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装机高增长、出口动能足,但光伏行业烈火烹油的背后密布暗礁
全球和国内GW级市场数量快速提升。2004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突破1GW,此后快速扩容。全球GW级光伏市场在2018年达到11个,2022年增至26个,今年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到32个。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GW级市场已达到13个。
“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挑战。”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目前多国提出的贸易限制措施等逆全球化政策有所加剧,对光伏行业的全球合作造成一定制约。多国出台政策支持本土光伏制造发展,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着竞争加剧的新形势。“国际产业低碳发展趋势,对我国光伏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杨旭东提出,光伏产业在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一些供需失衡的隐忧,新一轮低水平建设无序竞争苗头有所显现,前瞻技术布局和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还不足,光伏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行业发展环境的共性平台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邢翼腾也提醒,光伏产业须正视挑战。他分析称,国际上看,一方面俄乌冲突加速了各国特别是欧盟国家能源转型步伐,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不仅是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能源独立、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另一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台多项强有力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谋求产业链再造和全面本土化。
国内看,一方面,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加快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凝聚了广泛共识,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短期看,光伏产业上游扩产规模巨大,已经出现一些过热苗头,各地配置新能源项目强制捆绑产业,更加剧了乱象。”邢翼腾表示,今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因疫情后项目集中投产等多方面原因,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消纳及电网接入矛盾更加凸显,行业大起大落的风险也在加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及户用光伏开发仍有侵害农户利益等情况发生,需要进一步规范;随着分布式光伏规模快速扩大,配电网承载力不足矛盾突出,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等。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和供应能力相对完善,企业有技术与市场同步发展的竞争优势。未来几年国际市场的需求高速增长,也必然会带来我国光伏出口的增长,这将对中国外贸形成更强有力的支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调查副专员王振富认为,在看到全球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部挑战,光伏产业主要风险挑战包括三个方面: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及关税壁垒风险仍然存在;国外的产业竞争和供应链安全风险在加大;西方所谓的“人权”、绿色等新型贸易壁垒在加重。
王振富表示,当前我国光伏对外贸易确实存在着压力和挑战,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建议企业及时掌握国际经贸政策的变化,降低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不利规则的影响;做好投资和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充分考虑贸易摩擦因素,合理进行投资和生产布局,也建议商协会可以帮助企业算大账、算总账,做好产业的前瞻分析”;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产业伙伴的合作,巩固和保持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优势。
邢翼腾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投入,利用好应用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契机,积极推动先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持续降本提质增效,谨防被弯道超车或者变道超车,巩固我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