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时隔6年再现险企同业举牌:中国平安“扫货”中国太保H股

时间:2025-08-14 19:15 阅读:

  时隔6年,又现“险企举牌险企”。

  据港交所披露数据,近日,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万股,每股作价32.07港元,增持总金额约5583.89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约5.04%,触发举牌。

  这也是保险行业时隔6年后再次出现“险企举牌险企”的案例,更因涉及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两家总资产均超万亿的头部机构,瞬间点燃市场对保险资本运作逻辑的深度讨论。

  其实,从去年开始,险企就频繁举牌,整体呈现以银行股为核心,公用事业、能源成新宠的结构,而此次险企举牌同行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逻辑和目的?

  对此,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朱俊生教授认为,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深化、价值回归阶段,监管政策向长期稳健发展倾斜,提升了行业中长期确定性。

  此外,此次举牌还直接提振了保险股市场热度,推动保险板块股市回升。

  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险资举牌动作愈发密集,最新数据显示,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次,2024年以来,险资权益投资风格持续向“高股息+低波动”倾斜,举牌对象多为银行、公用事业等外部行业。

  然而近日,中国平安打破行业“默契”,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万股,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约5.04%,达到举牌条件。

  回溯来看,险企互持案例极少,上一次是在6年前,中国人寿分别于2019年7月31日和8月1日通过港股二级市场买入中国太保H股股票,增持后,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由4.87%升至5.04%。

  关于增持,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中国平安通过举牌将中国太保股票纳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可规避IFRS9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同时锁定股息收益,平滑投资收益波动。

  其实,头部险企之间的举牌并不常见。而此次时隔6年重现江湖,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

  对此,朱俊生认为,其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三方面考量。一是价值投资视角方面,大型险企具备长期资金优势,更关注稳定分红和长期成长空间。太保的盈利能力、分红政策以及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平安而言是优质的长期配置标的。

  二是释放了战略协同与行业信号,在当前行业转型期,头部险企之间通过资本层面的交叉持股,释放出“互相认可、看好行业”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三是H股估值处于洼地,近期港股保险板块估值处于低位,H股价格较A股有一定折价,为增持提供了良好的买点。

  中泰证券指出,当前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

  而且,从两家公司的业务性质来看,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均为万亿级综合险企,前者以“综合金融+科技”见长,后者深耕“大健康+养老”生态,双方业务互补性与战略协同空间显著,存在潜在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太保成为险资的优选标的,与其稳健经营和高分红特性密不可分。从其股息来看,华源证券研报指出,2022至2024年新华保险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为33.7亿元、26.5亿元和78.9亿元,占当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0%至35%。

  在业绩方面,2024年,中国太保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管理资产规模达3.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从股市来看,此次举牌不仅短期提振板块情绪,更推动资金向红利资产集中。

  受举牌消息影响,截至8月14日收盘,中国太保A股报价39.6元,涨4.87%;中国太保H股报价36港元,涨4.71%,K线形态走出“三连阳”。

  对此,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对头部险来说,同行增持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且会对保险板块的估值修复产生影响,推动保险板块股市回升。

  而对于保险行业来看,朱俊生分析认为,险企同行业增持,一方面可以稳定市场信心,向投资者传递行业龙头看好彼此发展的信号,有助于缓解外界对行业盈利波动的担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长期资金属性,提升了保险股的长期投资比例,有助于股价稳定。此外,还可以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同行业增持并不意味着业务层面的联合,而是在竞争中相互认可优质经营模式,可能促使行业整体经营更注重长期价值。

  “但是,险企举牌险企不太可能成为大规模普遍现象,但在估值低位、行业前景明朗的窗口期,不排除更多类似的战略性配置行为出现。”朱俊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