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磁材龙头中报净利预增超100%背后:行业产能将分化 高性能钕铁硼
在政策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稀土行业正处于新时代风口。龙头企业继续增大产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不断在扩大市场,小企业由于环保标准和原料价格成本等因素影响下萎缩关停。另外,在双碳国家战略和政策影响下,所涉及各行业所需要的新型材料尤其是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显著提升。
稀土原材料价格依然处于高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25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约占全球 35%。产量方面,2021年中国稀土矿产量达到168000吨,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大学化学系教授孙丽宁告诉《科创板日报》
不过,据生意社数据显示,继2022年3月达到本年最高值后,截至6月末,受到国内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出现疲软,多地物流运输受阻,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国内轻稀土市场行情小幅走低,重稀土市场价格略有下滑。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短期稀土价格波动并不会影响其高位行情。一方面是疫情缓和,工厂复工复产,上游磁材企业相关订单需求陆续恢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际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具有替代效应的价格相应随之上涨,发展新能源行业需要稀土原材料,因此这为国内稀土市场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加之市场供需仍然偏紧,因此稀土价格仍会维持高位。
安徽大地熊投资部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
低端磁材产能过剩,高性能产能受限
第三代材料钕铁硼永磁体按照工艺可划分为粘结钕铁硼、烧结钕铁硼和热压热变形钕铁硼三种,其中国内以烧结钕铁硼为主,占比达94%以上,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
根据国家标准,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数值之和大于等于65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但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中国在较长时间内还是以生产中低端磁材为主,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能有限。
据悉,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由2015年的3.5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6.6万吨,而材料的全球消耗由2015年约14.66万吨增至2020年20.95万吨,并预期将于2025年进一步增至30.52万吨。可见,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产量相比较少。
近年来,受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下游新兴产业兴起,多家磁性材料头部厂商都正在有序提高产能。业内专家也表示,“新能源所涉及各行业所需要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高性能钕铁硼将会被大量需求。”
金田股份方面告诉《科创板日报
2021年报中显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年产能由2018年的7,000吨增加至2021年的15,000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8.92%,包头生产基地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完全达成后将形成8,000吨/年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能力。此外,在宁波投资建设“年产3,000吨高端磁材及1亿台套组件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可以建成投产。公司预计2025年,将完成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产能40,000吨/年。
“双碳”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必不可少的核心材料,其有助于降低各类电机的耗电量,节能效果显著。稀土永磁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广阔,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的理念,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
据了解,自去年集团成立后,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指标从“六大”稀土企业集团变更为“四大”稀土企业集团,供应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稀土矿开采的环境标准也得到严格规范。
张新原表示,龙头企业继续增大产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不断在扩大市场,但小企业由于环保标准和原料价格成本等因素影响下萎缩关停,在“双碳”国家战略和政策影响下,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下游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一类是3C电子消费,另一类则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绿色环保的发展规划,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中汽协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六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相关负责人告诉《科创板日报》
市场观点认为,伴随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渗透,以及风力发电、工业在“双碳”内生需求下的永磁直驱化,中国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