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股票交易手续费:中国区块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时间:2021-09-05 10:13 阅读:

  根据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2013-2019年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大于50%,但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持续低于50%,2013-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一直维持在21.5%~22.7%,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模式创新手段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但仍无法实现业务效能提升,可见目前金融服务能力并不能满足产业所需。在这样的情况下,科技将成为业务增长的关键推动力,以消费金融为例,随着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的爆发,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在2016-2018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18.3%到32.4%的增长,大幅缩小了我国与美国普惠金融进程之间的差距,可见金融科技化升级将有效带动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还是随着2017年金融科技的爆发以及后来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大力投入,金融业早已踏上科技升级之路。相比其他技术,区块链与金融业升级需求存在更强的匹配性。首先,区块链将在金融基础设施升级中扮演着核心技术角色;其次,金融智能化应用距离理想落地效果存在一定距离,而通过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平台可更好地促进数据共享,进而实现算法模型的强化,加速智能金融落地;再者,区块链通过多方组网联盟链可以改善传统金融之间协作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无论是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建设,还是业务层面的创新与改造,区块链都作为关键或核心技术参与其中。

  中国区块链金融行业参与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主要进行区块链在金融中的落地探索,融合发展金融科技,银行业的头部、中尾部机构均有参与,保险及证券主要以头部企业参与为主;第二类为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进行技术输出,另一方面将区块链应用于自身金融业务;第三类为技术服务商,这类企业专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并将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输出至金融机构及部分金融科技公司。三类企业均可参与联盟链网络的发起与运营。三类企业目前呈融合态势:技术服务商正在努力补齐金融业务能力的短板,为金融机构提供从单一技术到整体业务方案的升级服务;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在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研发,一方面在申请金融牌照,在金融业务与技术两方面发力;而金融机构正加大区块链技术投入,少数头部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面向同业的技术输出服务。此外对于诸如供应链金融、ABS等需要通过多个参与方组网联盟链进行业务协作及资源整合的业务平台实现了业务生态深层次融合。

  2018、2019年,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投入以银行为主,除了银行整体上信息化建设较好,愿意将更多资源投入前沿科技研发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可以找到如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跨行支付等区块链落地场景,而保险与证券的落地场景相对少于银行且基础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仅少数头部企业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应用探索。

  区块链行业视角:区块链已上升至国家重点战略技术,由江湖走向庙堂后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各企业与机构会对区块链进行重新定调,加大区块链技术投入,资本方将会更加关注区块链的产业落地投资方向;与此同时,合规化发展将被放在首位,区块链产业落地速度将得到提高。区块链金融视角:区块链金融已有落地基础,且伴随金融科技协同发展,金融业的区块链投入与落地速度相对领先其他行业。金融是区块链政策鼓励下的重点落地方向,涉及金融基础设施重构、模式创新等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风险集中度最高的领域,对行业参与者来说,金融机构将主要以银行业、头部保险及证券等金融机构业务探索先行,技术服务商以技术输出和联合运营为主。

  相比于IT系统,区块链可在保证各方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多方协作,贸易数据授权可见,实现线下业务链上化操作从而提高执行效率、降低执行成本。凭借区块链难篡改的特性,链上电子仓单规避了纸质仓单的造假风险,“IoT+区块链+仓单质押”模式更能降低库存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凭证流转不仅规避了纸质应收账款单据造假风险,更能通过将其“拆分、流转、融资”的方式借助核心企业信用解决供应商资金短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应收凭证拆转融成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也是目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落地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用方式。

  近1~3年,应收账款凭证“拆转融”随着市场接受程度加深及凭证更多级、高效地流转,预计在2021年会出现大规模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区块链+IoT+ARIF通过线下部署物联网设备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及仓单流转的真实高效性,实现仓单质押增信从而进一步打开市场规模。预计至2023年,通过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应用,供应链金融在应收账款侧市场渗透率可达60%~70%,ARIF侧市场渗透率可达25%~30%。对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而言,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对应发生的运营成本约占融资额比例的1.5%,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可降低数据获取、获客等成本从而实现整体运营降本,预计至2023年,可将运营成本占融资额比例降低至0.9%。

  现阶段,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落地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凭证流转效率不佳,主要受到经济纠纷风险、企业对凭证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等原因影响。由报告前文分析可知,凭证拆转融成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最主要的价值体现,且凭证流转渗透率越高,网络价值效能越大,因此促进凭证高效流转成为加速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的关键。如下将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与场景归类,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与供应链金融类似,区块链应用于资产管理同样是联合各参与方组建联盟链网络。理论上来说:通过区块链分布式架构构建的多方协作组网系统,一方面让多方信息授权可见,提高业务执行中信息获取效率、实现底层资产穿透式监管;另一方面,依托智能合约等技术,将原本需要线下执行的业务链上化,提高多方业务协作效率、降低执行成本。实际落地来看:目前处于资产证券化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初期阶段。以京东数科为例,现已联合多方机构的授权信息可见,提升效率,穿透底层资产,监控智能资产质量及自动辅助对账。在数字金融场景中,监管科技和数据隐私都很重要,部分优秀的科技公司一方面开源底层代码来宣告“开源即可信”,另一方面通过与持开放态度的机构进行应用探索,通过推出标杆案例,为行业全面推广提供参照经验。

  目前微众银行、中国银行(3.720,0.03,0.81%)、招商银行(38.760,1.18,3.14%)等银行机构进行了区块链跨行、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就目前技术能力来看,区块链在支付的可扩展性上不满足摩尔定律,对于零售等高频交易的应用场景,纯区块链架构无法满足交易性能的要求,相比之下混合式技术架构更适合高频需求场景。支付系统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置,涉及商业银行之间、金融机构与监管之间,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等诸多清结算及监管场景,其规模化升级需要从央行及监管层面自上而下逐步推进。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的升级更是能提升“一带一路”等贸易场景中人民币的影响力与清洁算效率。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同,具有无限法偿性,法律地位、安全性上都要强于移动支付。DC/EP采用了混合技术架构及双层运营体系,双层运营体系好处在于可利用商业银行/机构已有技术设施而避免重复建设,调动了市场机构积极性并且可以较好地应对DC/EP在发行、流通环节的复杂多样性。商业银行/机构只要满足用户体验、支付并发量、技术规范等要求,可自行选择技术向用户兑换;除了向数字钱包充钱等场景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无需进行账户绑定;采用双离线支付方式,可在无网络环境下完成支付。

  技术架构及运营方式上,Libra与DC/EP存在较多相同点。而Libra以一篮子货币的存款作为资产储备,随着Libra与不同法币之间的兑换,其币值将处于变化中,储备量较大的货币对Libra的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不同货币的比重和汇率直接影响其价格。Libra进入各国后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绝大多数国家对Libra持不支持态度,但这并不代表Libra会被完全拒之门外。

  金融风控(银行贷款、保险理赔等)需要结合用户多维数据进行风控模型训练,而受到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一直存在数据共享难的问题,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可以保障各机构不泄露自身用户数据以及客户隐私(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进行安全联合模型训练,从而让风控结果更加精准。区块链降低了各机构之间协作的摩擦,数据难篡的技术特性提升了数据真实可靠性。

  京东区块链发展历程为:2016年组建区块链技术团队→2017年6月8日上线区块链防伪溯源平台→2017年10月17日“防伪溯源平台”对接工信部“实事求是”婴配奶粉追溯平台→2017年11月20日,与商务部签署《关于促进数字商务发展的合作协议》→2018年3月22日,发布第一版《京东区块链实践白皮书》→2018年8月17日,发布JD BaaS V1.0,并确定“京东智臻链”技术品牌→2019年3月28日,JD Chain正式开源,发布第二版技术白皮书→2019年6月6日,京东完成ABS区块链云网络,实现数字金融领域第一个应用上线日,正式对外提供区块链SaaS服务→2019年11月19日,京东智臻链发布京东区块链2020战略——“从可信供应链到数字金融创新”。

  京东数科大资管事业部和区块链团队联手推出市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成为京东数科在金融领域最具代表的技术输出方向之一,该方案全面使用了京东自主研发的JD BaaS平台,帮助资产方、计划管理人、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托管行等ABS业务参与机构优化业务流程,提升ABS发行业务效率。

  目前“京东数科-中信证券(25.590,0.29,1.15%)9号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应用了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发行规模5亿,专项计划24个月,2019年6月3日簿记,6月6日于深交所发行。资产服务机构为京东数科,中信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等共6个节点加入。对资产池实现了透明化管理、有效监控资产风险,目前项目正在平稳运行中。该方案基于区块链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ABS联盟。该方案通过自动账本同步和审计功能,极大地降低了参与方之间的对账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多方共识机制,有效降低由于人工干预造成的业务复杂度和出错概率,显著提升现金流管理效率。同时便于监管进行针对ABS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式管理。

  蚂蚁金服于2016年成立区块链团队,拥有一批顶尖的技术队伍,已吸引240多名全球顶尖区块链专家加入。蚂蚁区块链团队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金融级联盟区块链平台,将能够支撑10亿账户X 10亿日交易量的超大规模场景应用。在知识产权积累上,已公布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006件,从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排行榜第一名。此外,蚂蚁区块链平台获得过Gartner、福布斯、IDC及浙江省科技厅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广泛认可与荣誉授予,且已率先通过国家网信办下属的CNCERT区块链安全测评,也是国家网信办第一批区块链备案企业。

  蚂蚁金服区块链可信存证解决方案通过把信任体系扩展到数据、资产等更多样更广泛的场景中去,以免押租赁为例,通过区块链可信存证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商家风控审核的投入、提升用户下单转化率、实现坏账小于万一。从商户得来的数据看,使用了区块链免押租赁后效果显著,用户转化提升了6倍、订单通过率提升了3倍、回款及时率提升了2倍。2019年12月20日,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全国首例案件,基于租赁业务的电子商务领域首例交易全流程上链存证的诉讼案件完成在线宣判。

  微众银行于2015年即率先全国布局区块链,以开源链接多方共建生态,实现“五个领先”:一是技术创新上领先,建成“底层→中间件→应用”全方位基础设施,已申请区块链发明专利259件,在全球区块链领域位列第五;加入国家信息中心顶层规划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将FISCO BCOS引入作为BSN目前唯一的国产联盟链底层平台。二是产业应用上领先,数百应用基于FISCO BCOS研发,超60个上生产环境,在工信部2019区块链开发大赛上,11个获奖项目中4个基于FISCO BCOS研发。三是人才培育上领先,参与工信部人才标准制定、联合全球25所高校共建课程。四是标准制定上领先,参与ISO、IEEE、工信部等组织的标准编写。五是生态构建上领先,上万名个人开发者、超500家企业及机构共建最大的国产开源联盟链生态圈。

  2019年上半年,深圳推出全国首例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P2P网贷机构良性退出统一投票表决系统,有效解决平台良性退出过程中涉众决策难的问题。该系统在深圳市、区两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由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微众银行共同搭建,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票据、存证等众多业务场景都将成为区块链在银行业的落脚点,2018、2019年银行业处于区块链落地探索期,而未来3年,伴随着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落地逐渐走向规模化,以及区块链将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技术,其投入增速要远高于其他金融科技。

  2018年、2019年仅头部企业中的少数保险公司愿尝试性投入区块链技术,中尾部企业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受鼓励性政策影响让更多保险公司对区块链持重视态度,从而在2020年行业整体技术投入将大幅增加,随后几年将在业务协作、存证等方面进行落地推进,相比于存在技术建设基础的云计算与大数据、AI等技术,区块链投入增速将更高。

  2018、2019年中仅部分头部企业尝试性投入区块链技术,但证券业务与区块链相比其他金融科技存在更多结合机会,加之目前鼓励性政策,将会有更多证券机构加大区块链投入,相比落地效果不佳的智能投顾等业务,区块链投入增速将高于其他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