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财险公司监管评级规则开征意见!9大维度104项指标统筹风险和发展 中小险企期待差异化监管尽快落地
银行理财公司的监管评级办法也正在向行业内征求意见,总体导向为“质量重于规模”。
无论是何种类型金融机构,考核维度和权重或有不同,但监管大力推行分级分类的意图都是非常清晰的,即让追求规模和高速度的扩张方式成为历史,通过针对不同级别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监管,引导险企更好地认知自己的风险点,进而通过业务的质量和风险控制,从而实现金融业的高质量转型和长期稳健发展。
虽然不同行业监管给出的评价维度不同,但若深入来看,其实能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一是对于公司治理和合规的强调,二是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三是把好各类公司经营中的关键指标,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并支持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证券公司六大维度: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
信托公司五大维度: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业务转型。
人身保险公司六大维度:公司治理维度、业务经营维度、资金运用维度、资产负债管理维度、偿付能力管理维度、其他方面维度。
其实,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行业的监管政策中,更重要的是从顶层设计上的定调,无论是新“国九条”还是新“国十条”,在刻画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路径图时,都体现出差异化监管的思路,例如保险业新“国十条”就明确要:
支持大型保险机构做优做强。引导中小保险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发展。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资金管理能力。推动保险中介机构规范提质发展。推动再保险公司加大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
03
头部险企与中小险企差距越拉越大,行业呼吁差异化监管、为中小险企松绑
将目光拉回财产险行业,差异化监管不仅是监管的导向,更是推动中小险企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之一。
作为马太效应极强的行业,财险业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的生存境况可谓是天差地别,位列前茅的千亿俱乐部、百亿俱乐部不仅规模大,增速也非常快,这使得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的差距越拉越大。
以2024年上半年来说,老三家以64%的保费市场份额攫取了市场超8成的利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上半年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869亿元,同比增长4.68%;合计实现净利润为331.35亿元,同比增长9.1%。而2024年上半年,行业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63%、1.37%,老三家均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中小险企真真切切的生存困境。头部险企以相较于中小险企的承保优势,更好实现承保盈亏平衡或者盈利。而在投资端也一样,头部机构能以更好的投研能力、更大的投资空间实现更好的回报。
2024年上半年,“老三家”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8%、97.8%、97.1%,除人保财险上升了0.4个百分点外,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均实现同比下降。而百亿元以下规模的中小险企,反而有多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不降反升,共有43家险企综合成本率超过100%。而投资端也类似,包括百亿险企在内的多家中小险企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头部险企。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出台政策引领行业稳健发展是一大好事,但市场同时也期待着一些差异化的政策,尤其是在当前全面综合监管的背景之下,中小公司也的确需要一些差异化监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松绑。
这或许值得期待,一方面,分类分级监管是大势所趋,如上文所述,包括人身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多个领域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地实施;另一方面,财险业也有针对不同业务不同机制的实践,例如,为了强化车险的“报行合一”,今年监管试行了“查处、、挂钩”三项机制,也很好实现了“降价、增保、提质”的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