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通渭碧玉:通路又通心 路路通到家门口
近年来,通渭县碧玉镇把基础道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依托政策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重点实施通村路、通社路以及巷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16个村118个社都通了硬化路。四通八达的村村路、社社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冬季,对于庄稼人来说,是一年中最空闲的时候。傍晚,太阳还没有落山,通渭县碧玉镇赵河村上王家社就升起了缕缕炊烟。见到该社村民王艺两口子时,他们刚从玉米地里回来,妻子正在院外烧炕,家门口新硬化的巷道平整、结实。现在,他妻子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烧炕时走路踩泥巴了。
“现在所有的巷道都硬化了,出来给牛喂草、烧炕都走的是水泥路,有车的人都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说起这几年发生的变化,今年43岁的王艺有点激动,大路通了就很方便,没想到现在连炕眼跟前的巷道都硬化了,这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王艺家所在的上王家社有40多户人家,是碧玉镇赵河村最远的一个社。一直以来,路是困扰他们最大的问题。“以前沟里没有路,只有一条蜈蚣路,很窄很细,而且周围都是沙棘,我们只能在沙棘眼里跨着走。”回想起以前没路的日子,该社社长陈强强记忆深刻,他说以前没有大路,去镇里只能步行,去地里只能驴驮肩扛,去村址办个事,10公里的路也要走大半天……
转机来自2020年的“两镇四村”项目。当年,碧玉镇赵河村依托该项目,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当年包括上王家社在内的9个社都通了硬化路,并对全村四个社的巷道进行了硬化。今年,该村在原先巷道硬化的基础上,对剩余5个社的巷道进行了硬化。
“这几年过来,从砂化路到硬化路,一直通到我们家门口了,现在农民是出门不沾泥,巷道全部硬化了。去村里办个事,10公里路,骑个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陈强强说。
从蜈蚣路到砂化路,从砂化路到水泥路,从主干道到巷道……如今,驱车行驶在赵河村的大路上,一条条蜿蜒的路在田间纵横交织,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同样的好政策也让碧玉镇雷岔村的村民深受其益。初冬的下午,天气明朗,趁着地还没结冻,碧玉镇雷岔村何菊香老人忙着在大棚内对草莓进行分拣、除草、松土。当问及家门口的巷道是否硬化时,老人激动地说:“硬化了硬化了,我带你们去看看。”说话间,我们便跟着老人来到了她家里,只见她家及邻里的庄前屋后都用水泥硬化了,就连犄角旮旯也是如此。
“社会变化很快,自来水很方便,路硬化的也很好,平平直直的,出门以后脚不沾泥,庄稼人现在很幸福。”何菊香老人说。
碧玉镇是2022年的省级示范乡镇,雷岔村则是省级示范乡镇所规划的8个发展类村庄中的一个。该村专职化党支部书记亢艳丽介绍,雷岔村共有5个社170多户农户,现在全都通了硬化路,今年还新增了1.3万平方米的巷道硬化。目前,全村通社道路、巷道硬化都已全覆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这两年,碧玉镇依托“两镇四村”项目和乡村建设省级示范乡镇建设机遇,按照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及精神文明建设3大类23项创建指标,分类施策,对标对表逐项建强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镇容村貌发生了极大改善。
“目前,全镇16个村118个社都通了硬化路,其中有6个村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现在全镇共硬化道路198公里、巷道硬化16.8万平方米。”通渭县碧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志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