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商业

业界

基金要闻:两部门:到2025年成渝地区主要节点城

时间:2021-06-21 14:00

    证券时报记者贺觉渊

    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一体衔接联通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基本完善。

    ——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0公里以上。

    ——内外通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世界级机场群航线网络通达全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铁路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5G网络覆盖交通重点场景,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公交、环卫、邮政、出租、轻型物流配送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交通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联防联治取得积极成效,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共绘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更加健全。港口、机场等领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进展,一体化的市场管理政策、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以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全面建成设施互联互通、运行智能安全、服务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对外开放通道通欧达海、立体互联,重庆、成都国际门户枢纽联通全球,运输组织水平、创新能力、体制机制一体化合作国内领先。

    《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国内通达、国际开放,支撑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新业态。以民用运输机场、高铁客运站点、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公交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港口等为重点,推动一体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激发城市新动能。加快建设成都和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临空产业。以重庆、泸州、宜宾等港口为主,发展港航物流、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临港产业。

    此外,在保障措施上,《发展规划》还提出,将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建立并强化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资金保障协同机制,防止过度举债。在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推动绿色、低碳交通项目进入绿色项目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鼓励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交通项目。支持地方交通投资平台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交通沿线用地综合开发增值收益支持交通发展,用好用活地方交通投资基金。优先保障重大交通项目用地需求,在空间规划、用地指标和审批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