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快手撬动NBA的朋友圈
。
速递、内容栏目、创速递如《NBA快报》,内容栏目如《NBA晚自习》,内容更专业化,针对的是NBA核心用户群体,篮球综艺《打球嘛朋友》及二创内容,风格更娱乐化,指向非核心用户。平台围绕NBA IP延展,打造各式节目,以实现不同圈层群体的触达。
这为品牌方提供了触达用户的载体。不过,直接和短平台合作,品牌方最开始也是有一定顾虑的。
威尔胜篮球市场负责人表示,他们是专业篮球产品,NBA爱好者浓度越高的地方,种草成功的概率才越大。在快手和NBA的合作官宣后不久,他们也在观察,平台上的NBA受众人群浓度如何。根据数据反馈来看,在短平台的成熟的分发机制下,节目直播时的讨论、互动,NBA的片段传播数据都不错,“我们发现,这里NBA的消费人群也在壮大”。
去年年底,威尔胜推出新品城市版篮球,背后有很多细节和彩蛋,需要能和消费者互动的节目,来完整传递产品故事。了解到快手针对核心NBA球迷打造了《NBA晚自习》栏目后,威尔胜认为与其目标用户契合,就冠名了两期,还进行了品牌植入。最终,这两期节目累计播放量超260万。
此外,他们还在NBA圣诞大战、联赛十佳球等NBA短内容里做了包框广告,通过快手直播间转化组件小铃铛,引导用户一件跳转官方店铺购买产品。
“整体收盘数据,我们是满意的,期待新赛季的合作”,威尔胜篮球市场负责人表示。
根据《快手NBA观赛报告》,在本赛季期间,快手站内NBA相关总播放量达640亿,相关总互动量达31亿,NBA快手官方账号矩阵涨粉也突破2100万。
不止是威尔胜尝到了在短平台上做体育营销的甜头,其他NBA的官方市场合作伙伴也来了,例如德克士、2K、小赢卡贷、PUMA等品牌。最近刚完结的快手自制篮球综艺《打球嘛朋友》,邀请了王鹤棣、大锁、王栎鑫等明星加盟,就是由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小赢卡贷冠名。毛海峰透露,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是快手此次招商中分量最大的部分,“在所有收入里占了一半以上”。
除了NBA的“朋友圈”之外,快手还借助NBA的内容影响力,撬动了盼盼、藏地密饮、长城汽车、上汽大众等品牌,囊括了食品、服饰、游戏、汽车等行业。
一位快手员工对深燃总结,“这次NBA项目招商,达到了远超预期的金额”。
短平台入侵体育营销,势头正越来越猛。
毛海峰提到,在体育内容营销上,相较于长平台,短平台起步较晚,客户聚集的数量还不及长,毕竟“别人已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只用了两年”。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北京冬奥到NBA,随着快手操盘的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他明显感觉到品牌方的接受度在变高,“现在说到体育IP营销,品牌方会想到快手,感知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根据品牌方的反馈,他们之所以选择快手,是瞄准了快手这个新渠道的增量人群,及平台直播、短、电商三位一体的内容营销能力。
威尔胜篮球市场负责人提到,他们有在更广泛的人群里推广知名度的需求。“国内有非常多篮球品牌,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囿于使用场景,更倾向买价格更低的篮球,毕竟打起来不心疼,但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些渠道种草,让他们知道威尔胜品牌,当打篮球的技能提高了或有更好的场地后,可以用更好的产品”。
有这样推广需求的品牌并不少。此前,国际品牌LV就与快手合作,将2022年春夏男装秀搬进了快手直播间,越来越多高奢品牌也来到国民化调性浓厚的快手上打广告。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快手是品牌寻找增量人群不得不重视的渠道。
其次,更重要的是,快手既能品宣,又能实现效果转化,有全链路营销的能力。
威尔胜篮球市场负责人介绍,之前在其他平台做品牌宣传,反馈链路比较复杂,很难直观看到有直接的转化。他们做了市场营销后,需要从电商合作伙伴处才能得到销量的反馈,而在短平台上,一切的反馈更直接。他们在快手上开设了品牌账号,品牌能通过在平台上冠名节目扩大知名度,同时,也能将用户吸引到品牌账号上,形成长期资产沉淀。
这是品牌及平台反复提到的优势之处。毛海峰总结,在短平台上,既可以呈现原本的赛事内容,还能和用户高度互动,实现二创传播,品牌能在其中做品牌宣传、做直播带货,“很多品牌客户一开始未必想做销售转化,但不排除在未来对转化的需求会提上日程”。
对于平台快手来说,一个个的体育项目成为平台撬动品牌、留住品牌的契机。
毛海峰提到,很多品牌以前可能不会选择快手,但在快手对体育IP的绑定下,愿意进入平台尝试。进来后,他们会发现,这里能和长平台的营销形成互补,同时还能提供其他平台难提供的全链路营销能力,“由此打开了一扇门,吸引来越来越多营销客户。”
在他看来,对于品牌来说,快手已经成为一个多身份的渠道。例如,此前合作过的品牌山楂树下,在今年前两个季度都与快手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做直播带货、做品牌种草,把快手当作非常重要的私域阵地来运营。他透露,“我们合作过的客户,绝大部分都留了下来,有后续合作”。
在体育赛事向短平台的迁徙过程里,快手抓住了赛事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体育也正成为快手吸引品牌的重要切口。
短平台对体育营销的“入侵”,还在加速,现在或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