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数币股票配资:寒冬下的保险业 是否还值得我们期待?

时间:2021-08-28 20:06 阅读:

  我想说,精算师不是预言家,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但是,作为一名行业的深度观察者与参与者,我会用自己对于这个市场的感知以及串联起来的底层逻辑,为大家描绘一下中国保险业在未来几年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样子,供大家参考。

  哪怕熟知公司内部财务数据的精算师已经在十分保守的假设下测算过公司的真实价值、董事会心甘情愿动用自有资金来启动股票回购,也大概率不会成为扭转保险股进一步下跌的“转折点”(当然,在消息公布后的一段时间股价有所反弹是很正常的)。

  所以,哪怕我坚信,这些大型保险公司在下一轮的行业复苏中,一定会把如今跌掉的股价全部都涨回来,甚至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在这一轮的行业寒冬中,我仍旧认为“利空”没有出尽,股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我认为,所谓“旧重疾险停售透支客户”、“有能力购买商业保险的中国居民大多已经人手一张重疾险保单”、“惠民保等产品挤压客户的商业保险需求”等原因,都仅仅是导致现在市场上销售重疾险不景气的表象原因(明彦老师在《重疾险为什么卖不动了?谈重疾险的繁荣与衰败之争》文章中有提到过)。

  但是,新冠疫情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让很多有着一份稳定工作、对于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中产家庭陷入了不安与迷茫,进而减少了对于保险这种“非刚需”商品的开销。

  自此,保险业的发展被“松绑”,保险资金的投资限制放宽,普通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从2.5%放宽至3.5%和4.025%,这些宽松的监管政策也带来了中国保险业2014~2017年的超高速增长。

  业内人士不会像老百姓(50.800, -0.23, -0.45%)一样用“巾帼英雄”这样的词汇去形容她们,但是她们所揭露的问题确实代表了中国传统保险业非常恶劣的两种行为——“恶性套佣”与“唆使代理人大量购买自保件”。

  看看老百姓的态度就知道,当老百姓们知道了这些保险业的“秘密”之后,是有多么的愤怒和不满,我们就知道,想要重新树立保险业的正面形象,在信息如此透明的今天,光靠舆论公关和删帖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成熟保险市场上贡献保费收入的主力产品——养老年金险和杠杆型的终身寿险,在中国保险市场上都没有发展起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老百姓的保险意识与对于这两类产品的功能性理解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