式——中间一掰,或者一拧,分成两半,和伙伴分而食之。

  最诡异的绿舌头,是调皮男生的最爱,他们最爱把果冻质地的舌头含到半软,然后当做鬼舌头甩来甩去吓唬女孩。

  所有这些冰棍,都在五根起批,十根九折的范围里。小时候批发冰棍,就像举着框子挑麻辣烫菜,根本不需要考虑单价,因为大家都一样便宜。

  当年总以为,同学录上的伙伴会常来常往,以为这些冰棍,会相伴到地久天长。然而不过20年过去,它们中的很多就已经停产了。

  不止是冰棍,许多童年流行过的消暑美食,都已成为过往。

  比如@渣渣郡喜欢的艾德熊乐啤露,终止于2003;

  @黄瓜汽水喜欢的麦当劳奶昔,下架于2014;

  @木子童最爱的红豆冰山,不知从何时起,和章鱼小丸子一起,从商超流行小吃摊档中消失。

  我们还记得它们的美味,它们却已经不在了。

  现代化与城市化中,童年在大面积的消失。

  盖浇饭让位于预制菜,煎饼摊和夜市缩进写字楼的底商,自行车道停满无处可去的机动车,小卖部也被便利店赶进社区的角落。

  小时候走两步就能批到一口袋冰棍的平民冰柜消失了,平常生活更常接触到的便利店里,早已被雪糕刺客所占据。

  当冰棍变成雪糕,越来越高贵,我们还能去哪里批发夏天呢?

  思来想去,唯一的答案似乎只有淘宝。但网购比起在棉被和冰柜前,看着老板敲打计算器,似乎又少了点儿什么味道,似乎手腕上没有沉甸甸的塑料袋勒出的那道红痕,整件事就缺了几分实感。

  其实,一个美好的夏天,不一定非要什么进口原料精制的高级雪糕。一个井水冰透的凉西瓜,一根糙甜的老冰棍,可能反而是与过去岁月连接更为紧密的风物诗。

  本期电台结束后,@木子童去便利店买了2杯冰块,送给@渣渣郡和@黄瓜汽水,以示对消费主义社会的小小逆反。

  他们说:这个好,这个是冰柜里最便宜的吧?

  @木子童点了点头,但她没有说:

  结账时才发现,现在一杯冰也要5块钱了。

  站在收银台前,她愣了几秒。

  研究了一整天雪糕刺客的她,终究没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