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山西银行又收“百万罚单”,业绩承压之下股权结构现波动
山西银行作为山西省属金融国有企业,自2021年4月挂牌开业以来,本肩负着区域金融风险化解与革新发展的重任,却在前行之路上波折不断。
近日,山西银行收到监管部门出具的百万罚单,因关联交易、贷款管理不善等问题,一日内被罚超200万元,暴露出内部风控与合规管理的漏洞。
证券之星山西银行今年三季报规模指标稳步提升,但该行近些年可成本收入比远超监管红线%左右,严重制约利润增长空间,折射出经营效率的困境。
股权方面更是乱象丛生,多位股东 “组团” 拍卖或转让股权,累计约3亿股待易主,占总股本超 1%,不够稳定的股权结构在激烈金融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经营决策连贯性与市场形象或将产生一定影响。
在金融监管的聚光灯下,山西银行的行径被逐一揪出,罚单成为其难以回避的 “警示标签”。
11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一日内连开五张罚单,涉及山西银行总行、支行和相关工作人员。
核心问题方面,监管部门对山西银行处以190万元罚款,原因为关联方认定不准确导致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批准、未将部分集团客户纳入统一授信管理。
同时,山西银行太原新建南路支行因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被罚款25万元。山西监管局对山西银行三名时任员工也给予了警告处分,分别为时任山西银行太原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助理杨晓雅、时任山西银行风险管理部员工卢芳、时任山西银行太原新建南路支行客户经理吕福海。
证券之星回溯过往,这并非山西银行首次在信贷问题上 “栽跟头”。
2023 年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大同监管分局曾对山西银行五家支行开出罚单,大同操场城支行、大同金湖支行等五家支行存在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贷款及贷后管理不到位问题,合计被罚120万元。
屡次被罚,彰显出山西银行在合规文化建设、内部风控流程执行上的严重短板,从总行层面的关联交易把控,到基层支行的贷款操作细节,各个环节仍需筑牢风险 “防火墙”。
证券之星对比山西银行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看似盈利数字在增长,实则暗藏成本高企、经营效率低下的困扰。
2021年,山西银行开业首年,处于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的 “阵痛期”,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净亏损达46.73亿元。随后2022年和2023年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3.93亿元、8.32亿元,看似扭亏为盈、渐入佳境,可深入剖析盈利质量,却不容乐观。
成本收入比方面。2021年至2023年,该行成本收入比分别高达61.1%、81.53% 和80.87%,远远超出商业银行45%的监管建议值。
细究成本构成,业务及管理费在这三年分别为16.54亿元、25.29亿元、25.31亿元,呈现居高不下态势。这背后是成立初期承接原5家城商行的人员、网点等 “历史包袱”,在系统建设、业务拓展方面投入巨大,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持续攀升,吞噬了大量利润空间。
从收入端看,利息净收入在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8.85亿元、18.7亿元、19.37亿元,增长乏力,反映出信贷业务定价能力、资产运营效率有待提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1.9亿元、2.2亿元、2.56亿元,体量较小,在拓展中间业务、提升非息收入占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投资收益分别为2.39亿元、6.19亿元、6.37亿元,虽有一定增长,但难以弥补成本与收入结构失衡带来的 “亏空”。
截至2024年9月末,资产总额3482.2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近81亿元,出现缩表现象,各项贷款余额1806.4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800.2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36.77亿元、106.09 亿元,规模增长态势并不强劲,未来盈利前景存在一定变数。
证券之星山西银行的股权版图正经历着一场“动荡”,多位股东纷纷选择拍卖或转让股权,给银行的股权稳定性与市场形象蒙上阴影。
据不完全统计,约3亿股份在阿里资产拍卖和山西省产权交易市场 “待价而沽”,除个别转让价格面议外,其余拍卖起拍价和转让底价共计约1.93亿元,占该行总股本的1.16%。
山西聚源煤化作为 “主角” 之一,将持有的1.9亿股拆分拍卖,若拍卖成功,其持股比例将从约1.07% 降至约0.33%,大概率掉出前十股东行列。山西聚源煤化曾与山西银行有着诸多关联交易,此次大规模减持,难免引发外界对其对银行前景信心的揣测。
与此同时,山西鸿伦贸易有限公司、晋城市锦华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晋城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推进股权转让事宜,其中山西鸿伦贸易有限公司的转让底价还从6090.25万元降至4104.30万元以求脱手。
股东们 “组团” 离场,一方面是自身经营战略调整、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因素使然,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对山西银行当前经营状况、未来发展预期的担忧,或是不满于银行盈利水平受限、或是忌惮合规风险频发对股权价值的潜在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