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WGBI纳入中国国债带动大波增量效应

时间:2021-12-10 20:57 阅读:

  12月9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最新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6047.6亿元,较10月份环比大增880.16亿元。这是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首次站上3.6万亿元整数关口。

  一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相比之下部分海外主动投资型基金因美联储缩减QE触发美债收益率回升与中美利差缩窄,一度放缓加仓人民币债券步伐;而这些跟随WGBI指数配置全球债券的被动型投资机构(比如债券ETF产品)成为11月增持人民币债券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国债规模达到23913.02亿元,较10月份环比增加878.61亿元,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当月增持的中国国债规模,占到人民币债券总增持规模的99.8%。

  “其中,部分全球大型资管机构也加快了增持中国国债步伐。”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这些大型资管机构担心美联储缩减QE或触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选择加仓中国国债避险。因为,中国国债与海外金融市场的关联性不高,能创造良好的投资安全垫效应。

  在他看来,由于奥密克戎疫情全球扩散,未来更多资管机构将加入大幅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阵营。目前,越来越多资管机构将人民币债券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避险资产类别,作为对冲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重要风险对冲工具。

  中金公司(51.770, -0.55, -1.05%)此前发布报告指出,若按跟踪富时罗素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被动投资全球债券的资金高达3万亿-5万亿美元估算,5.25%纳入比例所对应的流入中国国债资金高达1500亿-2600亿美元,每月平均纳入资金则达到42亿-72亿美元(约合268.8亿-468.8亿元人民币)。

  “不过,11月境外机构大举增持878.61亿元中国国债,表明不少跟随WGBI指数投资全球债券的被动投资机构可能提前超配了中国国债。”一位境内私募机构债券交易员向记者分析。这背后,一是中国国债收益率相对较高,超配中国国债有助于被动投资型机构获得跑赢WGBI指数的超额收益;二是在奥密克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依然相对稳健,提前超配中国债券有助于降低全球债券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三是超配中国国债,能获得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额外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国债规模高达878.61亿元,占到当月人民币债券整体增持规模的99.8%。

  “这是相当罕见的现象。以往境外机构在增持中国国债的同时,也会加仓政策性金融债,占比约在10%-15%。”上述境内私募机构债券交易员向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在美联储缩减QE的情况下,境外机构更看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他们认为中国国债的流动性高于政策性金融债。

  前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尽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或令中美利差缩窄,但这不会影响海外机构持续加仓人民币债券的热情。因为在欧美国家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较高债券收益率,还有对冲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风险。

  “越来越多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不认为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导致中美利差缩窄,在美国高通胀状况持续、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资本正涌入美债避险(压低了美债收益率),令中美利差不跌反涨,提振了中国国债的投资吸引力。”他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境外资本大举加仓中国国债,被市场视为助推近日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6.440, 0.04, 0.63%)。

  “当市场预期未来逾千亿美元跟随WGBI指数配置全球债券的被动型投资资金将涌入中国国债,自然会触发不少机构买涨调高人民币汇率估值。”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甚至部分被动投资型机构在增持中国国债时,都有恃无恐地不做汇率风险对冲操作,因为他们相信大量资金涌入人民币债券,将使人民币汇率呈现易涨难跌的态势。

  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上涨,也吸引更多资管机构加快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步伐,持有人民币债券所带来的汇率升值收益,不亚于债券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