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港股七巨头,挑战美股七姐妹!差距正在缩小

时间:2025-04-11 22:34 阅读:

  控股、阿里巴巴、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美团、和京东列入其中,也按此讨论。

  撑场面,现在,科技股贡献了港股日均成交额的三成。

  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芯国际、比亚迪股份、京东集团和。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在研报中筛选的港股科技“七龙头”包含美团,不含。

  、阿里、比亚迪、小米、美团、和京东。

  :游戏老本行回暖,AI新故事也有了——混元大模型落地、微信生态和DeepSeek融合;

  、阿里、美团、、京东)

  主要靠社交+游戏的流量闭环变现;阿里靠生态收取交易佣金、广告费等;京东赚的是商品差价和物流效率的钱;美团靠外卖佣金支撑本地生活帝国;则靠游戏闷声发财。它们的共性是:把14亿人的吃喝玩乐变成现金流,但未来竞争焦点都已经转向技术和全球化。

  游戏出海、比亚迪欧洲建厂)。

  云合计约6%)正在加速抢夺局部市场:阿里云在亚太市场的份额冲到15%;腾讯云的游戏云市占率全球第一。

  二是:特斯拉的先发优势,正在被中国“铁三角”瓦解——比亚迪在垂直整合模式下有成本优势;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掌控行业命脉,全球每3辆电动车就有1辆用它的电池;小米用手机生态赋能车机系统,汽车交付量超预期。

  三是比拼:英伟达垄断AI算力,但中国科技公司正双线突围:硬件端,中芯国际正扩产28nm产能,华为靠算法优化降低对高端芯片的依赖;软件端,DeepSeek等大模型的训练成本突破。

  
 

  图源 / Unsplash

  今年一季度,港股七巨头市值狂追3万亿美元,直接把和美股七姐妹差距拉到近十年最小,背后是两大模式的终极较量,而中国科技巨头在AI成本和新能源汽车的突破成了最大变量,全球资本不得不重新给“中国科技股”定价。

  李志表示,还要看半导体制造能不能三级跳。短期,美国科技巨头仍能继续收“技术税”,但中国科技巨头会靠着在边缘市场实现国产替代,反哺高端研发;中期,国产EUV光刻机量产将引发第一次对决;长期,3nm芯片量产后,全球芯片定价权将重新洗牌。

  这场科技竞争的本质,是“顶层规则制定者”和“底层规模颠覆者”的对抗:美国用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卡住产业链咽喉,赚走最厚的利润;中国用14亿市场孵化超级应用,再用规模反哺硬科技,从下游向上撕开口子。

  未来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能左手握技术、右手抓场景的玩家——就像微软一边卖Azure,一边让Copilot帮你写周报;阿里云一边建数据中心,一边帮比亚迪出海造车。

  唯一确定的是,科技行业既需要顶层的“铲子”,也离不开底层的“金子”,科技话语权不仅是技术,更是生态与标准的争夺。这场港股与美股巨头的价值重估远未结束,随着中国科技巨头在更多领域独当一面,双方的差距会持续缩小。

  *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