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商贸变迁添彩美好生活
买菜不用去菜市场,动动手指半小时就能送到家;在商业综合体,吃喝玩乐“一条龙”;在紫砂抖音直播间,部分头部电商一晚上的成交额高达上百万元……在十年前,这些都还是想象中的画面,如今已成为百万陶都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十年来,宜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拓展升级商业载体,用旺盛的消费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9月3日,恰逢周末。城东八佰伴购物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年逾70岁的市民唐振华和一家老小开车来此吃饭,“以前我们能省则省,现在生活好了,要是不想做饭,就去饭店吃。”十年前,唐振华老两口的退休金每月加起来只有4000多元,如今,两人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已经接近7000元。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老人消费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我们没有什么大的花销,每到节假日就想一家人出来聚聚。”从精打细算,到想花就花,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加速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十年,宜兴消费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量级不断攀升。2021年,宜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8.62亿元,同比增长14.9%,与2012年的279.92亿元相比,实现翻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爬高的背后,是宜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节节攀升。2021年,宜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852元,同比增长9.5%,是2012年26408元的两倍多。在收入增长的同时,老百姓的消费潜力也被全面释放。“过去买车要跑4S店,现在买车只要逛个商场。我还刚好赶上第二轮汽车惠民券发放,价格优惠了许多!”最近,市民许先生打算换汽车,在八佰伴购物中心逛了一圈后,最终选定了一辆“种草”许久的新能源汽车。在销售人员的指导下,许先生手机下单,5分钟就搞定了。据统计,2021年,宜兴市汽车消费增长2.6%,家电消费增长14.2%,其中智能家电消费增长15.4%。
消费旺,则市场兴。近年来,宜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城区“人民路商圈”“城东商圈”为中心,环科园、丁蜀镇、官林镇、周铁镇、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板块区域商贸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商业集聚的新一轮商业发展格局。据市商务局统计,到2021年末,宜兴市共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和市场35家,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市场9家,初步形成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现代商圈体系结构。
如果说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商贸流通的“主动脉”,那么扎根社区的便民生活圈,就是畅通经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我在川埠菜场买了那么多年的菜,没想到菜场还能变得这么高级。”今年61岁的李女士家住丁蜀镇川埠菜场附近,在她的印象中,原来的川埠菜场不仅条件简陋,卫生还很差,一到下雨天地面都是泥潭。“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菜场里干净整洁,逛菜场就像逛商场!”十年来,宜兴市先后进行了两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011—2014年为第一轮,升级改造市场37家,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2018年启动第二轮改造,截至2021年底,共升级改造市场24家、改造面积6万平方米,成功打造了锦绣、青云、城东菜场等一批“菜篮子”样板工程。
线下商业旺,线日,《抖音紫砂电商产业每周报告》第二十九期新鲜出炉。根据报告中对2022年8月21日至28日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宜兴商户“达观说器”以周销售额超500万元的好成绩,在众多商户中实现领跑。这不仅是宜兴市紫砂产业销售模式的创新转变,更是广大电商企业抢抓直播风口,加速拥抱直播经济,推动消费市场复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市商务局按照各级电子商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经济为重点,依托宜兴市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今年1至7月,宜兴市网络零售额达49.6亿元,而这个数据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宜兴市电商企业超2000家,电商企业依托淘宝、京东、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店铺数约2.5万家,电商直接从业人数近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