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拜登发出警告!美国及盟友同意对俄油设置价格上限 全球“加息潮
出来以后,市场加息预期变化不大,因为市场之前已经为美联储框架风险定价,认为鲍威尔放弃通胀暂时论也并不代表通胀是主要矛盾,不代表可以在就业恢复不充分的时候加息,而是通过偏鹰的措辞和加速taper打压市场的通胀预期,从而给就业的恢复保留一些政策的空间和时间。
“但是,疫情造成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问题,不能用疫情之前的标准来评判是否达到充分就业。并且随着通胀关注度持续走高,美联储放弃通胀暂时论,明确货币政策重心是治理通胀,于2022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于洁表示,由于通胀居高不下,本轮加息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二是加息幅度大。
事实上,加息周期一方面抑制需求,一方面使得美元升值,二者共同压制大宗商品表现。于洁表示,不过大宗商品供给端恢复不畅,叠加俄乌冲突影响,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直到2022年年中开始回落。
据了解,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3月加息25个基点,然而通胀仍在持续的大幅上升,美联储不得已继续大幅加息,并且不断提升加息幅度;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7月、9月和11月则各大幅加息75个基点。大幅加息的效果在去年四季度逐步显现,叠加能源危机得到一定的缓解,美国通胀高位回落,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升温。因此,去年12月美联储放缓了加息步伐,加息50个基点。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的作用下,美国通胀持续回落,去年12月未季调CPI年率已经降至6.5%,且仍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偏弱,如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供需数据以及房地产等数据均表现偏弱。在方正中期期货宏观分析师史家亮看来,经济衰退担忧持续升温,经济衰退或难以避免。
“美国通胀高位回落,经济衰退担忧不断升温,具有‘美联储传声筒’的华尔街日报
此外,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或使各国央行的加息周期提前按下暂停键。近日,马来西亚、挪威央行宣布暂停加息,印尼央行、加拿大央行暗示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1月19日,马来西亚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停止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75%。挪威央行也宣布暂停加息,维持基准利率在2.75%不变,但央行暗示仍有可能在3月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使利率维持在3%左右以控制通胀率。印度尼西亚如期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5.75%,接近加息周期的尾声。印尼央行行长Perry Warjiyo在报告中表示,目前为止的加息幅度足以抑制通货膨胀,担心美欧等国的衰退风险会使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逊于预期。
展望2023年,于洁表示,能源和部分核心商品如二手车价格在高基数的影响之下,同比将明显转负,CPI中大权重项房租也将逐渐回落,2023年美国通胀中枢将下移。但是就业市场的强劲带来的薪资增长压力和服务业复苏带来的相关价格上涨的压力使得美国通胀最终回落达到的幅度偏高。
“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或将难以避免,因为通胀回落本身也是代表需求的回落。去年12月以来美国住房和耐用品订单数据超预期下滑,显示美国地产和商品消费需求仍在加速萎缩。美联储希望通过金融环境收紧来制约需求进而平抑通胀,但是美国通胀的粘性不是收紧需求能解决的。无论是通胀见顶美联储温和加息还是通胀冲高导致美联储激进加息,带来的结果都是需求走弱,进而压制海外定价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于洁认为。
在于洁看来,2023年美国通胀中枢将下移,相应美联储紧缩步伐也将放缓。但是就业市场的强劲带来的薪资增长压力和服务业的复苏带来的相关价格上涨的压力使得美国通胀最终回落达到的幅度偏高,这使得虽然美联储加息放缓是预期之中,但是对于加息终点仍将有不确定性。2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2.1%,3月加息终点到4.75%—5%的概率也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