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哭惨的蔚来和小鹏 6月销量都破万了
就成为了汽车、科技乃至财经媒体的月经贴。但在对比的时候我们始终要明确,不同价位的车型放在一块儿仅仅以销量论英雄,本身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一件事。宝马集团的销量远不如大众,但显然前者的营收水平和企业研发实力在很多时候超越了后者。
更重要的是,高售价的豪华品牌,与10到20万元的刚需车型实现盈利的销售量级是不一样的。前者毛利更高,依靠更少的销量便可实现盈利;后者毛利更低,单一车型的月销量必须达到1万乃至N万辆才能实现规模化盈利。因此,零跑和哪吒等新势力的后来者虽然在销量上与未来和理想站在了同一领先集团,但这两家公司要在研发、营收层面达到真正的第一梯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此,就跟提前约好了似的,几家新势力下半年都将推出高端车型。
根据何小鹏的透露,小鹏汽车的第四款车型小鹏G9,将在8月启动预订,9月正式上市,上市后很快启动用户交付。他还表示:我对这款小鹏汽车的旗舰产品很有信心,这将会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同时也要把别人做到的做得更好。
50万以内最好的SUV——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李斌和李想两人,开启的一套造车新势力新车营销话术模板。前有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发布会上宣称:蔚来ES7要做的是50万级中大型SUV的天花板,后有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发布会上宣称: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这还没完,哪吒汽车CEO张勇也跟了一手,他说:哪吒S,100万以内最好的轿跑。
抛开这些营销话术,造车新势力今年集体推出售价更高的新车型,确是事实。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新技术需要更贵的车型来量产。
以小鹏汽车为例,为了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能力,小鹏G9搭载了800V高压快充平台。然而,从原来的400V平台升至800V平台,原来零部件中的硅基材料需要替换为更昂贵的碳化硅材料。像大三电、小三电等部件,都不能直接用原有平台的产品。而整个部件成本会是原来的2-3倍,系统总成本增加10%-20%。
还有,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AR-HUD、OLED车载屏幕等等的一些前瞻配置,都出现在了造车新势力的新车型上。BOM成本的攀升,自然也就需要一辆能卖得更贵的车来承接这些硬件。
小鹏G9
其次,在IPO前,需要高端车型来拉高品牌价值。
在蔚小理之后,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也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股权转让和股改之后,哪吒汽车的上市进程也将全面提速。但与蔚来的高举高打不同,站在第二波上市潮里的新势力都是卖中低端车型发家的。他们需要快速提升品牌形象,那么一辆更贵的新车就担起重任。
比如曾经喊着为人民造车的哪吒汽车,前两天开启了哪吒S耀世版的预售,预售价33.88万,限量999辆。
要知道,哪吒之前卖得好,是因为哪吒V、哪吒U这两款车价格便宜。
但连20万元级市场都没碰过的哪吒,突然就推出了一款30万元级市场的新车。显然,是希望在IPO之前,扩大自己产品覆盖的价格区间,以达到提升估值的目的。
再则,中低端市场里,对手越来越多了。
除了蔚来、理想之外,其他的造车新势力几乎都是在30万元以下的低端、中低端市场抢食蛋糕。但随着传统主机厂的新车进入市场,以及合资品牌车型的逐步入场, 非高端车型的厮杀只会更惨烈。
以今年3月的纯电车销量来看,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五菱宏光和长安新能源这两家,就分食了51%的市场份额。而且新势力要和传统主机厂在这个区间打性价比,那注定会是赔的血本无归。
再往上看10-20万元的市场,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两个品牌,合起来吃走了46.3%的市场。到了20-30万元价格区间,比亚迪和小鹏两个品牌,合起来吃掉了惊人的75.2%份额。而剩下的不到三成的市场,是合资品牌在分食。实际上,从大众、本田、丰田计划在今年交付的纯电车型来看,合资品牌仍会在15-30万元这个区间去尝试打开市场。
这样一来,腰部和尾部造车新势力们,未来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把自己逼到和老年代步车火拼,要么就是堆堆配置去和BBA抢抢蛋糕。
这就犹如:上是刀山,下是火海,进退两难。待着不动,迟早药丸。
写在最后
受到疫情防控措施、芯片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上半年车市直到6月才实现了真正的爆发。但细算下来,这是不少企业开始交付长期以来积攒订单的结果。
上半年,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尤为明显。以蔚小理为首的头部新势力,隔三差五就上微博热搜,而交付量排名靠后的新势力们,逐渐开始低调起来。只有在发布新车的时候,他们才抛头露面做宣传,低调得甚至连每月1号的交付量都不再公布了。
下半年,很可能会迎来两波大潮——一波是腰部新势力的上市潮,另一波就是尾部新势力的淘汰潮。
- 上一篇:注意防范!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下一篇:黑客骗中国毕业生当间谍?中方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