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商业

财经

北方华创:整个晶圆制造端(占半导体制造的%)

时间:2021-08-01 10:56

  从三条主线谈半导体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电子联席首席分析师雷鸣

  整个半导体行业有三条主线:景气度;国产化;高速增长的应用。

  1、总体景气度不错,但是出现了结构性分化。

  景气度的观点从去年Q4开始,我们有一个论调,先进制程是贯穿今年的,成熟制程有望到2022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景气度。从当前阶段来看,从去年Q3逐步演化到Q4,很多半导体品类开始涨价,到现在下游半导体的各个品类都有一定涨幅。

  从各个应用来看,消费类稍微会疲软一些,主要是受各地疫情影响,经济(安卓手机销量较差)等方面不景气。但是在工业,例如汽车和新能源方面需求很旺盛。我们跟踪上游的原厂,中游的代理,还有下游的设备生产商,认为总体景气度还在保持,Q3一般是消费电子的旺季,Q1和Q2是淡季,但是今年会出现旺季不是那么旺,淡季不是那么淡的情况。Q3的消费类需求还是会更强一点。所以Q3还在高景气的赛道里,很多芯片环节还在提价。

  向明年展望,整个半导体需求还是会出现一些分化。2021年半导体按需求分,PC、手机、服务器、PV、5G基站、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都有增长,比起去年有双位数的增长,还有结构性的升级尤其是手机从4G升级到5G,电源管理还有射频,各个方面都有成长,还有手机快充的渗透,对充电头和手机里的Charge IC等需求有很大拉动。

  汽车电动化,对于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MCU、传感器也有很大的需求增长。

  物联网的渗透如IoT的智能家居(新型终端,需要更多晶圆)、智能穿戴等都有很大的需求。

  所以今年是总量增长、结构性升级、硅含量升级共存的情况,明年总量会存在分化,有一些压力的是PC、TV这些受益于疫情的消费电子。

  手机、汽车由于疫情有20%左右销量的减少,在疫情之后有回补的需求,供应压力就来到了今年。例如PC需求从常态的6000万部到历史的峰值9000多万。

  明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欧美疫苗的普及),PC和TV需求有下滑风险,汽车、新能源、手机、工业类等应该有不错的增长,总体就不会像今年这么爆发。硅含量升级是持续的、长期的,5G的渗透也是持续的。

  所以说电动化+IoT+5G升级是支撑2020到2030年半导体高增长的三个主要逻辑,像是过去是由PC驱动的周期,现在就是汽车电动化以及5G升级。我们关心的不止是量的成长,也会关心价格。整个半导体涨价的趋势也是驱动半导体这轮股价上涨的逻辑。纯长价的逻辑向后演化后逻辑会弱化。要的还是这一轮周期国产化的质变。

  2、国产化步入深水区

  设计方面全面在扩散,从2019年华为事件,目前由于本轮缺货,国产化在进一步加速,全面向高端的工控、车载拓展。例如兆易创新的MCU,圣邦的模拟芯片,华润微的MOSFET,士兰微的MOSFET和IGBT、斯达的IGBT,我们都能看到国产厂商有很大的产能扩张,国外的厂商如英飞凌、安森美、NXP、瑞萨都没有产能扩张。国产FAB如华虹、中芯、士兰微、晶合、粤芯、积塔都有产能扩张,产能主要分给了国内的Fabless。国内的Fabless的头部厂商在这轮都是有很大的产能增长,可能达到30-50%的产能增长,是有能力顶替海外大厂的产能缺口的。所以这轮国产的芯片生产挺进了高端市场,甚至车载芯片。这一次的缺货相当于把未来两三年芯片的国产化加速到今年。景气度是短期的,但是带来的客户以及结构向高端市场的突破是长期的。

  再有就是国产化从设计逐步向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在演进。在材料方面,国产化在最近两年会有比较大的拐点,现在国产材料和设备是生产中的短板。由于中美**,这个火烧到了中芯和华为,国内以华为为首,包括FAB厂,都在做产线的去A。在今明两年会有大的产业变化,包括逻辑的28nm、存储级的NAND,国产化的比例会呈现一个非线性的提升。从设备材料层面来看,一些设备厂已经有订单了,明后年收入层面会有很大的弹性贡献出来。设备材料也是可以重点的领域。

  从投资逻辑上来看,相对于今年上半年会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上半年表现好的公司,主要还是由于紧缺的产品市场行情,涨价幅度大带来业绩弹性。下半年可能要往长期的产业国产化、公司成长性去观察。

  我们一直主推的主要是设计类,例如模拟、IGBT等。景气度最高的应该还是IGBT细分,这跟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等紧密关联。从技术端看,从4G到5G的技术升级给模拟带来了很大的增量。国外如高通、TI等大厂放弃了部分市场(电源管理),国内做模拟的厂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是有很大的市场缺口可以来做替代的,叠加国产化进程可以看到未来3-5年都有一个高增长。

  当前重点推荐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士兰微、兆易创新、北方华创等。

  上游的材料与设备方面,从景气度来看,是非常景气的,手机5G渗透率提升、AR/VR、Mini LED的放量、汽车硅含量的提升带来的整体半导体的共振。目前我们判断半导体的紧缺会延续到明年。整个半导体国产化的需求,我们认为是10年投资的主线。

  从半导体的周期来看,现在半导体行业是渐行向上的,一个判断点是台积电宣布未来三年的资本开支1000亿美金左右,说明半导体行业是非常景气的。除了台积电,中芯、联电还有华虹都提升了资本开支,去年Q3开始大幅度增加资本开支,今年中芯国际维持43亿美金的资本开支,主要投资他们8寸及12寸晶圆厂的产能建设。我们现在非常看好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国产化带来的上游材料与设备的发展机会。

  半导体材料:建议硅片、光刻胶与电子气体等大类的替代情况。

  (1)硅片:国内龙头沪硅(轻掺片)和立昂微(重掺片)都已经提出了扩产计划,相信行业有高景气度。

  沪硅产业:新增50亿投资扩大30万片轻掺片的产能,还有扩大年产40万片的SOI产能。今年7月份沪硅的轻掺片产能已经超过了整体出货量的一半以上,已经不能说是测试片了。产能在不断爬坡,从现在的20万片到年底的30万片,属于满产情况。现在月出货量在15万片左右,到年底会达到20万片。对一个重资产投资公司,硅片(特别是轻掺片)月出货量在20万片以上才能盈利,这也是沪硅要扩产30万片轻掺片的原因。

  如果沪硅满产,月产能在30万片左右,规模效应在逐渐增大,现在占世界的5%左右。现在全球硅片月出货量在670万片,现在全球硅片产能紧缺,不只是汽车硅片的紧缺,PC、数据中心等对下游持续的需求量,我们判断沪硅12寸硅片最快大幅度放量,硅片面积和数量也是有显著的提升。目前硅片整个市场120亿美金左右,未来几年下游5G+汽车物联网的推动,需求逐步上升。

  立昂微:相对于轻掺片,重掺片市场较为小众,但由于近几年汽车方面需求持续放量,重掺片的需求持续放大。从去年收入2亿,到今年上半年2亿,今年预计总共达到4.5亿+。立昂微今年6寸片涨价30%,8寸片今年6月开始提价5-10%,12寸片作为立昂微主要扩产的产品,从去年到今年价格涨幅30%。所以对于重掺片来讲,涨幅是超过预期的。

  且立昂微在芯片方面已经经过三次30%的提价,不排除第四次提价,一方面是MOSFET,去年还在亏损,今年Q1已经盈利了,今年上半年整体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和芯片毛利率维持到40%-50%左右。另一个超预期的是光伏的芯片,去年我们看到MOSFET的边际改善是因为不断在爬坡,有7万的年产能。今年由于光伏组件的需求暴增,井喷式发展,肖特基芯片之前大概是几万片的产能,今年要扩产72万片的年产能,全部都在肖特基芯片,相当于月产能增加六万。

  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公司目前做代工,未来的年化产能是7万片,目前的客户大概30多家,现在供不应求,产能在爬坡。12寸片产能有点低于预期,2万片左右,主要是上游设备延期到达,但是意外的是轻掺片已经开始供应了,产能大概是5000片,但正片还在验证当中。

  今年持续放量,沪硅是龙头,但是他的产能(虽然合肥厂已经认证通过,但是产能问题还是存在)还是不够。现在供给缺口在被第二梯队的厂商如立昂微、中环的轻掺片所占领。主要是今年景气度的原因,很多芯片厂做了测试,包括轻掺片的放量,从整个行情来看是比较合理的。全年来看,上游的极度景气也大大推进了硅片的国产替代。今年是爆发的一年,快速地推进在FAB厂的供应,价格上涨,如立昂微业绩大的爆发,比去年同比增长100%+。

  (2)光刻胶

  今年变化非常快,从六月份到现在,我们持续调研的几家企业,包括晶瑞股份、南大光电、华懋科技、彤程新材。全球光刻胶30-40亿美金的市场,比较小众,国内这些年为什么进展慢的原因就是高额的研发投入,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研发方面差距非常大,不过由于近几年政策及中美国际形势影响,很多材料厂商其实承担了国家任务,加快材料研发,增加资本的开支投入。

  现在上海新阳、南大光电、晶瑞,已经买了光刻机投入到光刻胶的研发当中。

  现在国内主要攻破的是A胶,ArF 198纳米的组合胶,目前进展是,最快到2023年量产。现在南大光电50和06这块在中芯国际已经得到了一个配方定性,再往下就是小批量到大批量的的认证周期,但是半导体的认证周期是特别长的,至少要两年,这两年也是有必要的,下游晶圆厂芯片的质量要有保证。现

  在K胶,彤程新材收购的北京科华已经量产了,华懋科技投资的徐州博康也已经量产,所以现在大家都在攻A胶,通过这2-3年的爬坡,乐观情况2024年能进行量产(极度乐观2023年能量产)。

  目前晶瑞也在攻克A胶,明年他们K胶量产。国内这几家公司现在与日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就看谁领先。从半导体产业发展来看,我们看好光刻胶二级市场的机会,因为光刻胶的国产化不仅仅是半导体材料国产化,也可以带动整个国内半导体FAB厂全部的去A化,形成完全国产化。

  (3)特种气体

  是半导体材料里进展最快的,去年半导体材料530亿美金里面,气体占比14%左右,仅次于硅片。半导体气体国产化最快,国内的华特气体基本上完成半导体气体的全覆盖,ArF、KrF、刻蚀(含氟)以及离子注入等相关气体。除了华特全覆盖外,金宏气体主要做量比较大的气体,所以高纯氨做到了国内50%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在往CVD化学沉积气体布局,刻蚀气体(笑气、正硅酸离子以及含氟类气体)这些量比较大的气体在做产业化。

  现在,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半导体制造公司通过,属于逐步放量的过程。还有一家要上市的气体公司是718所,主要做三氟化氮的,产能全球第一,其次在做六氟化硫,大品类量比较大。

  其他的厂家包括雅克和南大主要做离子注入气体,如磷烷和砷烷已经供应中芯国际了。非源气体现在扩产3000吨左右,如三氟化氮。

  总体来看,刻蚀类气体已经成功国产化替代,沉积气体以及硅烷相关的气体进展飞快。

  半导体设备:建议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

  由于行业缺芯的情况,国内需要新建FAB厂,扩张比较厉害的是长江存储,一期由今年年初的5万片到今年年底的10万片的memory的扩产。除了长江存储,还有合肥长鑫已经达到17纳米14万片的产能,还在北京扩产4-6万片的产能。所以存储类扩产量是最大的,去年整个半导体行业总共4600亿美金的销售,存储的市场占比是三分之一,国内在这方面基本是空白,国内的存储芯片处于迅速上量的阶段,这带动了国内材料和设备的机会。除了上面讲的两个公司,还有华虹半导体、士兰微、华润微、重庆万国、英诺赛科都在扩产中。这些扩产一方面带动CAPEX增加,另一方面带动国内设备的国产化。

  晶盛机电:上游硅片的生产环节长晶和切磨抛设备,厂商有晶盛机电和南京晶能。上周五,晶盛长晶炉已经开始出货了,切磨抛的设备已经产业化了。

  北方华创:整个晶圆制造端(占半导体制造的80%),只有北方华创形成了平台化,从当时七芯电子和北方微合并开始就已经有4种设备(PVD、CVD、清洗、刻蚀),目前可以直接打包出售给客户。在这一波国产化的浪潮中,北方华创设备已经成为主旋律。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在做CCP已经正在扩展的ICP。在技术层面已经有5nm工艺了,正在研发ALD。中微这次再投入100亿也是在向北方华创看齐,做一个平台化的设备公司。CVD扩产(预计2026年量产),还有相关的设备在切入当中。因为半导体行业有周期波动,所以需要平台化多种设备来化解景气度波动。

  比如长江存储的产线%已经国产化,进度非常快。中微的MOCVD 2017-2018占主业务80%,随着LED扩展周期的结束,MOCVD业务开始下滑。上周是Mini LED的主旋律,今年也是Mini LED的元年,这会带动MOCVD的需求回暖。这也说明在新型显示包括Mini、Micro LED的带动下,会极大程度的带动整体设备的需求量。

  其它公司:沈阳拓荆主要做CVD和ALD,也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屹唐半导体也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做扩散炉和ICP相关设备。测试环节里,长川科技,模拟类还是探针台,主要在布局封装设备,测试类就是华峰测控,受益于模拟、第三代半导体的放量,对应设备需求大幅度提升,每年业绩增长率60%。未来业绩有爆发性的还有清洗环节,至纯科技清洗设备将在今年Q3放量,主要是单片清洗,受益于8寸、12寸芯片的热潮,订单非常饱满。还有万业企业收购离子注入机厂商凯斯通,在中芯北方的国产替代线上销售了好几台,现在也在逐步放量。在膜厚检测方面,如精测电子已经在华虹、中芯国际等厂家有样品出现了。

  Q:如何看待中芯国际在美国压制下的投资价值?

  A:中芯国际在10nm及以下的制程确实受到了美国制裁的影响,从我们的判断和跟踪来看,28nm及以上应该是可以拿到许可证的。从目前整个产业的景气度来看,中芯国际的业绩表现是很好的,3-5年内的预期也是很好的。虽然先进制程的设备上受到制约,但是成熟制程上国内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估值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的价格还是偏低的。与华虹的PE、PS、PB比较,中芯国际都还是有性价比的。

  Q:华虹、士兰微、华润微的市值差异?

  A:华虹有一大块业务是做功率器件的代工,工艺能力在国内应该算很强的厂商。可能由于市场的估值体系不一样,与华润微相比,华虹的股价相对便宜。我们无法评论是否合理。国内这些功率厂商,我们推荐士兰微,第一是士兰微的扩充弹性,在国内是领先的;第二,产品组合是最丰富的,包括功率二极管、MOSFET、IGBT、POE等一些产品。产品的竞争力来看,士兰微都是处于第一梯队的。目前来说,产品力的逻辑并没有反映在股价上,还有提升空间。

  Q:如何看待后续产能过剩的可能性,以及供需情况改善后中小设计公司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

  A:产业周期波动是很正常的规律。出现极端紧缺的情况后,可能会出现过剩的状态。在涨价周期下,对于没有产品迭代、客户升级的公司,我们还是持审慎态度。

  Q:如何看待闻泰科技的投资价值?

  A:闻泰科技的业务分为ODM和安世半导体。从安世半导体来看,利润体量和产能规模基本上都是高于国内友商,但从这一块业务来看,估值偏低。

  Q:怎么看卓胜微射频的竞争格局?

  A:Tunner、switch接收端和FEM模组的份额来看,卓胜微都是国内领先的。再往前看,还需卓胜微PA、滤波器的布局,能不能承接上来。

  Q:IoT应用场景分散对于未来增长确定性如何把握?IoT芯片设计公司而言,壁垒何在?怎样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A:如果是IoT的公司,我们会注重其下游应用的多元性。国内做IoT SoC的公司比较多,壁垒相对较低。IoT的总量增长的趋势去确定的,但是厂商的下游应用的多元性、以及今年股价反映程度的高低,都会对未来价格有一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