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AI拉了快手一把!可灵,打开估值新空间
定焦One
2025年开年,港股市场迎来一批股价狂飙的上市公司。它们都做对了两件事,一是找到新的增长点,例如小米押注智能汽车,二是全面发力AI,例如阿里巴巴。现在,这个名单上要加上快手。
快手曾经是一家被低估的公司,也一度被贴上“下沉”“土味”的标签。
实际上,从2023年Q2开始,快手已经保持7个季度盈利。它最新发布的财报仍然延续这一势头,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1.8%至1268.9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增长72.5%至177.16亿元。在资本市场上,快手的表现也同样亮眼,股价年内涨幅近50%,市值近2500亿港元。
这一成绩背后的重要助力因素是AI,截至2025年2月,可灵的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上的AIGC短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元。
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程一笑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在未来3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更大规模的capex和研发投入,希望能通过可灵的赋能,改造升级现有业务的同时,创造AI内容生产的新赛道,进一步保持和升级快手作为短生产和消费社区的领先地位。
当初快手宣布研发自研大模型时,外界对其做AI还多少抱有“看热闹”的心态。随着这份成绩单的发布,快手再次向外界证明了自身的科技属性。
其实,回顾快手的成长轨迹,从最初的GIF社区到短、直播、电商,再到如今的AI大模型,每一步转型背后,都离不开技术驱动的积淀。
如果说,过去AI之于快手是赋能业务的“看不见”的工具,如今可灵的破圈,已经让快手的技术实力成为其重塑估值“看得见”的武器。
2025年,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喊出了“用AI技术促进业务增长”的口号,快手已经先行一步做出成绩。
或许,是时候换一个视角来看快手了。
快手的2024年,交出了一份扎实过硬的年报。
2024年,快手总收入同比增长11.8%至1268.9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77.16亿元,同比增长72.5%,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这份财报更大的亮点在于,快手对AI战略的布局进入收获期,公司的价值得以重估。
回顾快手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从GIF工具到月活跃用户超7亿的超级社区,规模和用户体量经历了极速的扩张,如果没有技术的积累,很难完成如今的业绩。这背后是一场跨越14年的技术进化之路,可简单拆解为三个阶段,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时代脉搏。
快手成立于2011年,早期的快手只是创始人程一笑个人开发的GIF动图制作与分享的社区,直到2013年,时任凤巢架构师的宿华加入后,公司正式转型短社交业务,四年后日活破亿,成为短行业的头部公司。
这个时期的快手处于,不同于抖音的强运营推荐,快手的流量分配机制更普惠、同时偏向“私域流量”,让草根创在“老铁经济”的发展下,快手一方面赶上了直播大潮,发展出了一批头部主播,直播打赏收入一度为公司带来了占比超95%的收入。另一方面在2018年看到用户的交易需求之后,快速切入天花板更高的电商业务,2020年11月,快手向港股递交招股书时,已经是直播打赏、电商卖货以及广告收入三驾马车齐驱的公司,同时日活用户及月活用户分別为3.02亿及7.76亿。
在这一阶段,快手为商家提升经营效率而研发了一系列AI工具,包括:磁力开创、女娲数字人、数字员工π、UAX等,全周期服务客户需求。
快手一面积累电商商业化的基础设施,一面迭代技术大模型,
2024年6月6日,快手13岁生日这天,上线了大模型可灵,它采用类Sora的DiT架构,通过3D Attention机制实现影视级生成。当全球还在等待OpenAI的文生大模型Sora开放实测时,快手已经推出了真正可用的国产Sora。
有快手内部人士表示,用AI进行的生产创作,这个点子团队早在五年前就在琢磨,但内容的创作效果和成本之间存在很强的Trade-off Curves,所以这个用户需求一直没有被很好的满足,但中间迭代了很多个不同的方案。
技术的不断积累和业务落地上的不断探索,使得快手在新的生成浪潮到来时,能够更加敏锐的捕捉并加入,且在投入时更加坚定。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的研发开支为122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约10%。
可以看到,快手的技术进化史揭示了一个真相:在短和直播行业,流量红利终会消退,唯有技术复利能穿越周期。
快手的AI战略,大模型是核心突破方向之一。
全球短用户对内容多样性的追求愈发强烈,同时渴望降低创作门槛,而大模型技术恰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关键突破口。财报会议上,有高管提出,可灵正在成为AI时代创作的新基础设施。
从技术层面来说,可灵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很多2024年AI模型的大盘点中,可灵几乎是公认的国内最佳生成模型。
科技行业人士宇白告诉「定焦One」,可灵的超出预期体现在几方面:,文/图均可生成,生成秒数、清晰度等方面超过很多同类工具,甚至能达到商用水平,其中图生的效果尤其优秀;此外,可灵的迭代速度很快,,且每次更新都能很实际的感受到清晰度,整体对象一致性以及语义的匹配度上的提升,对比海外竞品,灵活性高出很多。
基于这些优点,和很多仅在开发者社区内部引发热议的大模型不同,可灵在C端用户层面也做到了出圈。
第三方artificialanalaysis.ai曾公布了一份实时用户盲测排名,可灵1.5模型仅位列于Google的Veo 2之后。2024年12月,可灵模型升级到1.6版本,推出图生,内部评测比1.5模型整体效果提升近200%,文本响应度、画面美感及运动合理性,均有明显提升。
数据还是稍显冷冰冰,看几个由可灵生成的:
一个是可灵发布之初由用户自发生成的吃面,因为极度真实,在国内外引发了共同关注。
另一个是AI博主“数字生命卡兹克”用可灵1.6版本生成的金毛玩飞盘,,他评价道。
如果说上述实测还是在科技圈子里的火热,那么可灵的AI特效则是实现了大众用户层面的破圈,从最开始的复活老照片,到春节期间在社交刷屏的“毛茸茸建筑”“魔力转圈圈”“建筑开花”等特效,都是由可灵生成的。
各大社交上的“毛茸茸地标”
出圈特效带来了月活用户数据的进一步增长,可灵APP2025年1月MAU环比增速达113.19%,
作为独立的应用,可灵也为快手带来了独立的商业化价值。目前可灵在C端有订阅,同时B端商家开放API接入。快手财报显示,
可灵在短剧、影视、广告、教育等领域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根据快手2024年光合创2025年,“AI大年”的序幕已拉开,行业人士对于生成模型也有很多期待,宇白表示,一是把使用成本大幅度的打下来,让技术能够被更广泛的人群使用;二是希望多模态的理解能力能够进一步发展,让创实际上,可灵的“便宜好用”也是它的惊艳点之一。根据一位外国博主的测评,可灵单个收费的价格仅有Veo 2的七分之一,效果却几乎一样,这将会吸引更多用户前来体验可灵。
程一笑也在电话会上表示,对于一个短和内容社区来说,大模型的价值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打破行业和文化壁垒,实现创意生产力的工具平权。未来10年,会尝试将快手建设成为AI时代普惠的数字家园。
快手的AI战略不仅体现在可灵这样的阶段性成果上,更在于其整体的顶层设计。
其AI布局与广告、直播打赏和电商三大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与主站、电商和营销场景协同,全方位重塑经营流程,真正让AI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引擎。
长期关注直播电商行业的投资人告诉「定焦One」,,做到了内部打通、资源整合。
多家互联网大厂也有类似思路。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提出,要利用AI技术来促进业务增长,各部门的绩效将与AI应用的效果挂钩。美团CEO王兴也在近期提出将AI运用到员工的日常工作,运用至ToC、ToB业务。
具体而言,,快手颠覆传统依赖人工标注的模式,通过推荐大模型对内容、直播内容和评论内容等进行自动学习,再将这些内容进行精准推荐和匹配,能留住和促活用户,拉高用户使用时长。
2024年Q4,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用户和月活用户分别达到4.01亿及7.36亿,分别同比增长4.8%和5.0%,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5.8%。
,快手基于可灵、ACT和快意MoE三大模型,帮助商家低成本生产营销素材、做更精准的人货匹配,提高营销转化效率。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UAX的营销消耗占外循环总消耗的比例是30.0%,到了第四季度这个数据就变成超55%。
现在流量越来越贵,在同样的流量价格下,用更低的成本生产素材和直播素材,才能节省出成本变成广告预算。同时只有投放效果好,才能用同样的预算获得更多的客户、缩短投放见效的反馈周期。在快手经营小家电的商家告诉「定焦One」,这也是她选择在快手经营的原因。
2024年,快手线%。
此外,AIGC能力大幅提高客户营销素材生产效率,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上的AIGC营销素材的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元。程一笑提到,根据快手内部测算,AI大模型预计可以把客户的短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多。
,除了行业广泛应用的虚拟数字人,快手还为很多达人直播间接入了“AI试衣”和“智能讲品”工具,实现个性化的AI导购。
在可灵的“AI试衣”界面,就能使用AI模特创建功能和AI换装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几秒内创建一个AI模特,并不断进行完善,生成的AI模特还能重复使用。
「定焦One」生成的AI模特,
并换上了品牌miumiu的上衣
AI模特+AI换衣+生成模特,这一套流程将省下一大笔成本,可以用于前期的选品、后期的数据分析,“一个人就能成为一个团队,团队更轻,但是效果更确定”,上述商家称。
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依旧是快手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由2023年同期的141亿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174亿元,更低门槛的经营也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入驻。
更重要的是,快手通过优化算法和大模型,将更有价值的短和直播内容以及商品精准分发给用户,进而提升用户留存和付费率;同时,通过提高匹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广告主和商家带来更多价值,最终实现收益增长。这份收益又反哺到生态,让用户买到更低价格的商品,广告主获客成本更低,商家经营门槛更低,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快手是行业内较早投入AI战略同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公司,三大模型对三大现有业务进行加持,还孵化出了可灵这类在C端同样火热的产品。
高盛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今AI投资将从硬件转向应用层,建议超配具备AI创新能力的公司。
在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相互推动下,AI技术值得更多期待。不光是快手,整个短和直播电商行业的AI故事,才刚刚开始。
*题图
- 上一篇:投顾观市:缩量企稳,市场有个重点
- 下一篇:招行:股价大跌 年报与分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